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焦点] 银行卡"霸王条款"或终结!全额罚息纠纷将成历史盗刷有新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6-7 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图片来源:花瓣美素
信用卡持卡人迎来重大利好,全额罚息将成为历史。
6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银行卡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征求意见稿),就信用卡透支全额支付利息等条款的效力作出调整,过去有关全额支付利息方面的部分霸王条款或成历史。

征求意见稿对信用卡透支、伪卡交易、网络盗刷等方面做出审理银行卡民事纠纷案件的依据,尤其是在针对信用卡透支方面,征求意见稿作出了与现有银行通行的罚息要求差别较大的调整,利好信用卡持卡人。
核心要点如下:
1、信用卡持卡人选择最低还款额方式偿还信用卡透支款并已偿还最低还款额,其主张按照未偿还透支额计付记账日到还款日的透支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2、在伪卡交易的纠纷案件中,因发卡行未即时告知持卡人银行卡账户交易变动情况,导致无法查明伪卡交易事实的,发卡行应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发卡行以持卡人未购买有偿手机短信通知服务为由主张不负有手机短信通知义务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持卡人没有手机或者双方约定采用其他方式通知的情形除外。
3、针对网络盗刷问题,非银行支付机构或者发卡行承诺先行赔付持卡人银行卡网络盗刷损失,持卡人据此请求其承担先行赔付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征求意见稿即公布之日起至6月30日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规定实施后对不同案件提出了不同的时间效力,规定施行后尚未终审的案件,适用本规定。本规定施行前已经终审,当事人申请再审或者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决定再审的案件,不适用本规定。
信用卡全额罚息将成历史
在目前通行的银行信用卡还款付息的规定中,对于持卡人透支后未按时还款的情况,绝大多数银行都采取“循环利息”的全额罚息方式计算持卡人的利息,这也是广为持卡人所诟病的一种罚息方式,经常被吐槽为“霸王条款”。
简单来说,全额罚息就是在持卡人设定了最低还款额度后,银行还要求持卡人按照全部透支额收取从记账日到还款日的透支利息。
举例来说,假如账单日为每月5日,到期还款日为每月23日; 4月5日银行为你打印的本期账单包括了从3月5日至4月5日之间的所有交易账务;假设本期账单内你仅有一笔消费,消费金额为1000元,商户请款时间为3月30日;那么,本期账单列印“本期应还金额”为1000元,“最低还款额”为100元。不同情况下,循环利息分别为:
1、 若你于4月23日前,全额还清1000元,则在5月5日的对账单中循环利息=0;
2、若你于4月23日当天,只偿还最低还款额100元,则5月5日的对账单的循环利息为17.85元,具体计算如下:1000元×0.05%×24天(3月30日至4月22日)+(1000-100)元×0.05%×13天(4月23日至5月5日),循环利息= 17.85元。
也就是说,若不能按期还款,所收取的利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上一月的全部账单金额从消费当天起至还款日前一天每日所产生的利息,二是剩余未还款金额从还款日当天起至还清日当天每日所产生的利息。
此种还款方式最大的争议就在于,既然持卡人已经如期偿还了部分金额,为何这部分已偿还的金额依旧需要支付利息。因此,征求意见稿对这一广受诟病的罚息方式作出了重大调整。
具体来说,征求意见稿对于全额支付利息条款的效力提出了两种方案:
【方案一】持卡人选择最低还款额方式偿还信用卡透支款并已偿还最低还款额,其主张按照未偿还透支额计付记账日到还款日的透支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方案二】发卡行对“按照最低还款额方式偿还信用卡透支款、应按照全部透支额收取从记账日到还款日的透支利息”的条款未尽到合理的提示和说明义务,持卡人主张按照未偿还透支额计付透支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发卡行虽尽到合理的提示和说明义务,但持卡人已偿还全部透支额百分之九十,持卡人主张按照未偿还数额计付透支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最高法关于全额付息的规定并不意味着对银行此类要求有强制性限制,限制银行以后不能设置此类条款,而是针对此类纠纷的判决依据。
此外,针对部分信用卡所存在的过高利息、复利、违约金等方面的问题,征求意见稿也作出明确。发卡行请求持卡人按照信用卡合同的约定支付透支利息、复利、违约金等,或者支付分期付款手续费、违约金等的,对于未超过年利率24%的数额,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对于超过年利率36%的数额,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对于超过年利率24%,未超过年利率36%的数额,持卡人自愿支付后请求返还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银行卡被盗刷如何保障自身权益
