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查看: 97349|回复: 0

[铜州名人] 红色印记!李明瑞最后一封家书和他的第一块饷银,蕴藏着多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2-4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北京
9c8882eaf227406eff473b751c91e277.jpg

开栏的话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强调:“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我们都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玉林市委宣传部的统一组织安排下,玉林日报社特别报道组辗转百色市的乐业、田东、平果,崇左市的龙州,以及玉林市北流等六地,采访数十位群众,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实地走访发掘红色印记,汲取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尽管已经隔绝了数十年前的烽火硝烟,这仍然是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行程。老区人民对红军的缅怀、昔日战场上丰饶的稻田、高耸的石碑和崎岖坎坷的山路,让报道组更真切地体悟到今天的一切是多么来之不易,也更深刻地明白什么才是我们必须坚守的初心和使命。

  让我们一起重走来时路,并沿着这条红色的道路奋勇前行,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8e71f84a3071d5494acc33998cb63ab4.jpg
  英雄塑像眺望着的红色大地正发生日新月异的巨变。  (记者 林声远 摄)

84ec69a5b74bbeb6104d9b2088486124.jpg
报道组在百色起义纪念馆内采访。


  1929年12月10日深夜,右江重镇百色,城里的广西警备第4大队和教导总队买来了一匹红布,每人扯下一条系在颈上。鲜血一样的红,烈火一样的艳。当旭日初升,12月11日这一天到来,2000多人的部队集结在城东广场,宛如一片火红的木棉花迎着骄阳盛放。

  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宣告成立,百色起义正式打响。

  在这载入史册的一刻,飘扬的红色旗帜下是一张张年轻的脸庞。红七军的主要领导者邓小平、李明瑞、张云逸和韦拔群,分别只有25岁、33岁、35岁和37岁。

  谁也不会想到,这支年轻的队伍在此后的两年里竟迅速成长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支劲旅。酣战左右江,浴血桂、黔、粤、湘、赣五省区,历经百余次大小战斗,转战7000里,成功会师中央红军,参与第二次、第三次反围剿……在波澜壮阔的土地革命战争中迸发出夺目的光彩。

  90年过去,那些佩戴着红色领巾的年轻人相继牺牲、衰老、故去,那片火红的木棉花却从未凋零,而是化作了漫天星辉,照耀着日新月异的百色大地。后龙山上,百色起义纪念碑巍然矗立,形似一面飞扬的红旗直指天宇。

  大旗猎猎,英雄已远。

  这是一面不朽的红旗,是他们出征的起点,也是我们回归的原点。

  他的最后一封家书

  在高耸的百色起义纪念碑不远处,就是于1999年建成开馆的百色起义纪念馆。纪念馆建筑面积5500多平方米,设序厅、起义厅、英烈厅、功臣厅、小平厅等展厅。其中位于序厅的“百色起义”汉白玉大型浮雕高4.28米,宽25.23米,气势磅礴,堪称全国纪念馆界之最。

  相比于浮雕的艺术感染力,浮雕正中屹立的革命先辈,他们自身的英雄气概更是让人心旌摇曳。邓小平、张云逸、李明瑞、陈豪人、雷经天、韦拔群……每一个名字都代表着一位90年前搅动过时代风云的英豪。

  在浮雕正中央邓小平同志的身侧,一位青年将领目光坚毅、眺望远方。他就是李明瑞,百色起义的红军总指挥,充满传奇色彩的玉林骄子。



b03021f2fd2e1a4365442519ddd77b97.jpg
  在百色起义革命旧址(红七军军部旧址),讲解员向玉林采访团讲解李明瑞居住的故事。图为李明瑞在旧址里的住房、床褥。


  纪念馆讲解员卢思男常常要面对同样的问题——李明瑞是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作为90年前桂系将领中最耀眼的一位,同时也是当年广西投身革命的最高级军官,李明瑞所承载的历史太多了。有人希望聆听他在北伐战争中的赫赫战功,有人想知道他和叶挺独立团并肩作战的故事,有人想了解他牺牲的时刻……

