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八小时外”的生活状况,是干部作风和形象的重要体现。加强干部“八小时外”监督,对于规范干部行为、防止腐败、确保干部队伍的清正廉洁具有重要意义,加强这方面的监督至关重要。
在探索实践方面,许多地方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例如,建立信息公开机制。部分地方通过社区公示、网络公开等方式,让干部的家属、邻居和社会公众了解干部“八小时外”的基本活动情况,接受广泛监督。这样使干部时刻保持自律意识,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处于公众视野之中。发挥群众监督的力量。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监督,设立举报电话、邮箱等渠道,对发现的干部“八小时外”的违规违纪行为及时进行举报。建立健全监督制度。明确规定干部在非工作时间不得参与某些高风险活动,如出入高档私人会所、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宴请等,为干部行为划定清晰红线。此外,还通过组织学习党纪国法、观看警示教育片、参观廉政教育基地、开展廉政教育活动等方式,增强干部的廉洁意识和自律能力,使其在“八小时外”也能自觉遵守纪律规定。
在推进干部“八小时外”监督过程中,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一方面,监督难度较大。干部“八小时外”的活动范围广泛、内容多样,监督主体难以全面准确地掌握其真实情况。另一方面,监督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有待提高。部分地区在实施监督时,存在人情干扰等因素,导致一些违规行为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为进一步深入推进干部“八小时外”监督,提出以下意见建议。
一是开展教育培训。加强对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自律意识和对“八小时外”监督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开展开展专题培训、廉政谈话、警示教育等活动,让干部清楚认识到监管无处不在,从而增强干部接受监督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是细化监督标准和规范。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督制度,明确规定干部在“八小时外”哪些行为是绝对禁止的,哪些行为需要经过审批或报备,使监督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对违反规定的行为,建立严格的问责和惩处机制,加大处罚力度,维护监督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同时,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监督,拓宽举报渠道,对举报属实的给予奖励,形成全社会共同监督的良好氛围。
三是创新监督方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对干部社交平台、出行轨迹等信息进行分析监测,拓宽监督渠道。探索与金融机构、通信运营商等合作,获取更多关于干部“八小时外”的经济和通讯信息。
四是强化协同监督。建立健全组织、纪检、公安、社区等部门的协同监督机制,形成监督合力。定期开展交流沟通,共享监督信息,对发现的违规行为及时进行通报和处理。
深入推进干部“八小时外”监督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不断探索创新实践,完善制度机制,加强教育引导,加强制度建设和监督力度,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才能确保干部在工作时间和非工作时间都能廉洁奉公、为民服务,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