伪卡易,是我们常说的银行卡盗刷中的一种,是银行卡民事纠纷案件中最为常见的情况,通常是持卡人向法院申请要求发卡行承担损失赔偿,如借记卡被盗刷是个人存款类财产丢失,要求发卡行支付本金和利息;信用卡盗刷则要求发卡行返还扣划的银行卡透支款本息等。
北京一金融律师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我国法律规定“谁主张谁举证”,即没有证据或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在银行卡盗刷这类民事纠纷中,持卡人通常需要提供自己所持有的银行卡被盗刷的证据,如果证据不足以证明是被盗刷而非本人所为,则很难获得银行的全额赔付。
至于持卡人要提供哪些证据?征求意见稿中表示,持卡人主张存在伪卡交易事实的,可以提供刑事判决、案涉银行卡交易时其持有的真卡、案涉银行卡交易时及其前后银行卡账户交易明细、报警记录、挂失记录等证据进行证明。
上述律师建议,如果发现自己的银行卡被盗刷,应尽快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留存银行卡未离身的证据,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在就近的ATM机上存取一笔钱,并保存好凭条,以证明自己并未弄丢银行卡,不可能同一时间在盗刷地进行刷卡消费。
二是拨打银行客服电话挂失银行卡,避免损失进一步扩大,并向银行问询盗刷账户的信息,包括盗刷交易的时间、地点、对手方账户信息等,跨行交易可以向中国银联调取凭证。最好在电话挂失的过程中问清客服人员的工号,记住通话时间,并将通话记录录音,方便之后诉讼时作为证据呈现。
三是携带银行卡、本人身份证件以及相关单据到最近的派出所报案,以证明你人和卡都在本地,盗刷消费非本人所为。如需去案发地报案,需保留前往案发地的交通凭证。
此外,针对伪卡交易情况下发卡行方面的义务,征求意见稿也予以明确。特别是在通知义务方面,征求意见稿提出两种方案:
方案一:因发卡行未即时告知持卡人银行卡账户交易变动情况,导致无法查明伪卡交易事实的,发卡行应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发卡行以持卡人未购买有偿手机短信通知服务为由主张不负有手机短信通知义务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持卡人没有手机或者双方约定采用其他方式通知的情形除外。
发卡行有证据证明其已即时发出通知,该通知已到达或者非因发卡行原因应到达而未实际到达持卡人的,应认定发卡行尽到通知义务。
方案二:因发卡行未即时告知持卡人银行卡账户的变动情况,导致无法查明伪卡交易事实的,发卡行应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发卡行以持卡人未对单笔交易额超过200元的银行卡交易购买有偿手机短信通知服务为由主张不负有该通知义务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持卡人没有手机或者双方约定采用其他方式通知的情形除外。
发卡行有证据证明其已即时发出通知,该通知已到达或者非因发卡行原因应到达而未实际到达持卡人的,应认定发卡行尽到通知义务。
在发卡行的核实、保全证据义务方面,则要求发卡行在持卡人告知伪卡交易后,未及时向持卡人核实银行卡的持有及使用情况,无合理理由未及时提供对账单或监控录像等证据,导致有关证据无法取得的,应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
此外,文件还明确,发卡行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存在伪卡交易争议、在伪卡交易责任确定之前或在确定持卡人不应对伪卡交易承担责任的情形下,对持卡人做不良征信记录,持卡人请求发卡行撤销该不良征信记录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网络盗刷案件审理也明确依据
随着移动支付的迅速普及,网络盗刷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征求意见稿也针对网络盗刷纠纷中涉及的持卡人、发卡行、非银行支付机构、电信运营商等多涉事主体的责任予以明确。
在举证责任及事实认定方面,文件要求,持卡人主张存在网络盗刷事实的,可以提供刑事判决、案涉时间及其前后其持有银行卡以及其未进行网络交易、其与收款人没有基础法律关系、其持有银行卡所在地地址与网上交易IP地址不同、网络异常交易记录、报警记录、挂失记录等证据进行证明。
非银行支付机构有保障持卡人用卡安全义务,非银行支付机构设定的网络支付身份认证方式、使用的网络支付系统、设备等具有安全缺陷导致银行卡被盗刷,持卡人据此请求非银行支付机构承担赔偿损失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征求意见稿还对先行赔付作出明确,对于非银行支付机构或者发卡行承诺先行赔付持卡人银行卡网络盗刷损失,持卡人据此请求其承担先行赔付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