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培火相关知识介绍 1.焙火品质
茶叶焙火定义为半发酵乌龙茶精制之一部分(注1)。焙茶的过程中最常听到的三分茶七分火或七分茶三分火,谁是君、谁是臣?君与臣的关系先了解茶为什么要烘焙?
分成两点解释;一、再干:降低茶叶中的水份,让茶在保存中较慢酸化,使易于保存。二、烘焙:用火的力量改变(善)茶的本质。好茶只要再干,香气不足的茶利用烘焙来提高质量。
壹、 茶叶烘焙的目的:
一、降低水份含量、确保存放期间的质量,只需将水份降低,是物理变化(注2)。 二、改善或调整茶的色、香、味、形。茶本身的香气不足,借火来提高火香,是化学变化。尤其是茶叶的并配,必须借火的力量来将质量划一,是茶商的灵魂。
茶叶的质变是因为茶叶受氧(酸)化的关系,茶叶中含有5-8﹪的脂肪,脂肪暴露在空气中很快就酸化,氧化要有足够的水做媒体,所以茶叶要包装前一定要将水份降至5%以下,为什么?我们将一粒茶叶放大,水份含量在3-4%时水成单分子层,空气中的水进不来。当吸水至5%以上时,会有游离水,游离水会将氧带进茶叶中,茶叶就会渐渐类变。当吸水超过6﹪时就会产生凝结水(毛细管水)在茶叶中形成一水道,氧气流通快茶叶类变加速,这就是茶叶为何要再干的原因。(注3)
香气不足的茶、储存一段时间或茶味走样的茶、为了参加比赛或迎合客户口味须要用火的力量改变茶的色、香、味、形,就是烘焙。茶叶烘焙师傅必须要了解茶叶化学成份在烘焙过程中的化学变化与质量的关系。
贰、茶叶化学成份在烘焙过程中的化学变化与质量的关系:
氨基酸:味甘、苦、酸,含量愈多愈好。茶芽嫩梗、高海跋、春冬茶较多。制茶浪菁时产生香气,焙火时与还原醣产生作用叫梅纳反应(焙茶最重要的化学反应)。
咖啡因:茶会苦的原因,对制茶技术与焙火过程不重要,因为它很稳定不会因制造、焙火过程的不同产生变化。咖啡因除了苦之外有鲜口感,会与儿茶素结合产生沉殿,冷温时结合、高温时分开,称为乳化作用。红茶茶红质多最明显。
儿茶素类:儿茶素再加一个类,表示有很多种,目前分六大类、两种型、游离型带苦、脂型带苦涩,又称茶单宁(非单宁酸)茶汤中最多的物质占50﹪以上。制茶和焙茶过程都很重要,茶叶发酵时变黄、变红,并影响脂肪酸使茶产生香气对茶的味与香气都有很重要的关系。
单醣与双醣类:茶中含2-5﹪烘焙时可以说完全靠它,糖本身就有糖的香味,加热有蜜香再热有焦糖香,对口感及香气都好。
果胶质:对茶汤的成形很重要,茶汤的粘稠感(饱满的感觉),烘焙时产生香气。
植物色素:叶绿素与花青素,绿茶和台式乌龙茶要保持,红茶要破坏。制茶时留好的去除不好的。以叶绿素为例,炒菁后马上置冷可保持叶绿素使茶叶保持绿身。
参、茶叶烘焙温度与外观变化
色:
色泽来源主要来自叶绿素,因烘焙过程因温度而改变。由翠绿-黄褐-红褐-黑褐。80℃无差别,好茶只要80℃但水份含量无差别、100℃光泽消失、120℃2-4小时变黄褐以上叶底还能全开,140℃2小时变红褐、叶底半开,(等于160℃1小时)※』焙茶温度超过130℃有燃烧的危险。再加长时间变黑褐色,叶底不开。茶黄质后氧化的关系变茶红质,120℃2小时以下纤维不会变死,以上会变死,颜色变黑褐色已碳化,味道火味,茶也部份燃烧。135℃只在外销茶、饮料茶原料烘焙时看过。
