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查看: 78146|回复: 0

[北流姓氏文化] 【您贵姓】“仁、忠、廉”精神,在许氏家族的历史长河里交相辉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2-23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河北廊坊

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数千年来许姓族人创造的成就在历史的长河中交相辉映,光彩夺目!东汉时期的许慎博通经籍,历时22年所著《说文解字》既是中国第一部辞书,又是汉语言文字学的奠基之作;宋元学者许衡崇尚程朱理学,终日弦歌不辍,为统治者策划“立国规划”;清朝浙江海宁人许汝霖提出“为官清慎勤,治家孝俭廉”的思想包涵了丰富的内涵,启迪后人,是我国廉政文化的精髓。


根据玉林市公安局统计,截至2021年底,许姓在玉林辖区内户籍人口为35117人。迁徙玉林的许氏族群,弘扬许氏“仁、忠、廉”的家规族训,提出“气必正,心必厚,事必公,用必俭,勤必端,言必谨。事君必忠敬,事亲必尽孝,居官必廉慎,宗族必和睦”的家训,忠孝节义,孝敬父母,知恩图报,弘扬了“耕读可传家,高风宜秉承”的许氏文化精神。



家风家训


我族许氏,传自炎帝,
始祖神农,名人辈出。
勉励后人,世代传承,
五善为本,人杰家兴。
孝敬父母,悌爱兄弟,
勤学苦读,立志事成。
为官忠国,为商信诚,
在学勤读,为民勤耕。
不贪不占,守法经营,
和气生财,邻里相通。
亲朋好友,视为兄弟,
尊敬他人,自有善朋。
守信守诚,忠孝节义,
智信学成,世代相传。



许氏图腾



6042122b2233b65aaab8383f8a6bb9f5.png


释义:许,本义为认可、应允。许由“言”与“午”组成。言,本义为说话,与言组成的字均与言语有关。而午字,本义是杵,甲骨文中的午字像两头粗圆、中间有一细腰的杵形,可以舂米。以杵捣臼才能舂出大米,所以午字延伸有抵触、违反之含义。古代午人应是一支擅长于制造杵和舂米才能的氏族,其定居之地午,后人因文字的转化出现了杵、午、许等字,午加上言变成为许字,字义有所变化,表示与口和演说有关,许人的原始氏族图腾和族名应与舂米的职业有关。许人定居之处称为许,建成的城堡称为许邑,最终形成了许国和出现了许姓。



得姓始祖



1b2df8194bf8d02ad27960e3daa01d39.png
得姓始祖。
许由,字武仲,生于公元前2155年,卒年不详。许由是尧舜时期的高士贤人,尧帝敬重他的德能,曾有意把帝位让给他,他固辞不受,隐居箕山,农耕而食。后尧帝又请他作九州长官,他到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听到。他死后葬于箕山之巅,尧帝封其为“箕山公神,配食五岳,后世祀之”,故后人称箕山为许由山。4100多年前,许由活动于颍水流域的箕山之下,故许氏后人多以许由为许姓得姓始祖。

许姓渊源



c1d5baa5545c00c50087aa85d2a3ad25.png
许氏族谱。
1.许姓的始祖为尧帝时著名的贤士许由,其后人以许为姓。世代居住在今河南许昌。
2.另一支许氏源于被东周分封的许国(今河南许昌东),其始祖为姜文叔,这一支许氏与齐氏同为上古四岳姜伯夷之后。四岳是个祭山的官,是尧舜时期的四方部落首领。他们和姬姓部落结成联盟,并辅助姬姓的周武王打败了子姓的商纣王,建立了西周,姜文叔因此受封于许国。战国时,元公结当许国国君,被楚国所灭,许国亡国后,子孙以国为氏,称许氏。
3.出自春秋时期卫文公之子姬其浒,属于以先祖名为氏。春秋时卫国君主文公姬毁生公子姬其浒,姬其浒后出任卫国大司徒。姬期后裔中,有以先祖名为姓者。因春秋战国时“浒”与“许”二字通亦称许氏。
4.源于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清代以后,广西泗城府(今广西凌云县)土司以及北方地区的少数民族中,均有许氏族人分布。这类许氏族人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縻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逐渐改为汉姓许氏的。

