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亦称“天妃”“天后”,俗称“海神娘娘”,是传说中掌管海上航运的女神。我国沿海各地的渔民和航海者都把妈祖奉为海上保护神。以前身处内陆的玉林,却也有多座供奉妈祖的庙宇。现在,在玉林市玉州区名山街道绿杨社区,就残存着一座建于明代的妈祖庙。
绿杨妈祖庙建于明代,
为玉林市文物保护单位
名山街道绿杨社区高岗岭绿杨小学里,有一座被铁栏围着的南洋风格的建筑,它便是妈祖庙,附近的居民都喜欢称它为天后宫。
带有南洋风格的妈祖庙。
清光绪版《鬱林州志》记载:“高岗岭州城东五里,自挂榜山至此十里突起土阜,方家喝形为州城来龙,建庙其峰,祀天后”。有居民介绍说,这座妈祖庙始建于明代末期,扩建于清代乾隆十一年,原为三进结构,庙前有戏台, 民国时期,妈祖庙被改为学校,大部分建筑被毁,只剩下现存的一进门楼。
门楼上的“妈祖庙”三字清晰可见。拾阶而上,来到门楼前,只见门两边贴着一幅对联:“庙座玉林圣地高岗岭,寻根福建莆田湄屿峰”,上方是几个遒劲的大字“妈祖庙”。门楼上绘制的各种走兽飞禽、人物、花卉依稀可辨,顶翘檐殿脊上的琉璃瓦和瓷雕的双龙让庙宇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大门两侧各有一鼓状石礅,鼓上花纹模糊不清。门楼的外墙上,还镶嵌着两块石碑,一块为2018年立的“玉林市文物保护单位绿杨高岗岭天后宫”,一块是2020年颁布的“玉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玉林妈祖祈福习俗”。门楼内的墙上,也镶嵌着数块清代留下的石碑,记载着当时群众为重修妈祖庙捐款的数目。
妈祖庙门楼里的两个鼓状石礅。
妈祖,原名林默,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诞生于莆田湄洲岛,因救助海难而牺牲。当地群众立庙奉祀,逐渐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航海保护神。目前,全球46个国家和地区有上万座妈祖分灵庙,妈祖敬仰者近3亿人。2009年9月30日,“妈祖信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玉林市博物馆收藏的清代天后宫汉白玉香炉。
据《广西通志》统计,现玉林市行政管辖区域至清末入官册志有记载的天后宫、妈祖庙有11座。这些庙宇大多建于明清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绿杨高岗妈祖庙和已经被毁的位于玉林城区老南桥附近的天后宫。作为见证,玉林市博物馆里保存有一个精致的清代汉白玉天后宫香炉。
门楼里的清代石碑。
妈祖庙文物展览室里保存着古代留下的石柱石碑。
几百年来,绿杨社区和附近村庄的群众祭祀妈祖的习俗一直延续,还逐渐演变成为玉林民间的一大盛会。1991年,绿杨妈祖庙旧址的后方盖起了一座新的妈祖庙,并将从原妈祖庙挖出来的各种古代石柱、石碑收藏在一间“文物展览室”里,供人研究。每年农历三月,这里都会举行热闹非凡的庙会,同时也成为了群众娱乐健身、文艺表演、宣传孝老敬老的地方。
印证了玉林是“海上丝绸之路”
一个重要节点
为什么不沿海的旧时玉林会有这么多天后宫呢?有研究者认为这与移民有关,在古代因为战乱、谋生等原因,不少福建人迁到玉林定居,同时把他们的习俗和信仰也带了过来,其中就有最重要的妈祖信仰。福建人到玉林后,成了来祖,他们和其后代纷纷建起了天后宫。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则和海上丝绸之路有关,在古代,玉林的瓷器等货物用船通过南流江源源不断运往沿海城市,再换大船运到海外,海外货物同样通过南流江运回玉林再销售到全国各地,为了祈求航运平安,人们就修建了天后宫,供奉妈祖。
高楼大厦的衬托下,妈祖庙更显古老神密。
“妈祖文化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影响力十分巨大,‘海上丝绸之路’的很多沿途城市至今保留有妈祖信仰,有着大小不一的天后宫。在玉林这样一个内陆城市出现妈祖庙,无疑印证了玉林是‘海上丝绸之路’一个重要节点。”玉林市文史民俗研究者黄继军表示,绿杨妈祖庙是见证玉林海丝之路和玉商文化的标志性建筑物,也是玉林妈祖民俗文化及民间信仰的见证。
俯瞰的妈祖庙。
在2018年举办的玉林市“海上丝绸之路”暨“玉林妈祖文化”专题专家研讨会上,来自区内外的专家、学者就认为玉林市的南流江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内陆河运通道,分布着众多的妈祖庙和天后宫,证明玉林与海洋不仅有南流江的连接,而且拥有海洋文化,是玉林古代和海外交流的重要标志。采写丨玉林市融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