香:
台湾茶能在世界保持不败的地位就靠香。茶是活的,在丢弃之前香气、滋味持续在变,轻发酵茶要清香非菁香,发酵不足、炒菁不足的菁香容易变,焙火时不易入火,杀菁时要捉香,香气不足的用焙火来提高香气。香气的变化:清香-蜜香-焦糖香-炒米香-火味-火焦味-火碳味。焙茶时茶会变酸是因为儿茶素遇热的关系,炒米香至火香靠梅纳反应〔还原糖与氨基酸在高温时结合〕蜜香与焦糖香是焦糖化作用〔糖直接熬就有焦糖香〕
味:
味要的是活性,但茶愈焙活性愈低。
苦与涩:
苦焙不掉,涩可以因焙火而降低,有时茶愈焙愈苦是因为涩味降低而感觉愈苦,再焙下去涩还会提高,感觉又回复。为何有如此变化!不知道。
醇与韵:
苦与涩保持平衡点才能感到醇,为什么?也是不知道,日本酱油可用仪器检验,铁观音的韵必须边焙边揉才有,台式乌龙茶再怎么焙也没有铁观音的韵。
肆、茶叶烘焙器具、热源与质量的关系:
茶与热源都动:甲、乙种干燥机,香气易流失、茶容易碎,表面麻掉。
热源动茶叶不动:冰箱型干燥机,香气容易流失,可用风口的开与关及风速弥补。
热源、茶都不动:电子焙笼。
热源茶都不动热源没直接照射茶:碳焙。
渗透性热源:远红外线辅助可缩短焙茶时间。
烘焙器具、方式依茶品味、利润决定。有很多神秘的流程,茶农、茶商当做祖传秘方,只要焙出来的茶质量可以提升就是对的。
伍、焙茶原则:
由低温慢慢提高:先高温如将表面焙死,水份、杂味出不来。
焙好茶要好原料,火只是辅助。
茶叶并堆后一定要焙火,质量才能划一,依笔者经验并堆后焙火(比赛茶)质量可提高一个级数。
陆、焙火精制过程损耗:水份消失及碎片增加
初制茶-清香 损耗 4-5﹪
清香- 中火 损耗 8-9﹪
中火- 浓火香 损耗 10﹪以上
批注:
注1:
绿茶不能焙火,红茶不用焙火,焙火只有用在乌龙茶为什么?
红茶:茶叶的类变是因为茶叶中的脂肪酸遇氧而酸化,红茶中的脂肪酸在发酵过程中被转换掉,已没有脂肪酸可酸化。您看过有茶商焙红茶吗?有的话他的用途在要它的火焦味,如碳烧红茶。
绿茶:没发酵的茶无法入火,为什么?不知道!所以日本的绿茶包装特别讲究,您看过日本绿茶在焙火吗?有!玄米茶。玄米茶如果只是茶叶,那也只有碳火味,它的梅纳反应靠的是米。
注2:
水份降低靠高温,但高温会将最珍贵的新鲜清香赶走,怎么办!近年来发明的低温(用除湿原理)干燥机很好用。同样含水量的茶,海跋愈高类变的速度愈慢,为什么?不知道!
注3:
多看茶相关研究报告就知道茶叶水份在5﹪以下就不易变质,那茶叶含水5﹪会是什么味道?大概新鲜清香都被赶走,甚至有火味,怎么办?低温干燥机是好方法。
2.制茶三把火
出处:1990.08茶艺月刊/蔡荣章先生
茶叶制作过程中,首先遭遇到的第一把火是「杀青」。杀青就是用高温把叶细胞杀死,停止发酵。绿茶类不发酵,所以茶青采下后赶快杀青;半发酵、全发酵茶则待其发酵到所需的程度,再施以杀青。不论「炒青」或「蒸青」,我们都说它是制茶的第一把火。
第二把火是茶制成后,将水分蒸发掉的「干燥」。传统用炭火烤干,现代用热风吹干,热风来自瓦斯、汽油或电力。杀青只是将叶子炒熟、蒸熟或烫熟,接下来的「揉捻」还会把叶子揉出很多汁来,成形后必须「干燥」,否则湿湿的怎么保存?怎么固定质量?
