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冬至换年柱”的主要理由冬至换年柱最主要的理由是天体运行的规律。 毕竟,天体之运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同的时代,可有不同的历法,规定不同的月份为正月。但不同的历法,其相同之处是:一年24节气,都起于冬至、终于大雪……为什么古人认为24节气始于冬至?至者,极也。古人经天文观测得知,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最短、夜间最长的一天。冬至后,白天开始延长,譬之事物的开始;至夏至白天最长,夏至后夜间开始延长,又至冬至白 天最短(夜间最长),譬之事物的终结。故古人以冬至作为24节气的开始,作为岁首。从太阳的视运动来说,冬至是太阳南行达到终极点——南回归线上时的天象。这时太阳离我们北半球最远,它在地面上的投影最长。因此,古代又称冬至为“日短至”或“日南至”。建何字为正月可人为规定,但太阳的视运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是“冬至换年柱”最主要的、也是十分有力的理由。以冬至作为一年的起始,还可在我国最早的历法宝典——《史记·历术甲子篇》中找到铁证。……《史记·历术甲子篇》是以天正甲寅年、甲子月、甲子日、夜半零时零分(合朔与交冬至时刻同),以此为历元开始,据此可推算上下数千年的月日干支,这是年始于冬至的证明。只要不把数术之应用仅仅局限于狭义的“算命”,只要是真理,必然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冬至换年柱”的正确性可在人类生产、生活实践中找到大量全息印证。将陆续公布。 (一)股市实践证明年始于冬至《股市K线全息预测与操作》一书中就写到:节气,我们都很熟悉,但节气的作用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却是知之甚少。节气在指导人们农业生产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股市中经常遇到行情在节气交接处转折,让股民感到惊奇。节气本是易学中的“时空”概念,在股市中却出现了易学所揭示的现象,这就反证了易学机制的自然属性和科学属性,至此,读者就可排除疑虑大胆放心地研究和使用本机制。简单地说,行情转折的原因,是节气变换后,五行之气改变了,系统之间的平衡关系被打破,要向新的平衡过渡振动。节气的安排决定于太阳,从冬至开始间隔地依次安排各个节气和中气。一年有12个月24个节气,每月一节一气,小寒、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为节,为每月的起始。冬至、大寒、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为中气,在每月的中期交接。中气是一月之气强弱的分水岭,当月气是上升趋势时,中气交接处是高峰,开始转为下降了;当月气是下降趋势时,中气交接处是低谷,开始转为上升了。 到底有没有早子时晚子时 殷商时代,我国古人即把一昼夜分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时辰,并分别以夜半、鸡鸣、平旦(昧爽、昧旦、平明)、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昃)、哺时、日入、黄昏、人定来指代。 《尚书·牧誓》:“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 《尚书·无逸》:“自朝至日中,仄,不遑暇食。” 数术界中,普遍以23~l点为子时,1~3点为丑时,依次类推。 数术界中,几乎人人都将表1《传统时辰、钟点对应表》奉为圭臬,敬若神明,然而,它是错的! 表1中,时辰与钟点的对应关系,既不符古传真髓,亦脱离现代实际,更经不起“一式一解”科式的检验,这个无情的事实,不知当今易坛有没有人或有几人敢于、肯于正视、面对、承认。但是,这毕竟是事实!下面分七个方面来论述个中原委: 一、子时为23—1时无历史依据 宋代(960-1279)以后,人们把每—个时辰平分为初、正两部分。从子初子正一直到亥初亥正,初或正都等于一小时。现代“小时”(即小于一个时辰之意)的时间概念和称谓即由此而来。 在中国古代的典籍史料上,根本找不到古人计时起迄于晚上11点(23点)的依据。遍考现代人编撰的数术资料,虽都沿袭以23—1点为子时,却从未见人道明其佐证及古典出处。 二、子时始于0时——《史记》中的证据 我国最早的历法宝典当推伟大史著《史记》中的《历术甲子篇》。《历术甲子篇》以“岁名焉逢摄提格,月名毕聚,日得甲子,夜半朔(旦)冬至,正北,十二,无大余,无小余;无大余,无小余”为历元(人称“天正甲寅元”)开始进行推算的,其历元近距是周考王十四年,即公元前427年。上面引用部分的意思是,在甲寅年甲子月甲子日,合朔与冬至的交气时刻同在“夜半”。“夜半”是几点几分呢? “无大余,无小余;无大余,无小余”,前一个“无大余”指合朔(初一)那天的干支数次是“0”,即甲子日;“无小余”指合朔的具体时刻是“0”,即0点0分。后一个“无大余”指冬至那天的干支数次也是“0”,即甲子日;“无小余”指冬至的交气时刻也是“0”,即0点0分。以上充分证明,“夜半”子时,指的是深夜零点零分,古人计时从“夜半”子时即零点开始。 或许有人还有疑惑。贵州教育学院副院长,《中华传统天文历术》一书作者蒋南华教授长期从事古天文历法的教学研究工作,蒋先生利用上述《历术甲子篇》中数据和月实(29日)推算上下数千年的月、日干支和朔、闰,一丝不乱,这是无可争辨的事实。 三、从“隅中”“日中”的含义分析,亦证明子时始于深夜零点《左传·昭公五年》孔颖达疏:“隅谓东南隅也。过隅未中,故谓隅中也。”也就是,太阳处在地球赤道线以南,即东南方向,故谓东南隅,是太阳正要达到而未达到地球赤道线上空时的日象。如果太阳已达到赤道线的上空,那么它就不是处于隅中,而是处于正东,即二月春分“日中”之时了。 日中,是太阳正当头顶之时(即中午12点,午时),卯月春分的天象,同时也是昼夜平分的意思,“中”者半也,即平分之意。春分这一天,白天和晚上的时间一样长(白天为上午卯时六点至下午酉时六点,晚上为下午六点至第二天上午六点)。秋分,则是太阳由北回归线向南回归,正对地球赤道线上空时的日象。此时太阳当顶,为中午12点正——午时之始。古人正是以“夜半”(零点)即子时,“正北”牵牛初度为起迄点,并验之以二十八宿的“四仲中星”(“日短星昴”“日中星鸟”“日永星火”“宵中星虚”)的酉时中天宿位和太阳回归运行规律来进行安排的。—日十二时辰,分为“正北”子,“正东”卯,“正南”午,“正西”酉四个时段,每个时段均为三个时辰(即六小时)。《历术甲子篇》“正东……(后)小余8”,化为现代时刻为8∶32=X∶24,即卯时始于六点正;“正西……(后)小余24”,化为现代时刻为24∶32=X∶24,即酉时始于18点正;“正南……(后)小余16”,化为现代时刻为16∶32=X∶24,即午时始于中午12点正。 四、从现代科学角度出发,毫无疑问,子时应为0—2时,首先要明白几个天文概念。查词典得知:时区——为了统一时间标准,国际上规定把全球按经线分成24个区,称为时区。 地方时——以当地所看到太阳升至最高位置的时刻(即太阳视圆面中心通过当地子午线的时刻)定为正午,并以此为标准确定一天中其它时刻的时间。 古代十二时辰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更,是古代人夜间用来计时的单位。 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等于一个时辰.
昼夜时辰
地球自转一周为一昼夜,称为“太阳日”,昼夜的形成即由此。其向阳之地面为昼 ,背阳地面则为夜。春分以后,日照北半球渐多,因此北半球夜短昼长,南半球则相反 ;秋分以后,日照南半球渐多,故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乃相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