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查看: 30414|回复: 3

世上疮痍笔底来 ——读苏宗经的诗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发表于 2010-1-19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广西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这是郭沫若先生为四川杜甫草堂题的一首著名对联,准确地概括了杜甫为人为诗的精义。作为中国诗圣的杜甫,无疑是一位具有丰富的人文情怀的诗人,他所继承并丰富了的现实主义诗歌传统,一直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后来者。清代中后期玉林地方上一位重要的著作家苏宗经,就秉承了杜甫的诗歌传统,其诗作贴近现实,反映民瘼,揭露时弊,生动活泼,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认识价值和艺术价值。

  苏宗经(1701——1864),字是程,号文庵,玉州区城西镇江岸村人。清道光元年(1821年)中广西48名举人,历任新宁州(今扶绥县)训导、平乐县教谕、梧州府教授、国子监承,先后参与倡修郁林州紫泉书院、郁林州城等,死后诰授奉政大夫,其著作有《读史管见》四卷、《坊表录》四卷、《名臣百咏》一卷、《慎动斋文集》十八卷、《明史约编》三十卷、《鉴史精华》八卷、《酾江诗草》十卷,编辑有《广西通志辑要》等。

  他的五古诗《田家居》,对农民的贫苦生活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春分雨不落,嘉谷播不得。
  清明水不成,秧老增忧戚。
  衣服典已尽,望着早禾吃。
  夏至禾熟时,妇子有喜色。
  今日田中谷,明日碗中食。
  可怜天无情,晴雨每难测。
   晾晒日数遍,收发费人力。

已绑定手机
 楼主| 发表于 2010-1-19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西
 饥饿生巧心,炒谷手可藉。
  更有雇工者,按日须价值。
  斯时谷价低,隐忍求人籴。
  转瞬囷又扫,不觉长太息。”

作品从春旱写起,清明到了秧还未插,农民只好典当衣物去换一日三餐。勉强捱到夏至,割了早熟禾,在晒场上再三翻晒,本指望这点粮食能养家活口,但为了日常的开支,此时便顾不得谷贱伤农,到处求人籴了去,最后望着空空如也的谷仓,剩下的惟有长长的叹息。

  他的《税厂叹》,则将这种同情转到了小商人身上,诗中那些征税差役冷若冰霜、仗势欺人的嘴脸跃然纸上,而那些本小利微的小商贩为了尽快过关,即使低声下气、乞求再三,直捱到粮食也吃完了,依然呼天不应、叫地不灵:

  “严严有大郡,设厂征行商。
  商船来,查百货,税银交足放船过。
  惟有坐厂人,喜怒不测难相亲。
  大船货厚逢迎好,拱手相邀称作老。
  可怜小划船,货物装戔戔。
  登厂有惧色,只投挂号钱。
  屡次求查欲早去,辞以未闲不肯愿。
  系缆江干叹缺粮,呼天不应凭谁诉。
  分属同行人,小商不可做。
  如何改业去拿鱼,要津不近心宽舒。”

最后,诗人天真地奉劝小商贩干脆回家捉鱼算了,那里远离税厂渡口,该多么自由自在啊!

  诗人生活在鸦片战争前后的年代,鸦片之毒到处显现出来,他在《鸦片叹》中写道:

“事竟与情拂,故意踵乖谬。
  有物自古无,而今为大疚。
  食物爱甘旨,此物偏秽臭。
  食物充肌肤,此物消肠腠。
  凡人皆欲肥,有人甘羸瘦。
  凡人思延年,有人厌长寿。
  明哲亦沈溺,刑法难禁救。
  昔日外夷来,今时内地富。
  潜消而暗削,甚于刀槊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楼主| 发表于 2010-1-19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西
 滔滔天下皆,无术能弥窦。
  天间真难解,人情莫深咎。
  气运自使然,奇怪谁能究。
  祸患既已久,消灭应有候。
  一笑百年人,安得眼中觏。”

