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北流侬的异闻录(44)西门口大傻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发表于 2024-5-23 12: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小小小 于 2024-5-23 12:04 编辑

(44)西门口大傻
      旧先时,听说,在闹市区西门口有对诚实的夫妻和他们的独生儿子。因家境贫寒,父亲每天都要出去做工,母亲也要帮助别人浆洗些衣服,贴补生活。
      日子虽然过得清贫,但夫妻相互帮助,所以倒也不觉得艰难。唯一不顺心和令人发愁的,是这独生儿子:已经二十八岁了,还是那么傻,目不识丁,什么话儿也做不了。每天在家里只是游游荡荡地闲呆着。
      这个愚笨的儿子,越来越愚笨,同一条街上的人,早已忘记了他原来的名字,只用绰号叫他“大傻”。一天,母亲见大傻身上的衣服太破旧了,便用洗衣得来的微薄收入,买来一块白布,说要给大傻裁件新衣服。大愚听说要穿新衣了,很是高兴,催着母亲说:
      “妈妈,现在就给我吧,我要快点穿上。”
      母亲说:
      “这会儿没针没线的,做不成。明天妈妈一定给你做。”她安慰着大傻。
      每天早起都睡懒觉、起得很晚的大傻,第二天一大早就起来了。他是要看昨晚放在桌上的那块白布的。奇怪,这块布居然没有了。
      大傻哭哭咧咧地把爹妈喊了起来。三个人把屋里找遍了,也没有
      “嗐,这贼也是缺德鬼,不偷富翁单偷穷人。干吗偏要偷我们呢!?”母亲哀叹着,念叨着。
      父亲却劝道:
      “已经丢失了,就莫牢骚了。认命了吧。”
      “不。我记得这块白布,我到外面去把它找回来。”大傻不听爹妈的劝阻,拔腿便跑。
      跑到了十字街头,碰巧看见从西门口过来一列出殡的人群。仔细一看,在队伍的最后,是遗眷们送着棺木在缓缓移步。他们的头上都缠着白布。
      大傻高声喊着,一把抓住一个孝子头。这出殡的正是他的母亲,车祸撞死的。
      “叼你亚妈,只扒灰,为什么把我的白布偷走,害得我们全家人四处找?这回,我看你往哪儿跑?”
      “你疯啦!?放开我!”
      “偷了人家的白布,你还不认账!”
      在和大伙争执的过程中,大傻反而被打得遍体鳞伤,青一块,紫一块的,抱着脑袋跑回了家。
父亲听他讲后告诉他:
      “傻孩子,那是你错了。出殡的时候,孝子服丧,都要身穿大白的。今后,遇上了出殡的队伍,你要说:请节哀!’便不会挨打了。”
      “是,我记住了。”
      过了两天,大傻到外面去玩。可巧,遇上了一队结婚、娶亲的。吹吹打打,好不热闹。大愚想,这个排场比上次还大,准也是出殡的吧,便把父亲说的那“请节哀”,对着人群大声喊了起来。
      听到这话,人们都气坏了。说:
      “混账东西,你把娶媳妇的当成了发送死人的,真不吉利。做为驱邪,给这小子灌粪水!”
      上来几个年轻力壮的青年人,不由分说抓住了大傻,说是化凶为吉,灌了他一肚子粪水,大傻被折腾得死去活来。
      大傻总算给放回来了。父亲一看孩子的模样,又气又心疼。问清情由后说:
      “也难怪人家灌你大龚了。娶媳妇、嫁姑娘是大喜的事儿。遇到这类事情,你应该向人家庆贺。说:‘恭喜,恭喜’才对,记住了吗?”
      大愚说:
      “我记下啦!可是,爸爸,娶媳妇的跟出殡的,怎样能分得出呢?”
      “娶媳妇、聘姑娘时,随着很多的嫁妆。你看见抬着柜、橱、铺盖的,就是娶亲的啦。”
      “是,我明白了。”
      又过了几天,大傻遛出去到另一条大街上去玩。这时,在新城国际附近,有一幢民房着火了。人们忙着往外搬东西。
大傻马上想起了父亲说的话。大声地叫道:
      “各位,恭喜,恭喜啦!”
