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查看: 43996|回复: 0

[玉林文化] 好戏登场了!玉林方言木偶戏你听过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6-2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江苏徐州
咚咚锵,咚咚锵
近日,夜幕刚刚降临
玉州区城北街道谷山村就响起了
敲锣打镲和击打梆子的声音
村民们纷纷拿着小凳子
牵着小孩子,往公路边的一块空地走去
这天晚上,马岭木偶剧团在这里表演木偶戏



3个人撑起一台木偶戏


空地上,剧团的3名中老年艺人已经在村民的帮助下,用木棍扎起了一个约5平方米大小的“架子”,外边挂着布幔和喇叭,里面挂着几十个古装打扮的木偶,生旦净末丑都有,地上摆放着3个装道具和服装的箱子,“架子”内前面的一块小小的空地,就是木偶戏表演的舞台。搭好“架子”3名艺人在里面忙碌了起来,他们都是玉州区人,一名叫高十四的中年男子坐在木凳上,一手击打梆子,一手敲打锣和镲。一名叫赵二弟的汉子正手持木偶,躲在布幔后面对着话筒唱戏。一名叫李德才的70岁老人,则在检查各种木偶,他说,现在正在唱的是“贺台”,是正式演出前的序幕,烘托现场气氛,吸引村民前来观看。



addd8e3336f6829a6133a89d4844f566.jpg

两三个人便可演一台精彩的木偶戏。


20时,演出开始了。今晚的戏叫做《慈云走国》,说的是宋朝时忠良含冤最后沉冤得雪的民间故事。李德才和赵二弟手持木偶,在布幔后面舞动起来,他们通过操控藏在木偶衣服里的木条,让木偶的双手动起来。只见数个木偶你来我往,躲闪腾挪,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它们无论“唱”,还是“对白”,使用的都是玉林话。戏台的四周,坐着几十名老人,他们凝神欣赏台上的木偶表演,沉浸在精彩的剧情中,时而含泪叹息,时而鼓掌叫好。有几个看热闹的年轻人,拿着手机对着舞台拍照,他们说:“虽然听不懂唱的是什么,但是觉得很有趣。”



0987209a054f46a5c70a119ee7453cd2.jpg

泛黄的木偶戏手抄剧本。


在演出的闲暇时间,李德才拿出《慈云走国》的剧本,这是一本纸页已泛黄的手抄本,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他告诉记者,每场戏的台词他们早已背得滚瓜烂熟,不需要看剧本。问到演出报酬,李德才伸出4个手指:“每个晚上400元。”



9a5e758d65e553fa006d22d24fba87d9.jpg

精致的木偶。


80岁的谷山村村民王业民大爷说,谷山人自古喜欢木偶戏,有自己的木偶戏团。在电视还没有普及的年代,木偶戏是村里最受欢迎的文化娱乐活动,有时一唱就是一两个月,十里八乡都有群众慕名前来观看。那时谷山村的木偶是从广东引进的,制作精良,栩栩如生,后来被市博物馆收藏。



ac2d028135cbbafe3b30e45ec6015b73.jpg

看木偶戏的观众多为老年人。


“这次木偶戏演出,是热心村民捐款请来的戏班,将在村里连续演出十几个晚上,这回我可要过足了戏瘾。”王业民说。


半弯月亮当空时,锣鼓声停息,演出结束了,村民们纷纷拿着凳子往家走。李德才等人一边收拾木偶道具,一边和村民们招呼:“明晚再来看戏呀。”



4529f1cb0eb7d9c3cfc77ce410720641.jpg

夜深了,木偶戏表演依旧热闹。




木偶戏相传“源于汉,兴于唐”


木偶戏,在我国历史悠久。玉林有的地方称木偶戏为“木傀戏”。关于它的起源,有多个版本,普遍的观点是“源于汉,兴于唐”。最早出现木偶的其中一个民间故事是,在楚汉战争时期,刘邦的谋士陈平为守住被围困的城池,大摆“空城计”,斩木头扎上衣服做成一个个木偶,同时敲锣打鼓,制造兵多将广的氛围迷惑敌人,最后吓跑了敌军。后来不断有人模仿,玩耍木偶就渐成为一种集说、唱、舞为一体的艺术表演形式,和当地的民间文化、语言整合交融。玉林的木偶戏多为杖头木偶,它是在木偶头部及双手部位各装操纵杆,头部为主杆,双手为侧杆,表演者躲于布幔后,操纵时左手持主杆,右手持侧杆,举起木偶操纵其动作,在舞台上活灵活现。表演时使用本地的方言白话和客家话,“土里土气”又魅力十足。


木偶戏不同角色的木偶,脸谱也不一样,表情神态丰富,配上符合角色的服饰和道具,两三个人便可手持表演。木偶戏的剧目多取自古代通俗小说,主要颂扬忠、孝、节、义、仁、礼、智、信等,题材广泛,扮相众多,世间万象,喜怒哀乐皆在其中,“三两句道尽古今事,五六步走过千万里”。《西游记》《月唐传》《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五虎平南》等剧本,是玉林木偶戏班经常表演的保留剧目。




木偶戏艺人执着坚守,期待后继有人


玉林的木偶戏曾经深受城乡群众的喜爱,其中的北流杖头木偶还被评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为陈裕成。木偶戏两三个人便可表演,田间地头、村口巷尾、小院大宅皆是它的舞台。在嫁娶、祝寿或者重大节日时,玉林人习惯请木偶戏班来演唱助兴。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是玉林木偶戏发展的鼎盛时期,那时候,只要有一个地方演木偶戏,十里八乡的群众都会赶来看戏,有时观众达数千人,就像过节一样热闹。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电视等的普及,木偶戏渐渐受到冷落,慢慢退出了人们的视野。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文化生活的丰富,尤其是年轻人对木偶戏的兴趣不大,木偶戏面临着生存危机和失传窘境。目前,北流、陆川和玉州区等地,依旧活跃着一些木偶戏班,木偶戏艺人大部分不靠演出报酬生活,他们乐此不疲地到处演出,除了满足一拨铁杆“戏迷”的需求外,还因为他们对玉林木偶戏这个充满乡土气息的传统文化有着一份深深的热爱和执着,同时也期盼着能够后继有人。


为了让木偶戏焕发出新的艺术魅力,玉林市的文艺工作者一直在努力,北流市文化馆创新改编出一种新的木偶表演形式——人偶舞蹈,结合音乐、舞蹈等艺术手段,让木偶人物表演形象更加具体生动丰富,深受观众的喜爱。近年来,多所学校将木偶戏请进校园,让学生领略木偶戏的魅力。还有一些年轻人,向木偶戏老艺人拜师学艺,希望玉林木偶戏这朵带着乡土气息的戏坛小花,能够在玉林大地开得更加艳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