茶叶制成之后,如果想让它喝来有股熟香、温暖的感觉,可以用火来烘焙,有如烤面包一般。面包可以烤得浅浅的,也可以烤得熟一点、硬一点,吃来各有不同的风味。 焙茶可以用木炭焙、也可以用电烤箱来焙。绿茶求其茶叶天然的新鲜味,重发酵茶如白毫乌龙、红茶求其萎凋发酵形成的特殊风味,通常不加「焙火」,唯独轻、中发酵的叶茶类,如(清茶)冻顶、铁观音、水仙才是这第三把火施展的范围。
精制过程中,为补干燥度不足得「覆火」,我们将之列为「干燥」的范围。焙火茶陈放后,若受潮了,可以拿来「补火」,这并入「焙火」之列。杀青是杀死叶细胞,停止发酵;干燥度不足用「覆火」加强,焙火后受潮,若只想再改变茶叶的质量特性,则再施以「焙火」。这当中有相互影响的地方,但目的不一样,施「火」(即温度)的方式、程度也不一样。
3.不同的烘焙火
本文摘自茶业专讯1998.09第25期第4、5页由(行政院茶业改良场推广中心)提供/蔡永生、徐英祥、张如华、郭宽福、林金池
在各种形形色色的不同发酦程度茶类当中,包种茶(尤其是半球型包种茶,俗称乌龙茶,或冻顶型包种茶)是最为讲究烘焙技术以改善质量或延长贮藏寿命及因应消费市场口味需求的一种茶类;可以说很少茶类之加工需要像半球型包种茶在干燥完成之后,仍需耗费如此庞大之人力、物力和时间再行烘焙茶叶。烘焙之所以对半球型包种茶具有如此重大意义,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下列五项:
烘焙仍为目前现行改善或去除包种茶粗制茶普遍带菁臭味和不良杂味的最为有效且经济简易实用之方法,在未有更新更好的方法取代之前,烘焙乃成为半球型包种茶产制的必要加工步骤。
除了藉包装(真空或充氮等无氧包装)及低温冷藏延长茶叶贮藏寿命之外,烘焙为一有效延长茶叶贮藏寿命之重要方法与手段。
因应茶叶消费市场对各种不同口味(焙火程度)之需求,各种焙火程度之茶类,可以提供消费者更多元化口味之选择。
具焙烤风味之区域性特色茶,尤其如典型之冻顶乌龙茶为其必要特征,亦为市场需求,因此后续之烘焙加工步骤乃为必要程,否则失去该种茶之特色。
改善或去除成茶贮藏后质量劣变之缺点,尤其如陈味、油耗味及贮藏臭和其它异味等,再烘焙为一重要方法。
缘于烘焙对半球型包种茶之重要,因此翻阅历来国内外有关茶叶烘焙之文献,在各种不同发酵程度之茶类当中,就属包种茶之烘焙试验研究做得最多。而统计现行台茶产制技术问题,有关包种茶烘焙之问题亦为当前茶农、茶商及茶艺业者,最为关心和询问最多之问题。本文拟就现行有关几种不同烘焙方法对半球型包种茶质量及贮藏性之影响,做一简要记述和评估,期以有助于相关业者对包种茶烘焙之认识与了解。
焙茶机(烘箱)烘焙
利用焙茶机烘焙茶叶,为目前台湾使用最广泛的茶叶烘焙方式。焙茶机栱焙系利用电热丝加热靠热风传导进行烘焙,基本上其传热方式完全属于传导加热。其优点为:
机具发展成熟及量产化,具多种规格、型式可选择。
温度控制最为准确,正负温差很少超出5℃。
操作容易,且省时省力,烘焙容量和效率高。
不需专业操作技术。
