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驴子”是什么?什么是“驴子”?我也一直在想这个问题。
“驴子”名词现在时髦了,被某些招揽观众的媒体、想要使自己与众不同的旅游人当做了时髦的标签,已经与原来的意义差别越来越大,致使另一些想标新立异的人举起反“驴子”的大旗,抨击之声纷纷响起。不管是自我标榜也好,还是当作靶子抨击也好,首先还是要弄清楚:“驴子”是什么?犯不上断章取义,以表象认人。
“驴子”是什么?由于“驴子”的词义是约定俗成,不是某个人物的简单定义,所以,什么是“驴子”,“驴子”是什么?用一两句话解释起来,确实不太容易。
我试图通过我这些年来旅行的体会,说说我对“驴子”的理解,说的不对,请大家指正、补充。
那些人们常见的、轻而易举就能辨别的现象,诸如:冲锋衣裤、抓绒衣、头灯、GPS、名牌背包、野外露营用品等装备都不是等同“驴子”的符号,也就是说,配备这些装备的人不一定是“驴子”,“驴子”也不一定配备这样的装备。所谓“伪驴子”,大概是指那些仅仅靠花钱,配备了这些装备,就自我标榜“驴子”的人。
先说说,旅游与旅行的差异,我理解:一般旅游是指出门以旅游的方式享乐的活动,比如:依靠别人(旅行社、招待单位)安排好衣食住行的游览。靠花钱,以享乐为目的、讲究衣食住行的出游等等;一般旅行是指出门以增长见识、体验生活、寻找反差、磨练自己的生活方式,也被人们称为自助旅游,以依靠自己为出发点,一般是自己计划安排衣食住行,体验城市里没有的生活方式,用相机、文字、心灵记录沿途的所见所闻,等等。
“驴子”肯定与以第一种方式为出发点的人无关,不管他们去过多少地方;“驴子”与以第二种方式为出发点的人接近,但还不能划等号。
“驴子”是一种旅行的观念/境界,正象信奉驴子这种观念的人们精辟地总结的那样:“花最少的金钱,获得最大的收获”,这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动指南。
在旅行中,靠花比别人更多的钱,来获得同样的收获,不被认为是有能力、有本领的表现;只有花比别人更少的金钱,获得比别人更的收获,才会受人尊敬。因为,他门需要靠自己的努力,花更多的心血来计划旅行的行程,敢于吃别人不愿意吃的苦,体验别人没有的经验,分享大多数人无法体会的快乐和感受。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花费尽可能少的资源,创造最大的效能,无疑是难能可贵的。在旅行中,更多地靠自己付出的心血,去争取目标的达成,无疑是受人尊敬的。
按照“驴子”的这种旅行观念/境界,你会在出发前认真做功课(旅行线路、交通、目的地、携带用品、预算等等),虚心求教前辈(比你早去过某地的、更有经验的人),制定自己的计划,并可能以志同道合为基准(按照爱好、习惯、预算等条件),征集同行者(在交友、降低花费、安全等方面有益)。在旅行中,一切以精打细算为出发点,只要能保障旅行的收获,尽量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方法,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和浪费,尽可能地接近地的自然和人文,细心体会和分享不一样的感受。
在旅途中,你会看到,身着朴实衣着、背负大背包、摄影包,入乡随俗地乘坐牛车、拖拉机、货车,随遇而安地住宿10~20元的小旅馆,低调地与当人打交道,他们能获得更多非金钱获得的感受,旅行结束后,他们又是以独特的视角把沿途记录的所见所闻,用相机、文字等方式展现在大家面前,通过这些载体,你能感受到她/他不同的心灵和人生感悟。所以说,“驴子”更是一种需要精神支持的生活方式。靠花钱人人都能买到的东西,与精神又有何干呢?又有什么不同呢?
通过金钱,靠多花钱获得东西,人人都会,通过自己动手,少花钱获得更多、更精彩的东西,那就未必人人都能做到了。
驴坛里,有许许多多令人尊敬的“驴子”,我愿意与他们为伍,我愿意在旅行的圈子里,被人称做这样的“驴子”,这不仅仅是简单的称谓,更重要的是这种“驴子”精神的认同,虽然,我做的还远不如他们。
生活总是多种多样的,有人有钱没时间,有人有时间没钱,有人喜欢追求反差,有人喜欢讲究城市化生活的“高品质”,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用不着按一个标准来要求自己,各取所需就行了。但也用不着,在偏远乡村里,极尽招摇喧哗,到处留名,尽吃野味,还要按城市化的观念、习惯来评判一切事物,指责别人吧。
是不是“驴子”没什么关系,是“驴子”也没什么特别的,不要把“驴子”当时髦概念,与那些没有本质联系的事物连在一起,那样只会成了“皇帝的新装”一样的笑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