语言习俗


玉林市辖区内玉州、北流、容县、兴业、福绵许姓语言习俗主要以桂东南粤语方言为主,陆川、博白许姓以讲客家话为主。

许姓人口


根据玉林市公安局统计,截至2021年底,玉林市辖区内许姓户籍人口为35117人。

在玉主要宗支的分布情况及迁徙路线



0e46be669d9755d667e71920bc676154.png

许姓入玉历史悠久,在玉林市各县(市、区)均有分布,其祖先主要由江西迁至福建至广东再至玉林,或直接从福建迁徙至玉林,或直接从广东至玉林分枝散叶,繁衍生息。

1.玉州区南江街道广恩村石垌许氏先祖江西南下福建,于明朝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由福建汀州府上杭县紫荆山珠玑巷,迁徙广东省翁源县周陂,其六代孙法远公再迁往广东英德县青塘黄牛头定居,法远公的7代裔孙大祥公由英德县再迁往粤西罗定州西宁县沙底垌和顺寨定居。大祥4代裔孙朝臣、朝宰于清代乾隆初年迁至广西鬰林州贵平乡凉水堰(现广恩石垌),繁衍11代,人口约1000人。
2.福绵区新江赐禄富窝许氏足信公、足应公,于清代雍正初年从广东罗定沙底垌和顺寨迁至广西鬰林州贵平乡凉水堰(现福绵区新江赐禄窝村),繁衍14代,人口约1000人。足应公定居赐禄窝几年后迁兴业县蒲塘镇凤文下东门坡村。足信公曾孙(第4代)迁福绵横岭村,后又一分支从横岭迁福绵万济桥(现福西许屋村)。
3.北流市新荣旺村来祖许永华来自广东省惠州府永安县黄塘圩黄布里李坑村始祖许法开第十一世裔孙(许法开是福建漳州许天正后裔,从福建漳州迁移广东惠州),于清朝康熙末年迁广西鬰林州北流县小一里旺平甲六逸塘(现在北流市新荣镇新荣旺山村)开族,至今有400多年繁衍15代,人口2000多人。十四世许正常公于道光年间因经商落户兴业县一心乡风池村(现石南镇环江下街村),至今繁衍11代120多人。北流市民乐镇许氏先祖从河南许昌迁移江西,再迁广东绍关,大约乾隆年迁徙北流民乐镇,至今约250多年,人口600多人。北流民安许氏祖妣林氏率儿媳子孙由福建珠玑巷自明崇祯末年之1640年间迁广西北流小二里花石埌村,经历了400年余年之风云变幻,至今垂传后代17世,人口约3000人。
4.兴业县石南镇环江村许正常公于道光年间因经商落户兴业县一心乡凤池村(现石南镇环江下街村),至今繁衍11代120多人。兴业县蒲塘镇凤文村下东门坡屯许氏足应公从鬰林州贵平乡凉水堰赐禄窝于雍正初年迁鬰林州蒲塘凤文下东门坡村人(现兴业县蒲塘镇凤文下东门坡村),人口100多人。
5.陆川(三联)许姓来祖仲一,原籍福建古田县,于明末迁广东廉江县凤飞村。于清朝雍正年间,后裔仲一迁陆川县良田三联村定居,繁衍生息18代,后裔分迁双垌村、陆城。来祖廷俊,始祖法先,上祖仲子,原籍福建古田县迁广东廉江凤飞村,清雍正年间,仲一迁陆川县良田三联村为一世,繁衍后裔 18代。13代廷俊由三联迁双垌那囊口,14代增明搬到麻竹根,现有100多人。
