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查看: 31453|回复: 1

御赐金匾,万劫不失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发表于 2010-8-27 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广西玉林

300多年前,金匾授予唐家先祖

1631年,崇祯皇帝御赐四川广元县知县唐鸣熙一块金光闪闪的牌匾。

唐鸣熙是广西鬱林州兴业县葵阳乡榜山村人,中举之后远赴广元任官。这个被当地人尊称为“县政唐”的广西人公正廉洁,爱民如子,深受民众的拥戴。

某年,广元县城受到流寇攻打,小城危在旦夕。唐鸣熙没有惊慌失措,毅然率领全城军民,身先士卒,奋勇抗击敌寇。经过7昼夜的顽强战斗,终于把流寇打败,保证了城池不失,保护了全城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唐鸣熙的功绩受到了崇祯皇帝赏识。这样,一块由樟木板制成,高96cm,长262cm,厚6cm的金匾,成了见证唐鸣熙功绩的信物。

时光一晃过了300余年,唐鸣熙之后,唐家又延续了很多代人。2009年夏天,当那块穿越了无数日夜的金匾,重新悬挂在唐鸣熙祠堂正中的时候,一些族中的老人眼眶湿润了。他们知道,金匾能保存到今天,经历了太多的劫难。

远的不说,仅仅从解放前至今的半个多世纪,金匾就遭遇了3次大劫难。

60多年来,金匾的三大劫难

第一次劫难是1945年。当时桂东南起义受到国民党当局残酷镇压,有起义军活动踪迹的榜山村被重兵包围。农历正月二十七,国民党兵在榜山村展开了疯狂的掠杀,全村的房屋几乎变成灰烬。叫人匪夷所思的是,唐鸣熙宗祠却在大火中奇迹般地保存了下来,宗祠中悬挂着的金匾,完好无损。

20年后,四清运动的“破四旧”运动,把金匾列为“封资修”,工作队扬言要将它“示众烧毁”。危急关头,族中有三个老人冒着风险,巧妙地将金匾抢救出来,秘密地藏匿在无人知晓的地方。就这样,金匾又惊险地逃过一劫。

然而金匾并没有得到安生。两年后,正是文革运动处于登峰造极的时候,某天,一队红卫兵来到榜山村,直奔唐鸣熙祠堂,要找到金匾,完成他们的“破四旧”计划。祠堂里找不到,他们就逐家逐户的搜查,扬言要将它“彻底销毁”。然而红卫兵没有得逞,一无所获。他们并不知道,两年前成功将金匾隐藏起来的三个族老,早就料到危机尚在,已经提前采取措施,把金匾秘藏在一栋房子楼板的夹层里,成功逃过了红卫兵的疯狂搜查。

今天,金匾重见天日

时光流逝,当年将金匾藏匿在楼板夹层的三位老人已经相继谢世。也许曾经的风雨依然让他们对金匾的命运心有余悸,所以没有一个村人能在他们弥留之时得到关于金匾去向的半句提示。金匾还在不在这个世上?这悬念成了榜山村唐家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前些年的某天,一位唐家村民无意中发现了楼板夹层中的秘密。这发现轰动了榜山村,男女老少纷纷赶来,争睹金匾久违的芳颜。而这个时候,距离族老把它藏进夹板的时间,又过去了40年。

2009年农历七月二十九,唐鸣熙大厅宗祠修建竣工庆典上,这块闪闪发光的金匾终于再次高高地悬挂在祠堂正中。而祠堂所在的中国大地,早就处处阳光了。

(记者  黄梦帆)
(线索提供人:唐先生  稿费20元)

发表于 2010-8-31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西玉林
冥冥中注定了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