      在被火灾闹得正忙、正急的时候,有人喊恭喜,谁听了不气啊!大傻又差就被痛打了一顿,总算平安跑回了家。
      父亲十分惊讶,这孩子也是傻到家了。不过,想一想觉得还是要跟他把话说清楚,免得日后再重复这事儿。父亲慢慢儿说道:
      “那不是结婚的,是失火啦。失火,你能看到火着
得很旺,火舌红红的。遇到这情况,要赶紧去提来水,帮助浇灭才好。”
      “是的,我明白了。”
      大傻在家老实呆了三两天。但就象常言说的,好了伤疤忘了痛,他早把上一次的失败,忘到脑后去了。这一天,闲来无事又到大街上来转悠。
      从大街走进小巷,来到松木岭一家铁匠炉门前。烘炉里火正旺,有两位师傅在挥动着长短铁锤打铁。
      大傻想起了父亲的话。火苗高,火焰红,这不是着火了吗!?他提起门前的水桶,过去便给倒上了。噗!冒了满屋子的白烟,呛得人呆不住了。铁匠师傅急了。
      “调皮也得有个分寸。你为什么来捣 乱?”
      结果,一顿拳头,打得大傻哭天抹泪地跑回了家。父亲问明情由后,谆谆善诱地说:
      “看你的傻劲儿,也实在没办法。那不是着火,是铁匠在打铁。这种时候,你也拿起铁锤,帮他们去敲打,会受到夸奖的。”
      “是啊!知道了。”
      又过了几天,大愚上街去玩。他想做件受人夸奖的事儿,就到水浸社火炭巷里去找铁匠炉。可巧找到一家人家(当然不是原来挨打那家了),他便探头,缓缓地走了进去。这时,两位师傅正在口角,越说越掰,动起手来。大傻想,这可是帮人的好时机,抄起了铁锤便对这二人说:
      “要打,我们三人一起打好吧。”
      “怎么?你也要往里掺合吗?”其中一位师傅问。另一位师傅则说:
      “你发疯了吗?用那家伙一敲,人就完啦!你这是闹着玩哪!?”
      原来在打架的两个人,现在矛头一转,全朝着大傻来了,大傻岂能招架得住啊?脑袋给打肿了,他好歹返回了家。父亲对他说:
      “从此,你给我在家呆着,不要出门了。出门惹了祸,自己还受皮肉之苦。别人打起来时不要去助战,应该劝他们说:
      “你们两位,什么事情这么大的气啊,双方都压压火,息怒莫吵了,互相应该和好才对嘛!去劝架才对。”
      “是,我不再出去玩了,请爹放心。”
      大傻从此每天都在自己家的前院玩耍。    但是,一天,有两头水牛在房前互相抵角,斗了起来。大傻想,不要到街上去,就在自己家门前即能做出受人夸奖的好事,当然要做罗。
      他跳到两头牛的中间,和颜悦色地说:“你们二位,消消气。大家还是和好吧。”
      水牛当然不可能听懂他的话。见到格斗的场地中间,突然多了个障碍,也当然要朝着他来。受到两头牤牛的夹击,大傻在血泊中倒在地上了。一头牛抵破了他的胳膊,另一头抵绽了他的大腿。两头牛却悠悠然地离去了。
      听到大傻的惨叫声,父亲从房中跑了出来,把他抱在怀里。
      “我一生不曾做坏事,为什么这孩子傻到了这样地步呢?”父亲对天长叹,大哭不止。
      这时,不知从哪里来了一位老人,站在父亲面前说:
      "不必如此伤心。你历来诚实,待人宽厚,积德行善。做为德报,今由老朽来拯救于你。这里,有膏药一贴,丸药一剂。你用来为孩子医治。膏药可治伤口,药到伤愈;丸药可医精神,药至病除。孩子会变的健康、聪明的。”
      父亲向老人连连道谢,但不知何时老人早已离去了。父亲赶紧给大愚贴了膏药,服下丸药,自不待说。也怪,大傻果真不仅伤口愈合了,脑袋也变得伶俐了。
      据说,父亲为了报答老人之恩,以后更加积德行善;大愚从此上了私塾,学了“四书”、“五经”,考取了乡试,成了有出息、有作为的人。
wechat_upload1716436771664ebf23ceb0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