|
北流型铜鼓。
北流人以北流地域出土了世界铜鼓王为荣,以在北流铜石岭发现了世界上第一个铸造铜鼓的遗址为荣,以北流型铜鼓被列为世界七大铜鼓类型之一为荣,以汉时南越王赵佗曾在铜石岭冶铜为荣。
北流,在古代是壮人居住的地方。壮人在这2000平方公里土地上,留下了流风遗迹,留下了文物珍宝,其中最大宗的是铜鼓。市博物馆的展览大厅,就陈展着35面铜鼓,有体形硕大的,有娇小玲珑的,多属北流型,也有别的类型的。它们如古代出征的壮人勇士,整齐、威武、雄壮地摆开阵势,向中外游客展示其凛凛雄姿,明示其文化内涵。
铜石岭是西汉以后一个大规模的冶铜遗址,连绵千载,工场之大,方圆数里,场内风管、炉渣、炭灰、铜片,甚至铜鼓碎片,一应俱全。连外国专家考察了这个基地,都认为铜石岭古遗址,是岭南的一大国宝。
北流流传有农民给皇帝献铜鼓的佳话,是发生在清雍正八年(1730年)的事。当时广西巡抚金鉷曾撰写了《铜鼓记》一文,对这位给皇帝送铜鼓的北流农民称赞有加:“粤西北流县农民献铜鼓一,完好无剥蚀,翡翠丹砂,古色斑驳,非人间所宜私宝者,敬进阙下。蒙恩加赉,耕民欢呼称谢。”北流农民懂得铜鼓乃“非人间所宜私宝”,故有将铜鼓敬送“阙下”(朝廷、皇帝)之举。
北流型铜鼓,举世闻名。据专家考证,铜鼓的铸造,曾吸收了中原铸铜文化的成果。至汉代,北流铜鼓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世界铜鼓王(重300公斤)在北流出现,标志着北流地域文化的第一高峰,也是岭南文化难以逾越的高峰。北流既是古代铜鼓的主要铸造地,又是各类铜鼓荟萃之地,北流地域出土的有确凿记载的铜鼓有64面,品类之齐全,铸造之精巧,资料之丰富,对考古研究者来说,无疑是一块难得的宝地。
作为古代壮人图腾的铜鼓,在现代北流人(99%以上是汉族居民)心目中,依然有着重要的位置。他们如壮人一样珍视铜鼓,呵护铜鼓,颂扬铜鼓。
这里,老百姓爱护铜鼓的故事是极为动人的。有一回,远离城区的白马山区出土了一面铜鼓,被捡破烂的小贩收购走了。有一位农民,晓得铜鼓是国家的宝物,不容许卖到私人手里,他一面打电话向市博物馆报告,一面同当地文化站人员跟踪到广东去,几经周折,终于把铜鼓追回来,献给市博物馆。
1994年,北流在设市庆典大会的文艺演出中,第一个重头节目就是《铜鼓声威》,其场面十分壮观,声势极为浩大,以铜鼓之声威象征北流人艰苦奋斗的精神,给中外来宾留下难忘的印象。
北流城西公园大门处,耸起一座名为《升腾》的城雕。城雕的底部为一个半球体,如冉冉初升的太阳,半球体的支撑点是五面半露出土的北流型铜鼓。半球体上又是一面锻铜大铜鼓,鼓面有五瓣大花瓣,托抱着一颗钻石般的形体(象征北流五大产业支柱兴旺发达)。其延伸之顶部是一个含苞待放的花蕾托着一个日月星辰的组合形象。这是改革开放的“花蕾”,必定会结出更丰硕的果实。底部有坚实的铜鼓为基础,上面便可步步升腾!
唐时因铜石岭产铜并在此铸造铜鼓而设置铜州,今北流大小城镇到处都是“千年铜州、活力北流”的广告。
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后,北流市的经济跃居广西县级经济前列,成为县级经济的排头兵,北流“升腾”的形象,又可从铜鼓体现出来。北流境内的公路两旁,隔不远,就竖有一面横放的硕大的铜鼓(模型),鼓面向着公路,让路人看着,会感到北流在“升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