6.容县许氏入容五个宗支,人口5000余人。容城镇河南村上埌许善德,明正德嘉靖年间由广东南海县观音岩筋竹社沿江入桂,先迁广西北流县关舟社,再徙容县厢里南街村即今容城河南村落业,至今已繁衍15世。容城河南村下埌许飞严祖籍福建,早年丧父,生活困窘,乃带母(杜氏)经商,先到广东罗定贸易,再迁北流望夫山脚,转而至藤县蒙江口,于顺治末年(公元1661年)遂于容县厢里大埌村龙宁社新安社之间耕读落业,传世至今15代。杨村镇鱼产村许应璜其先祖许壬保于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由福建迁居广东翁源县寺背村周坡铺,相传至11世许应璜,其人文韬武略,德才兼备,约于明崇祯年间,出任高州武官,后调任粤西梧州府容县知事。晚年定居广西容县,其子孙散居于杨村饶寨、鱼产、六福,杨梅妙阳,六王镇尤华、温风等村落,传延16代,人口3000多人。容城北门街许瑞珑原居岑溪县南渡西兰村黎坪垌,先祖携子逃命来容,入住容城北门街外,至今传世七代,播迁于容城各街道。容县罗江镇黎木旺华村许氏由广东郁南河口堡鸡儿社(今广东郁南河口镇竹头围鸡仔社),往西迁移,至容州下水黄茅坡(现罗江镇黎木村旺华屯)驻足,横龙圩竖基,繁衍生息,至今已13代传世,300人口。
7.博白宗支。南宋中后期已有许姓人进入博白,但大部分许氏之人是明清时期陆续从福建、广东迁来的。这一入博宗支主要有两支:魁公宗支和艺可公宗支。
魁公宗支。此宗支人博白始祖为许魁二郎公。其先祖许光亭,为北宋大观三年(1109年)进士,任太子少师,官至兵部尚书、知制诰、平章军国州事。其后裔移居至福建省上杭珠玑巷,光享公十一世孙壬保公于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随父法昌公到广东省翁源县周陂镇滕山铺村定居。明嘉靖年间,壬保公八代孙许魁二郎公与弟世元、世财携带家眷,带显应圣祖公许廷璋的神像和父母(许振四郎)的骨骸迁往博白县英桥镇新圩村庞村屯居住,其后裔后来分居于庞村、客村、旱充、料村、六后、江山6个自然村,约2150人。以英桥新圩为中心,此支系迁居到钦州、防城港、东兴、上思、崇左、横县、灵山、浦北、北海、广东深圳、海南及海外,目前裔孙共有9000多人。
艺可公宗支。艺可公是今广东省廉江市的许姓始祖。先祖许贵,江西万安人,宋熙宁年间进士,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任兵部侍郎,后升礼部尚书。许贵公有二子,其中瑚公移居福建莆田,瑚公四世孙许泗一至广东遂溪县任知县。传二脉:言可、艺可。艺可公定居石城县(今广东廉江市),经宗岐公、坚光公、良璧公三代后,又分隆公、庸公、敬公三个分支,现已传至20多代,计10 万余人,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和越南等地。明清时期,庸公、敬公的后裔陆续迁入博白,一部分在博白县内繁衍,一部分移居北海、钦州和防城港等地,博白县内的艺可公后裔共有18000人,遍布博白县各乡镇。
另外庸公分支先祖明清时期迁入博白县附城和宁潭镇西江村,敬公分支先祖于明代中期迁入博白英桥、菱角、宁潭和陆川等地。