由于焙茶机操作简易又烘焙容量大(效率高),同时不易面临烘焙失败之缺点,所以目前仍为台湾茶农及茶工厂使用最为广泛的茶叶烘焙机具。台湾目前农村劳力缺乏,工资昂贵,利用省时省工的焙茶机烘焙为最佳选择,唯利用焙茶机烘焙之茶叶,其质量略逊于炭焙或电焙笼(附装红外线面板)所烘焙的茶叶,贮藏性亦相对较差。
电焙笼烘焙
电焙笼烘焙系由早期炭焙延伸而来,唯热源改为电热丝加热,与焙茶机相较,两者俱为传导方式加热。利用电焙笼焙茶,其烘焙质量并未有明显优于焙茶机烘焙者,其贮藏性亦未呈现较优之结果。反之,电焙笼烘焙茶有下列缺点:
作业效率和烘焙容量明显低于焙茶机。
正负温差远较焙茶机大。
属开放式静态烘焙,较费电力和能源。
不易控制质量。
因此,整体而言,在讲求省时省工之前提下,利用电焙笼烘焙茶叶并非最佳选择。
电焙笼(附装红外线面板)烘焙
本烘焙方式与单纯电焙笼焙茶之不同,在于另附可放射远外线之面板于电热丝上层,藉红外线加热(系辐射加热)可同时加热物质内部温度分布不均匀。由试验结果显示,电焙笼(附装红外线面板)烘焙所得质量较焙茶机或单纯电焙笼佳,贮藏性亦略佳。唯所面临之缺点如同电焙笼,即作业效率及烘焙容量较低,且较为耗时费力。
炭培
炭焙基本上为早期电力不足时所使用的茶叶烘焙方式。其操作过程繁复,包括炭焙起火、燃烧、覆灰、温度控制等,不仅耗时费力,又需专业性和经验,为一极不容易控制之茶叶烘焙方式。以目前台湾农村劳力缺乏之状况,耗时费力的炭焙实已不合时宜,且温度不易稳定控制,因此很容易操作失败,导致烘焙质量劣化,成品带烟焦味。而不同炭材对烘焙质量之影响,龙眼炭优于相思炭,唯龙眼炭量少,虽质量较优,但炭材较不易取得。整体而言,炭焙虽有优点,可得特殊炭焙风味之成茶,其贮藏性亦略优于其它焙茶方式,但有作业效率低及操作易失败又耗时费力等缺点,因此并非是最有效且经济之茶叶烘焙方式。
基本上茶叶烘焙为一相当兼具破坏性及建设性之加工流程,必须费心掌控,否则稍一操作不当,效果可能适得其反。如何确切掌握包种茶烘焙技巧,如同包种茶之制造技术,并未有一定规则模式可循,换言之,包种茶之烘焙技巧并非一成不变。除了爱心、耐心、细心,再加上经验和学习之外,茶叶烘焙三种技巧与方向列于后,以供各位参考运用。
毛菁做茶,看茶焙茶:
一般高质量清香茶,不宜采高温长时间烘焙,宁可采低温短时间烘焙,以保留高质量茶原香为原则,即以去除不良菁臭味或杂味为首要。反之,中次级茶除了可藉烘焙去除不良风味外,亦可藉烘焙衍生怡人的焙火香味,增进中次级茶之香味质量,因此中次级茶可行较高温度和长时间烘焙。
依消费市场导向,决定焙火桯度:
茶叶应焙火至怎样的程度(火侯),即应采几度烘焙?烘焙时间多久?基本上很难有一定论,应取于决于消费市场之嗜好趋向,再决定焙火程度会是最佳选择。
包种茶最适烘焙之临界温度介于80℃~120℃之间,低于80℃或高于120℃皆不太适当。 更多茶叶知识尽在三好茶坊,欢迎经常前来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