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已经画上圆满的句号。就在准大学生们开始享受高考结束后的轻松与喜悦时,一些诈骗分子开始“蠢蠢欲动”,各类针对考生的电信诈骗、网络诈骗等也将进入多发期。为此,玉林警方加强高考前、中、后期的宣传力度,并梳理出高考后常见的诈骗招数,提醒广大考生及家长保持高度警惕,不要掉进骗子挖的“深坑”。
民警进入校园宣传反诈知识。
四种涉“高考”电信网络诈骗
日前,玉林城区一高中毕业生接到短信称可提前查分,该考生信以为真,点击相关链接,缴纳查询费用,被骗走1万多元。
“‘提前查分’骗局是高考后最常见的诈骗形式。”玉林反诈民警黄飞介绍道,诈骗分子利用毕业生、家长的焦急情绪,有针对性地发送“提前查询分数”的虚假广告链接,有些人就会迫不及待地点开链接,并在诱导下输入**号、手机号、银行账号等相关信息,最终被骗去一笔查询费用,个人信息记录也可能被贩卖。
除了“提前查分”,还有三种较为普遍的诈骗形式。
1“补录名额”“内部指标”骗局
“补录名额”“内部指标”骗局,即诈骗分子谎称某高校名额没招满,可以花钱“打点”获得补录名额,或谎称有特殊关系,可以购买“内部指标”“计划外指标”等来实施诈骗。 2“伪造录取通知书”骗局
“伪造录取通知书”骗局,即诈骗分子伪造录取通知书寄给考生或发送相关录取短信,让考生将学费打入指定账户,以骗取钱财。 3“志愿填报100%保上”骗局
“志愿填报100%保上”骗局,即诈骗分子自称掌握内部数据,能够“精准筛选院校”;假冒填报志愿专家,声称可以“100%保上”,通过虚假“志愿填报辅导”App 和网站为考生**“一对一”咨询服务,从而收取高额费用。
黄飞提醒广大毕业生和家长,高考查分、报志愿、录取结果等关键信息,一定要认准各级教育考试院、权威媒体等发布渠道,不可因一时的焦虑和冲动,被饶幸心理蒙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涉考骗局虽然花样繁多,但所有骗局都围绕一个“钱”字,凡是涉及钱财,一定要多留心眼。
享受暑假谨防诈骗陷阱
高考结束后,准大学生拥有一个漫长的假期。在享受假期的过程中,有人选择在暑期打工或兼职锻炼能力,有的选择上网玩游戏,也有人选择外出旅游等。在这过程中,社会实践经验不足的学生也有可能落入骗子的圈套。
去年暑期期间,玉林一女孩为了分担家庭压力,在网上找了刷单的工作,最终被骗了一大笔钱。黄飞介绍,该女孩在高考后,在网上看到有刷单的兼职,于是根据对方的要求,刷了第一笔20元的任务单子之后,不仅拿回了本金,还获得2元的佣金,便继续进行刷单。之后接连刷了几笔50元~200元的单子,都拿到本金和佣金。在诈骗分子诱导下,该名女孩刷了千元的大单子,没想却出了问题,对方以转账方式有问题为由,要求继续转账,数次转账累计达1万余元,结果对方既没有返还本金,也没有支付佣金。
除了通过让毕业生刷单实施诈骗外,诈骗分子还会在网上发布一些虚假的购物信息,以“低价”“折扣”等字眼吸引学生眼球,实则骗取学生转账汇款;以飞机航班延误,机票需要退改签,领取“延误险”为借口,对学生进行诈骗;以办理校园贷需要缴纳保险金为由,诱骗高中毕业生转账汇款……
诈骗分子通过互联网等途径,偷偷掌握考生的兴趣爱好甚至个人信息,有针对性地设计骗术。黄飞提醒广大考生,在与陌生人、网友接触中,只要涉及转账、汇款的,一定要做到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确保自身财产安全。如遇到诈骗,要尽快拨打110报警或去最近的派出所报案。采写 | 玉林市融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