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新闻网-玉林晚报讯(记者黄梦帆) 今天的地藏堂,一共三进——头厅、中厅、大殿,由宽阔的天井连贯而成。我们认为,将近400年的老宅子能保留得如此完整实在不易。可事实上并非如此,地藏堂同样遭受过岁月风雨的蹂躏,原来四进的老祠堂,曾经几乎毁于熊熊战火之中。嘉庆6年,沧桑的地藏堂接受重修,原来的四进“缩小”成如今的三进。 残缺的柱子 战火的痕迹,在中厅的殿柱上。 这里的柱子,使用的都是巨大的铁黎木,几百年的时间过去,柱子变得有点褐黑色,没有腐朽,似乎更加坚硬了。 不过,仔细看,发现这些柱子其实很多并不完整。 中厅的很多柱子上,都留有大小不一的方形榫口。为什么会这样?对地藏堂颇有研究的邓佑明揭开谜底,说这些柱子以前并不在中厅这里的,翻修以后,旧材重用。不同方位的柱子,高低不一,榫口的位置肯定不一样,所以移了位置以后,就需要另开榫口,原来大部分的榫口就没用了。 不过柱子上并不是所有的方形缺口都是榫口,有好几个缺口居然是当今一些好事之徒挖来做二胡的材料,那可是人为的破坏了。 打补丁的柱子 认真再看,发现有的柱子还被打了补丁,水泥的补丁—— 中厅前排最右边的柱子,下端一个80公分左右长的水泥补丁。邓佑明说,这就是当年“三藩之乱”战火留下的痕迹,地藏堂被火烧,这柱子被烧了起来,好在扑救及时,没有被尽数烧掉。火烧痕迹用水泥打起补丁,大概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事情了。以前“补丁”的地方,是一个狭长、深深的口子,里面的木头已经碳化,黑黑的,有点触目惊心。不过,“很可惜。”邓佑明说,这样的补丁实在是一种破坏,本来可以保留住痕迹的,在旁边设置一块说明的标志会更好。 采访手记:康熙年间,“三藩之乱”涉及郁林城。当时,战事由西向南,清兵追杀叛军,从仁东一路追杀过来,所到之处烧杀掳抢,死伤无数。云龙桥旁著名的“文昌阁”被毁于一炬,地藏堂的运气要好很多,没有倒塌。 大概100年后,遭受重创的地藏堂才得到官府的重视,进行精心的重修,变成如今的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