家族名人


许恩华(1851-1930),博白县菱角镇苏众村人,进士出身,长期在州府任职,曾任布政司经。其子许全和官至五品,祖屋获授“儒林第”。
许汝奎(1898-1971),博白县宁潭镇杨旗村人,早年在广州求学,参加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曾任广西省国大代表,在南宁政府部门工作,1946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身份暴露后到龙州、宁明一带从事党的工作,1950年任明江县副县长。1953年后到南宁专区工作,退休后定居南宁。
许伟(1908-1945)原名许珊,博白县菱角柱石学堂窝人,毕业于黄埔军校。毕业后在六十二军一五七师四七一旅九四-团二营服务。历任见习官、警卫队分队长、代区长、排长、连长、代营长、营长等职。1945年6月在湖南白石市与日本侵略军作战中牺牲,年仅37岁。
许闻天,别名许国,容县杨村镇鱼产村人。曾任连长、营长、中校参谋处长。1941年任战区伤兵管理处上校科长。1945 年任徐州指挥所代作战科长。1946年任第八绥靖区第五联防指挥所代参谋主任。1948年任第七军副参谋长。1978年在柳州病故。
许祖华(1906-1984年),武师,博白县三滩镇学田村人。许祖华年幼时随兄长拜师习武,练就了龙蛇虎豹鹤拳和轻功的本领,16岁起设馆收徒、守家护院、除暴安良,保一方平安。他严修武德,以理服人,有较高的声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他任村农会会长、民兵队长,还参加了清匪反霸运动。在他的带领下,不少族中子弟都主动参军,立志报国。1984 年春,他应县总工会的邀请,担任博白县武术比赛总裁判。许祖华秉承着崇文尚武的家风,勉励后人以耕读为本,发奋读书,带动全村上下形成了重视教育的风气。

本姓人自评


许氏家族是中华民族中优秀的族群之一,有四千多年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传统。数千年来,无论在政治、军事、科学、文化、教育还是在工农业生产、医学、文艺、体育等方面的工作中都付出了艰苦劳动,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明伦理、重忠信、敬先祖、睦宗亲、孝父母、教子孙、举善行、恤孤贫、崇节俭、尚勤奋、结良贤、无非分、读诗书、修正身、务正业、存正心”是许氏流传已久的祖训,正是因为严守家风家训,许氏代代薪火相传,颇为兴盛。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许姓是一支属于中等人群的著名姓氏,从周初许文叔立国开始,历经数千年中先后涌现出无数许姓名人,事迹成就在历史的长河中交相辉映,光彩夺目。

许氏家族为人类和平进步、治国安邦、发展生产、科学进步作了突出贡献,有的先烈为了国家的安宁、人民幸福甚至不惜牺牲了宝贵的生命。了解这个族群的发展史,更加激发了我们这些许姓后裔弘扬祖先热爱祖国、热爱科学、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崇尚团结向上、奋发有为的传统美德,为振兴中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添砖加瓦。
(原玉林地区木材公司退休干部 许俊光)



专家点评


训诂传经千古业,说文解字万世师。说的是我国著名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博通经籍,历时22年,所著《说文解字》15卷,共收近万个汉字,集古文、经学、训诂之大成。它既是中国第一部辞书,又是汉语言文字学的奠基之作,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许氏古代多名士。三国许劭好喜评,他评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唐代著名诗人许浑吟有“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诗句,景中寓情,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无限感慨。宋元学者许衡崇尚程朱理学,终日弦歌不辍,为统治者策划“立国规划”。并以儒学伦理为纲常,本源六经,提出“责己者,可以成人之善;责人者,适以长之恶”。告诫子孙“贱为匹夫,不必耻;贵为公相,不可骄”等明训,千古流传。

迁居玉林各县的许姓族群,弘扬许氏 “仁、忠、廉”的家规族训,提出“气必正,心必厚,事必公,用必俭,勤必端,言必谨。事君必忠敬,事亲必尽孝,居官必廉慎,宗族必和睦”的家训,并以诗吟唱:“平生乃亲多苦辛,愿汝苦辛过乃亲。身居畎亩思致君,身在朝廷思济民。但期磊落忠信存,莫图苟且功名新。”许氏家规族训开创了千古世风。

同时, 迁徙玉林的许氏族群,不仅忠孝节义,孝敬父母,而且还有独特的风情习俗。北流民安许氏为纪念一、二世祖婆,定正月初四为开年,六月十五日为蔡妈祀日,例定十一月二十六日为冬至节。以敬奉两位祖婆巾帼不让须眉,勇挑养儿立业千斤重担。这种特定纪念习俗,体现了感恩之心、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也弘扬了“耕读可传家,高风宜秉承”的许氏文化精神。 (玉林市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玉林市客家海外联谊会秘书长  赵彦行)