鸦片上瘾的人,通体乏力,全身消瘦,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危害。诗人看到了这一点,并指出这种外国人贩这种东西来,害苦了国人,他们比拿着刀枪的强盗还要可恶。他相信这种流弊总有彻底除去的一天,但又感叹自己在有生之年恐怕是看不到那一天了。作者一语成籖,确实没能等到这一天就去世了,他的愿望便显得尤其的沉痛。

列强的纷纷入侵,清朝的黑暗腐败,最终导致了规模宏大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也导致了战乱频仍、百业残破、民不聊生的社会惨剧。当时清廷主要兵力忙于在江浙一带围剿太平军,广西各地的天地会则纷纷起事,地方政府穷于应付,士绅组织团练谋求自保,这些组织往往鱼龙混杂,有时干脆“兵匪一家”,鱼肉百姓,这段历史成了广西历史上最黑暗、最混乱的时期。《团练叹》一诗就反映了这样的社会现实。

“文官无可奈,团练纷督率。
  杀贼果可为,何谁肯独不?
  无如蚩蚩众,财力终缩瑟。
  财既掳掠空,力非虎狼匹。
  所团只册籍,循史难责实。
   非无富盛乡,凑钱雇仡仡。”

这样的团练几近乌合之众,徒费百姓钱粮罢了。《壮丁叹》一诗中更直接地指出:

“谁知乌合众,统率无员弁。
    桀傲不可驯,联络难成片。
    杀贼少真意,与贼多谋面。
    册籍半虚浮,支饷工偷骗。
    约束无法律,稽察难周遍。
    此日糜军粮,既事劳散遣。
    当年深患事,习迹今重现。
    强寇尚未平,弊端谁旋转。”

面对这种社会现实,诗人尽管还无法揭示出更深层的原因。但作为一个长期处身于社会低层而非权力核心的文化官员,他对官场的腐败还是心有所感、笔有所责的。他的《迎上宪》、《夜迓上官》等诗,就生动地描绘了官场中的繁文缛节和阿谀逢迎:数日前听说上官要来,下属奔走打探,悉心准备如何迎候,无非想走上升迁捷径。上官到时,下属拜谒,匆匆一面冷若冰霜,然后便作鸟兽散,诗人作为一介散官,自觉腾达无望,心无所求,便乐得清闲,读自己的书去了:

“报导上官过,音闻数日先。
  众官忙奔趋,探候期无衍。
  迎接远为敬,供给无不全。
  所望免罪戾,亦或祈升迁。
  笑笑闲散职,责任能随便。
  旌节近郊郭,徐起离青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楼主| 发表于 2010-1-19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西
 雇得一叶舟,桨少棹不前。
  拮据攀樯槛,始将手板传。
  侧耳听声息,隔面如登天。
  追随逆水去,舢舻难接连。
  遥闻舆台语,大人已免旃。
  一番公事毕,返棹停水边。
  解我束腰带,发我坐轿钱。
  依还读我书,忧喜皆茫然。”
  (《迎上宪》)

苏宗经的诗关注现实,有真情实感,且诗风质朴自然,明白如话,一些小诗更见他的功力,如写他对女儿观娘的思念:

“谁云男重女还轻,难割无如父子情。
  日久纵停悲哭泪,每因分果尚呼名。”
  (《观娘》)

  写他对一段有缘无分的爱情的怀想:
  “偶捡箱箧里,中有绣荷包。
  针线尚紧密,花葩色未凋。
  是谁手所为,无言泪欲交。
  留遗三十载,回忆鸡嘐嘐。
  其人不可见,物存何忍抛。”
  (《绣荷包》)

苏宗经的诗作,现存的《酾江诗草》中就有2776首之多,可谓高产诗人。他的作品脚踏社会现实的大地,感受着当时的风风雨雨,一百多年之后读它,我们依然感受到作者笔下传递出来的那份关注底层生活的寒凉或者温暖、愤懑或者忧伤,实在是桂东南一份难得而宏富的清代文人创作,值得有识之士作更进一步的整理研究以丰富我们地方的文化遗存。


作者:潘大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