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李葆强老师 于 2010-5-10 18:00 编辑
不读《水龙经》,焉知水法之奥妙?《水龙经》是蒋大鸿(平阶)所传之地理经典书,平洋(平原)龙法规律尽在此书矣。杨筠松《疑龙经》云:“行到平洋莫问踪,但看水绕是真龙。”水龙经之堪舆风水道术属于易经之分支,完全从象数思维论述,致使当今学者难得其妙。余近年再次把玩《水龙经》,思之虑之,忽悟水法奥妙与生理学之微循环理论一致,试述如下,以求证于方家。
微循环(microcirculation):在封闭型血液循环系统中介于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微细血液循环。
微循环3条途径及其作用:
(1)迂回通路(营养通路):①组成:血液从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微静脉的通路;②作用:是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
(2)直捷通路:①组成:血液从微动脉→后微动脉→通血毛细血管→微静脉的通路;②作用:促进血液迅速回流。此通路骨骼肌中多见。
(3)动-静脉短路:①组成:血液从微动脉→动-静脉吻合支→微静脉的通路;②作用:调节体温。此途径皮肤分布较多。
风水结穴相当于微循环的第一条途径:营养通路,即真毛细血管网。由后微动脉横向分出许多毛细血管,联通成网,分布在组织细胞间隙。进行真正的物质交换,所以叫真毛细血管。
微循环的功能是通过毛细血管进行血液、组织液和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毛细血管长约0.4~0.7毫米,直径约5~20微米或更小,在这样狭窄的管道内红细胞刚能通过。毛细血管的血流速度很慢,平均每秒约0.07厘米,血液流经毛细血管的时间约1.5~2.0秒。这给血液与组织的营养物质交换提供了足够的时间。毛细血管里缓慢流动的血流,正好给了营养物质交换,包括氧气交换留下了充裕的时间。
《水龙经》总论说:“此卷专明水龙支干之理。盖以通行大水为行龙,而谓之干;以沟渠小水为割界,而谓之支;穴法取支不取干,犹之高山起伏、重岩叠嶂之中,反无真结,而老龙发出嫩枝,始有结构也”,又说:“盖大江大河虽有弯抱,其气旷渺。须于其旁另有支水作元辰,绕抱成胎,则化气内生,并大水之气。”
这里说的支龙、支水相当于微动脉后微动脉分出的真毛细血管。元辰真结即是微循环滋养的器官组织。宜人所居处的水流速与人体的气血流速有相似的规律,大江大河的干流所以不能结穴是因为水流速度太快,气场(微波)没有凝聚的时间,只有支流水量小,流速慢,比较接近人之气血流速,宜于凝聚微波等对人有益的气场。
《水龙经》云:“平洋只以水为龙,水绕处是龙身泊,故凡寻龙,须看水来回绕处求之”。《博山篇·论水》也说:“水近穴,须梭织。到穴前,须环曲。既过穴,又梭织。若此水,水之吉。”
“水绕”则迂回,迂回则利于集聚,“梭织”就是经纬网格型。用微循环理论解释,就是说毛细血管要联通成网分布在组织细胞间隙,才能有益于营养交换。如果象微循环的直捷通路或动静脉短路那样就没有营养交换的功能。
此梭织格大格局位于东莞西北区,元宝长39公里,厚15公里。她的风水能量影响到东莞四分之三的区域。
东莞西北地区梭织格大格局,其来龙为东江。东江发源于江西省寻乌县大竹岭。上源称寻邬水,西南流入广东省,经龙川县,至惠州市折向西,过东莞县流入珠江,在狮子洋出虎门入海。东江干流全长约523公里,所谓千里来龙是也,祖龙在江西寻乌。
《天元五歌》曰:
“大荡大江收气厚,涓流点滴不关风,
若得乱流如织锦,不分元运也亨通”。
东江发源于江西省寻乌县大竹岭。东江为大水行龙为干龙,所谓千里来龙是也。东江是东莞的母亲河,其流至东莞市正北鲤鱼洲,个字中抽,分为北干流和南支流,北干流继续西行,南支流则辞楼下殿,往西南(坤)而来。当东江南支流流至大王洲时,其水又分两支,一支回转向乾(西北),一支仍沿坤向,行九里回转乾方,即万江河也。
千里来龙,在东莞西北结穴。来龙为水龙,山主贵,水主富,山龙结穴为政治中心(如北京为燕山山脉来龙结穴),水龙结穴为经济中心(如上海为长江水系结穴,而香港、深圳、澳门皆珠江水系结穴),东莞位于东江的结穴上,所以必是经济发达地区。
1988年1月东莞从一个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2008年东莞GDP达2624亿元,中国城市GDP排名第十五名。东莞是个奇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