“仁、忠、廉”的精神在许氏家族的历史长河里交相辉映




奋力拼搏 奋发有为


许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历史悠久,上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尧舜时代的许由。许由是许姓的的得姓始祖,相传许由是一位德才兼备的部落首领,他曾率领许部落在颍河流域的登封、许昌一带活动,功德卓著,尧拟让君位与许由,许由拒绝,逃到箕山中,农耕而食。尧又请其为九州长官,他就到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听到这些世俗浊言,许由这种不慕禄位、谦让为大的高风亮节受到历代文人的赞誉追捧,许由也因此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千古美名。西周初年,周武王又封四岳伯夷的后裔文叔于许地,建立许国。当时许国是一男爵小国,势弱力薄,常受郑、楚等大国所逼,经常迁移。从公元前 576 年至公元前 506 年,累迁于河南叶县、安徽亳县、河南西峡,最后定于河南鲁山东南。至战国初许元公时为楚国所灭,子孙遂以国名为氏。
战国初年许国失国后,许文叔14代孙许男元成许氏祖先,在诸侯争霸、弱肉强食的夹缝中,为了生存繁衍,经历了多次大迁徙、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许氏后裔失国以后,族人分居四方,有些高士隐名埋姓,以保存血脉,默默无闻,一直到了秦朝末年,有隐士许猗,精通经史,有许广汉之女成为汉武帝皇后,许广汉之弟许舜、许延寿成为司马大将军,孙许昌成为汉武帝建元二年丞相,汉帝封许广汉等兄弟、子孙封侯者6人,包括其后封候者,汉代有20多位。在其它方面,许姓也有许多著名人物,如东汉文字学家兼文学家许慎、水利专家许杨、三国名将许褚。汉代是许姓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
汉代以后,许姓经历了西东晋、南北朝、隋代四百多年的休养生息,到唐代再度崛起,人才济济,姓氏大彰,称为“许氏中兴”时代,已繁衍成为当时中华姓氏中一支兴旺家族,涌现了杰出政冶家许敬宗、文学家许泽、诗人名臣许远等,在许氏族谱乃至中国史上留下了光辉篇章。许敬宗担任唐高宗李治皇朝礼部尚书,助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又帮助武则天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任许敬宗为右丞相。许敬宗不但辅佐武则天施政有功,而且在促进民族团结、巩固边境安宁方面也作出重贡献。
这种奋力拼搏的精神是“许氏中兴”源泉,是许氏后代永远继承和发扬的宝贵精神财富。河南许昌成为许姓的最初发源地,史书记载的正规大批使用许姓的历史至少也有3000多年。从周初许国建国开始到战国初许国灭亡时的500多年中,许姓人群主要活动于河南,其中有迁移到南部楚国和北部的郑、晋、魏诸国,即今湖北、山西和河北南部地区。秦、汉、晋南北朝时期,许姓在河南和河北发展很快,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高阳和汝南两大郡望,是北方地区著名的姓氏。隋唐之际许姓族人此时已经播迁到安徽、山东、江苏、浙江、陕西、四川、湖南、云南等地。唐初由河南固始地区开始的南下大移民中,许姓向江浙赣地区扩散,首次进入福建,宋元之期许姓进入广东,明末涉及台湾地区。
许姓是一支属于中等人群的著名姓氏,据公安部发布的《2020年全国姓名报告》中,许姓排名第26位,人口已超900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0.65%。数千年来许姓先后涌现出无数名人,事迹成就在历史的长河中交相辉映,光彩夺目。
文化传承 生生不息
“仁、忠、廉”,这是许氏精神的核心。千百年来,许由的“仁让”、伯夷的“坚毅”、许远的“忠义”、许汝霖的“清勤”,伴随许氏家族的延绵发展。
许汝霖于1632年出生,官至礼部尚书,为朝廷一品大员,权位高重,依旧不改本色。他为官期间,崇先贤、尊师儒;整士风、选人才;修水利、免税赋;审冤案,除积弊,清正廉明,政绩显著,深得皇帝赏识。康熙皇帝曾亲赐“清慎勤”御匾以嘉奖。告老还乡后,他创办东山书院,讲学传道,乐善好施,造福乡民,为时人所津津乐道。作为唐代名将许远第31世孙的许汝霖,深受先祖忠君爱国、清正勤廉的精神影响,一生为人为官恪守门风。为延续许氏家教门风,他在告老返乡途中完成了《德星堂家订》,从修学立德、生活礼节等方面训导后代子孙,成为许氏家族家规的传世之作。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头条《“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之二十三——浙江海宁许汝霖:为官清慎勤 治家孝俭廉》以文字、图集、视频等全方位介绍了许汝霖清廉为官的不朽事迹及其意义。许汝霖所制订《德星堂家订》,已与《颜氏家训》《朱子家训》《郑板桥家书》《曾国蕃家书》等中国著名家规家训一起被选入《中华家训》,成为中华优秀家规家训的典范。《德星堂家订》是清官人生经验和思想智慧的结晶,是一份十分珍贵的家训文化遗产,不仅教育许氏后人,而且在当代社会对培育个人美德、社会公德和营造良好家风以及弘杨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与引领作用。
许姓人迁徙玉林以来,勤耕苦种、习文尚武、耕读传家。抗美援朝期间,博白县宁潭镇西岭村人许英文,担任炮连连长,在朝鲜战场牺牲。博白县亚山镇四维村许武才,1951年1月入伍,45军135师战士,参加剿匪作战,历任班长、排长、副连长,1952年入党,部队番号改为54军135师,1953年入朝作战,参加金城反击战,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二次。朝鲜停战后,随部队驻守朝鲜。1958年,回到祖国参加建设。直至病逝。他们的人生轨迹,都很好地诠释了薪火相传的“许氏精神”。
为了更好地传承许氏精神,玉林许氏特别是容县杨村鱼产村应璜公祠后裔,2017年成立容县杨村许氏宗亲基金会,其目的是奖励高考学子,扶助特别家庭困难户,对许氏90岁高寿老人开展慰问活动。杨村许氏基金会成立至今资助学子已有40人次,资助金额共4万多元。许氏基金会还进行多次爱心行动(困难户大病救助)。