  陪同特别报道组采访的北流市委党史办干部王祥丽大姐却说起了李明瑞的一件小事。

  1929年冬天,远在上海的家人忽然收到了李明瑞托人带来的300元光洋和一封家书。信中说:“现在时局很不安定,我未能接你和孩子回广西来,我现在不是做官,而是替人民打工。你们以后要独立生活,不要依赖我。见字后,立即搬到租界住,如有人送财物来,千万不要收纳。望你带好子女,让他们长大孝顺你,我不能抚养他们了,以后,不要再寄信给我。”

  这是李明瑞寄给家人的最后一封家书。寥寥数行字,内容颇为矛盾:一方面言及不能再照顾家人,一方面又要家人拒收财物,甚至有些不近人情。

  其实这封家书写作的时间正是百色起义之后。中央任命李明瑞为红七军、红八军总指挥。在当时严酷的革命环境下,这份任命绝非封官许愿,而是沉甸甸的担子,是随时可能到来的杀身灭门之祸。

  几乎是在同一个时间,蒋介石的说客带着广西省政府主席兼第十五军军长的委任状和一笔巨款到龙州、香港等地游说,只要李明瑞肯放弃革命,通电就职,即可马上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

  两份差距悬殊的委任,李明瑞选择了前者。

  为了让家人不受到株连,百色起义前夕,李明瑞把妻子儿女送到上海,要求他们改名换姓,并且写下了这封家书。

  “以后,不要再寄信给我。”没有任何煽情的话语,甚至充满了生死不复相见的决绝,然而决绝的背后,却是一代名将留给家人最后的柔情。

  “我现在不是做官,而是替人民打工。”没有更多的解释,只是淡淡的一句话语,然而淡然之中,却饱含着一位红色将领对人民群众无限的深情。

  百色起义52年之后,1981年,已经是77岁老人的邓小平回忆昔日战友,慨然题词:“纪念李明瑞、韦拔群等同志,百色起义的革命先烈,永垂不朽!”

  ●他的第一块饷银

  此后两年,李明瑞带领队伍转战五省区七千里,浴血奋战,从未动摇。



df63467817627d5e81a34e21cbdef94e.jpg
采访团在百色起义纪念馆合影。

  百色起义纪念馆收藏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其中就有一件李明瑞的衣服,呢子面料,在当时价格不菲,是他在北伐战争时的桂系军队中所穿。参加革命后,李明瑞脱下了旧军装,吃穿住用和战士们一律平等。

  邓小平同志曾回忆说:“从广西到江西,生活那么艰苦,李明瑞同志当过旧军官,他能够同我们一起走过来,是很不简单的!”

  另一样藏品更能说明红军全然不同于旧军队的精神面貌。那是一块银元,时任红七军军长张云逸第一个月的饷银。乍看上去它和普通的银元没有什么区别,却被张云逸珍藏了几十年。百色起义爆发那天,红七军正式成立,每一位指战员都领到了月饷20元。官兵平等,月饷一样,这在旧军队是闻所未闻的事。

  因为平等一致,所以团结一心、一往无前。红七军生存于桂军滇军夹缝之中,兵力不足,武器落后,缺乏给养,全军将士却始终坚持抗争,绝不屈服。

  行走在百色起义纪念馆的展厅内,时常可以感受到这份不屈的意志。特别是一组模仿山洞造型的雕塑群像:在一位战士抱着死去的战友,脸上是悲痛和宁死不屈的表情,从洞内战士们的眼神中,看得出敌人已经近在咫尺,他们却视死如归。

  这是再现1931年3月那场惨烈的斗争——恒里岩惨案。凤山县党政机关、红军一个连以及恒里乡群众约1000人撤退至恒里岩山洞,与前来围剿的敌军进行了长达8个月艰苦卓绝的斗争,最后弹尽粮绝,被敌军攻入洞内,尚未撤退的370多人宁死不屈,战斗至全部牺牲。

  只有真切地了解这些故事,才能明白对于这些革命先驱来说,一块20元的饷银,又或者一座偏僻的山洞,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内心的信仰,是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伟大征程上的肝胆相照,是对崭新的国家民族的坚定信心。

