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绑定手机
|
楼主 |
发表于 2006-3-8 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西南宁
三
此次中法座谈和授勋活动的安排,以法方文化界高官和法兰西文学艺术院院士为主,旅法华人只有两三位。在法国嘉宾当中,中国人最为熟悉的,应该是曾在北京紫禁城举办过激光音乐会的儒雅怡静的雅尼先生了。
座谈会紧张而热烈,中法双方进行了开诚布公的交谈和很好的沟通。座谈会之后,是中国文化部长孙家正先生给法国文化界人士授勋仪式。法方接受中国勋章的共有六人,他们都在中法文化交流,特别是刚刚结束的中法文化年活动中做出了重大贡献。六位人中有两位没有到场,都是因为欧盟召开临时紧急财政会议无法参加,委派私人助理带领。
在授勋仪式期间,大厅里没有了一般外交场合的紧张和肃穆。法国人天性随和,举止谦雅而不失浪漫;中国外交官李肇星、张业遂等人随意自然,笑容可掬,大厅里的气氛既和谐而又温馨。
孙家正部长先致贺词,温总理在一旁督式。李肇星外长与中国驻法大使赵进军先生站在一旁陪式。嘉宾们站在两边,正前方是中法各界媒体的朋友们。授勋仪式上温文尔雅的温总理笑容可掬,平时以严厉著称的李肇星外长也面带微笑。不难看出,他一贯以犀利而著称的外交风格的背后,袒露出的是齐鲁人的淳厚和质朴。
授勋中间,我拿出相机准备拍照,不料这一动作竟引起了总理身边便衣的注意。时间不长,我身边悄没声响儿的就站了三四位便衣。他们看似礼貌有加,其实每时每刻都在留心着我的一举一动。我发现在嘉宾当中,可能只有我带着相机。作为一名艺术人,我深知拍下这历史场面的重要意义,它无疑是中法文化交流的具体见证。但是当我鼓起勇气拿出相机刚要拍摄的时候,相机竟然提醒我更换电池!因为刚才在进门的时候一阵忙乱,我竟然忘了把新电池即时换上!
我害怕影响身边的人,只得稍稍后退。当我打开相机更换电池时,有意识的把动作放慢,以便让那些时时“关注”我的便衣朋友们做到心中有数,能够看清我的一举一动,减少他们的第六感觉。免得大家都很紧张,因为此时间不可闹笑话。
我看似轻松的换好电池,举起相机来准备拍照,在按快门的一霎那,忽然身旁有人轻轻的碰了一下我的胳膊,我的相机镜头随之就转变了方向。我隐隐地察觉到,是离我最近的一位便衣“该出手时就出了手”,他看似无意实则有心的举动,大概是防备我的相机里另设机关吧。我冲他笑笑,他也冲我笑笑,一场小的“误会”终于烟消云散,雨过天晴。
授勋仪式之后,温总理兴致不减,他来到嘉宾中间和大家聊天。当温总理走过来时,我旁边是一位法国女士,看得出来她非常紧张,她手里拿着一本精致的画册,画册一角还在微微地抖动。温总理走近她时,我听到她用法语颤微微地说:“温总理,这是我们法国很有影响的介绍美食文化的画册,我把它送给您,希望您能品尝一下我们的法国大餐。”温总理接过画册,翻译赶紧在一旁解释,温总理听了开怀地笑笑,亲切地对她说:“希望你也能去中国,品尝品尝我们中国的嘉肴,我们欢迎你”。
总理侧身向我走过来时,我因为有刚才的经验,生怕旁边的便衣朋友再为我“操心”,所以赶紧有意识的向后退了一步,与总理保持一定的距离。孙家正部长这时走过来,把我介绍给温总理,温总理的口音略带天津味儿,他比平时媒体中看到的还要温文尔雅,充满书卷气质。
温总理微笑着问我在法国的学习和工作情况,孙部长介绍说我正在从事中西方文化交流。温总理伸出手来和我握手,就在此时,我感觉到身后有人在拽我,我下意识的往后退了一步,总理看到我往后退,他又往前跨出了一步。这时我身后的那位便衣朋友才终于没了动作,我赶忙伸出手与总理握手。此时此刻我深切地感觉到,温总理的举手投足,待人接物,是那样的谦和质朴,平易近人。
我随后把文化部刚刚出版的我的拙作《江山如此多娇—中国文化评论集》送给温总理。温总理看得非常仔细,随后抬起头微笑着对我说:“很好啊,我回去要仔细看看。中法文化交流需要你们年轻人的努力,你们的作用很重要。你很年轻,取得不错的成绩,要再接再厉的”。温总理说完伸出手来和我握手,我赶紧往前站一些,怕他再往前迈步。温总理随后和大家寒暄,在离开奥赛会议厅时,他一边向大家挥手一边说:“再见了,朋友们,再见!”我现在回想起来,温总理的亲切语音还荡漾在耳畔。温总理是一个文雅宽厚,没有任何架子而且极具人格魅力的领导人,他的举止和言行无疑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我现在回想起几年以来,我也曾见到过的法国一些大人物,他们有的风度翩翩,气度不凡,有的口才颇佳,威风四溢,但是他们给人的感觉好像在政治家的外表下,总让人有超凡脱俗的距离感。温总理就丝毫不给人这种感觉,与他面对面时你就会发现,总理有一颗与普通大众心心相融,宽怀质朴的博爱之心。这也正是我今天要说的心里话。
后来我还常回想起和总理见面的经过,回忆起那些特别关照我的总理身边的便衣朋友们。我还曾想,那些便衣是不是从大厅里走过来的那一刻,就已经“关注”上我了?是不是在我拍照的时候,他们也是在“亲切而无声”的“关心”。我反思其中的理由,我为什么如此使他们“关爱”,要是总结起来,大概有三个原因。
第一,此次中法文化界的嘉宾里面,年轻人少一些,参加会见的人多是两鬓染秋霜的长者,我的身份,引起他们的注意。二是因为我照相时,更换电池的时候,我的小动作可能引起了他们更深一层“关注”。第三,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我个人的长相“超俗”。因为不仅是他们,关于这一点,我在国内时就经常碰到,怎奈去国多年,依然本色难改。
后来我还总结出来,关于中法执法人员对于我的“特殊”照顾方面,他们虽然肤色各异,但似乎都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只要在一些敏感的场合,我们只要对上一眼,我就极有可能被他们视为敏感人物,因而遭到他们的“爱护” 和“关照”。情景就像河南豫剧《朝阳沟》里所唱的差不多:“亲家母、你坐下,咱得拉拉那知心话儿……”。于是如此这般,我往往就被他们扣留下来嘘寒问暖的“盘问”一番。
关于以上我受特殊“关照”的解析,您若不信,那也无妨,我有事实为证,您请看下一篇《我在巴黎遇警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