1608677c91b2f73401abf487dd651a7a.png
作者到容县杨村镇鱼产村采访,了解许氏家族文化渊源。
应璜许公祠,位于广西容县杨村镇鱼产村,全村许氏有四五千人,开基祖是应璜公,由于老祖祠堂门前年年杂草丛生,所以祠堂委理事会研究决定,立项整修地坪,进行水泥硬化,打造许氏祠堂文体广场(体育灯光球场)。修缮妥后,能让四面八方前来缅怀拜祭老祖的裔孙提供出入畅行的方便,和为集体拜祭时提供良好的场地。同时,也能给裔孙们进行文体活动,集许氏文化和运动于一体,对振兴乡村文化有帮助,为造就许氏未来的人才铺路架桥,贻至千秋万代,臻福晋衍裔孙。

ebc9df2493cd98ae41bbe7affbce149d.png
容县杨村镇鱼产村许氏宗祠。
许丁文,容县鱼产村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硕士研究生,现于扬州职业大学医学院任教。身为学科带头人,亦是全国高校教科书编委,他发表的多篇论文得到国家奖励,他成为玉林许姓族人勤奋学习的代表。许裕光,玉州区广恩村石垌屯人,长期从事整理图书文献资料工作,自幼对音乐有着浓厚兴趣,工作之余坚持创作,退休之后乐于公益事业,腹有诗书气自华,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许姓的家庭文化、宗族文化无疑是昌家强国的力量源泉,是社会发展的源动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