  甚至直到多年以后,张云逸依然保持着这份理念。在他的儿子张光东就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的时候,父子通信,张云逸的信都是以“吾儿”开头,直到张光东入党之后,开头忽然改成了“光东同志”。张云逸解释说,“你入党了,我们就是同志了。”这句话给年轻的张光东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永远行走在革命道路上,永远以党的事业为重,在这种近乎虔诚的信仰推动下,红七军将士参与了一次又一次激烈战争,今天当人们走进百色起义纪念馆的功臣厅,能够见到从1955年到1956年授衔的19位将军的光辉历史,其中大将1位,上将2位,中将4位,少将12位——他们全部来自于百色起义的红色队伍。1955年9月,中央授予张云逸大将军衔。1988年,张云逸亲属将授衔时发的大将服捐献给百色起义纪念馆收藏。

  ●他们留下的共同印记


c73a7e4454510dd2625731d506c4650a.jpg
百色起义革命旧址(红七军军部旧址)一角。


  位于百色市区解放路步行街上的粤东会馆曾是红七军军部旧址,邓小平等革命领导人就是在这里策划了百色起义。

  这是一座彰显了岭南传统建筑之精美的三进式院落,高大幽深,两侧四进厢房,规整对称。整个会馆用实木大圆柱或花岗岩石柱支撑,地上铺设红色阶砖和长方形条石,屋脊堆砌着复杂的彩塑,内墙还保存着古色古香的水墨壁画,至今已有280多年的历史。

  和华美的建筑相比,当时进驻这里的红七军将士却生活简朴。

  据史料记载,当年邓小平等人率领部队抵达百色之后,军纪严明,不但对广大人民群众秋毫无犯,还实行了保护工商的政策,减免了几十种杂项税费。正因为这样,当时的广东商会十分欢迎部队,主动让出粤东会馆作为军队指挥所。

  由于人数众多,警卫团200多人只能挤在两侧厢房和庑廊里打通铺。军部领导也没搞特殊住单间,政委邓小平和军长张云逸合住一间房,床铺、铺盖和战士们一样,都是三张板凳拼成,上面放一张草席,一床行军被。唯一多出来的家具,就是一张破旧的书桌。

  军人的存在是为了战争,但中国共产党的部队却心系百姓的生计。百色起义成功之后建立了右江苏维埃政府,不久即通过各项政纲通令,广泛宣传土地革命。邓小平同志还在东兰县进行土地革命试点工作。1930年5月1日右江苏维埃政府正式颁发了《土地法暂行条例》,接着右江地区各县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

  在土地革命中,贫苦农民分到了土豪劣绅和地主的土地,翻身做了主人。百色起义纪念馆就收藏了一份东兰县长江区安桃乡苏维埃政府发给农民韦甫的土地使用证。

  今天当人们漫步在百色街头,看到高楼大厦和宽敞的马路上车来车往,谁又能想到这一切都奠基于90年前一张张简陋的证书。

  新中国成立后,百色市的地区生产总值从1950年的1.15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1134亿元;财政收入从1952年的878万元,增长到2018年的145.87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50年的24元,增长到2018年的1108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92年的2002元,增长到2018年的30611元。百色市成为国家生态型铝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沿边金融改革实验区、全国首个政策性金融扶贫实验示范区;全市累计减贫近216.63万人,贫困发生率从74%下降到5.56%。

  如果不是那一面高举的红旗,怎会有今天壮丽的山河?如果不是那一簇火红的木棉,怎会有今天幸福安康的生活?

  1930年5月4日,红七军一、二纵队从榕江撤离后回师右江。激烈的战斗中留下红七军第一纵队第一营第四连的一面军旗,被三江地区的一位农户拼死保存了下来。这面红军军旗为红色斜纹布,旗面上用作旗衔和旗徽的布有部分缺口,有红布褪色后的痕迹,镰刀斧头的旗徽仍然清晰可见。新中国成立后,这面红旗被捐献给相关部门,辗转收藏于今天的百色起义纪念馆。

  睹物思人,九十年过去了,我们的生活已是翻天覆地,而他们的红旗依然不朽。


  (玉林日报 记者 陈津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