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爆料] 黄帝的都城究竟在哪里?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发表于 2024-6-22 21: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杨振高 于 2024-6-25 08:39 编辑

远古时期华夏的部落首领神农氏经历了很多代之后,生了几个儿子,其中一个儿子取名少典。《史记》记载的那一代炎帝与黄帝就是少典所生。因为炎帝是神农氏的后代,证明炎帝的父亲少典是神农氏的后人,少典应该被分封到别的地方成为部落首领,没有继承正统的部落首领位置,所以史书才会记载:“轩辕(黄帝)之时,神农氏世衰。”炎帝与黄帝都是出自同一个祖先燧人氏与华胥氏、伏羲与女娲。传说姜姓部落的首领由于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称为炎帝(懂得用火证明炎帝是燧人氏的后代,所以他们是一脉相承的,既懂得用火又懂得医药治病)。史书《国语.晋语》记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女娲的外家),生黄帝、炎帝。少典把把炎帝分封到姜水流域,黄帝分封到姬水流域,所以史书记载:“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姓,炎帝为姜姓。黄炎二帝用师以相济也(用军队相互救济),异德之故也”。
史书记载:“黄帝者,名轩辕。少典之子,始姓公孙(从周朝制度我们就可以知道:“国君一般由嫡长子继位,即位前称为太子,其他的儿子便称为公子,公子的儿子则称公孙。他们的后代便有不少人便以公孙为姓)。从第一代炎帝开起姜姓部落共有九代炎帝(远古时期的首领的后代为了纪念祖先所以很多代都取先人首领的名字),炎帝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传位五百三十年。
炎帝经历了很多代的同时,黄帝也经历了很多代。《史记》记载的那一代炎帝就是与黄帝争天下的榆罔。《史记.卷一.本纪第一.五帝》记载:“轩辕(黄帝)之时,神农氏世衰(少典的父亲那代古中国氏族首领神农氏开始衰落)。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黄帝)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东方九黎部落首领蚩尤最为暴(不服),帝莫能伐。炎帝(榆罔)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榆罔)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榆罔失败,归顺轩辕)。炎帝的另外一支的后人蚩尤作乱(或者说不服),不用黄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现在绝大部分的研究者认为是现在的河北张家口市的涿鹿县,我认为这是胡扯!(一个以河南、陕西、山西南部以及河北南部为中心的炎黄集团与一个以山东、江苏、河北东部为中心的九黎集团对决既然跑到千里之外接近北京与内蒙古的北边决战,不是胡扯是什么?)黄帝时期的“涿鹿”应该在河南、山东与河北三省交界一带。据科学家考证,早在3千多年前,中国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就有麋鹿。所以逐鹿中原的大决战应该发生在中原地区。黄帝不仅继承融合了炎帝,还打败蚩尤,最后征服四方的各个诸侯王,《银雀山汉墓竹简.孙子兵法》中记载说:“(黄帝)南伐赤帝,东伐青帝,北伐黑帝,西伐白帝,“已胜四帝,大有天下”。黄帝是中国历史上有详细记载的大统一的帝王或者说部落首领,他的城邑只有长宽各500米,而且是不规则的正方形。这不是胡扯和笑话是什么?
《史记》还记载:“黄帝北逐荤粥(匈奴的前身),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从史记记载:“黄帝与诸侯合符釜山”。就可以知道:“黄帝之邑“涿鹿之阿”有可能在河北省保定市一带。”因为河北省保定市有一个釜山,相传黄帝在此发明了舟车,伶伦在此制乐器作五律制十二钟,至今釜山尚存嫘祖洞、黄帝藏兵洞、伶泉(俗称灵泉)、伶祠、伶伦调音的乐坪等传说遗址,且在《保定府志》、《涿州志》均有记载。“合符釜山”的意思是说:“各个诸侯拿出印符在釜山结盟,各个诸侯推举黄帝为部落首领”。而且保定市有个县级市涿州市,涿州古称涿郡,历来被称之为“涿鹿”。周朝新立,封前代三王朝的子孙,给以王侯名号,称“三恪",以示敬重。《礼.乐记》记载:“周武王封黄帝之后于蓟县。”就是现在的涿郡蓟县,证明现在的保定市涿州就是古代的涿鹿之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