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绑定手机
|
来源:玉林新闻网-玉林日报
日前,记者到北流市新圩镇采访时,得知当地有一个村叫“福建村”。一个村庄为什么得此名,是否与福建省有关联呢?近日,记者在新圩镇宣委、副镇长禤崇军的引领下,直奔该村——新圩镇陶山村。
先祖避兵乱自福建远迁僻地
在乡村公路上行驶了近40分钟后,我们的车在陶山村陶山屯一家商铺前停下。我们的到来,立即引来了不少村民围观。记者向村民表明采访意图后,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就说了起来。
“自从我们的祖先迁移到这里,我们已经有整整20代人了!”陶山屯年纪最长者、今年已92岁高龄的杨秀甫告诉记者。记者随后找到负责陶山屯族谱修订工作的村民杨挺礼,并认真查看了他们的族谱。那本族谱清楚地记录着,明永东元年,他们的来祖杨长育从福建狮狗岭搬迁到当地,从此定居下来。记者感到奇怪的是,明永东元年,北流这块土地尚属“南蛮之地”,而福建沿海一带则是较发达地区,杨长育为何要选择一个穷乡僻壤落户呢?然而,族谱上对此没有过多描述。 杨秀甫老人则回忆道,自己年幼的时候,时常听村里的老人说起那段故事——当时,福建、广东沿海一带战火不断,杨长育为了躲避可怕的兵乱,保全性命,只好一路躲避战火到达玉林,最终选择了陶山村这个比较偏僻的地方落脚。
关于杨长育的故事,当地流传着两个版本。一说是,杨长育与生母两人一同来当地安家;另一说则称,杨长育迁移时,是带着母亲的骨灰来到北流的。
村里2000余人会说闽南语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村民们交谈所使用的语言,与大家熟知的闽南语十分相似。陶山村村支书林文才说,这种语言俗称福建话,当地人也称之为“学佬话”。
他告诉记者,在陶山村,以学佬话作为“母语”的村民超过2000人,分布在多个自然村里,仅陶山屯这个自然村就有500多人。由于它通行的范围并不广,又被多种地方语言包围着,因此当地人一般都会说两种以上的话,且大都会说普通话。他们与家人说母语,与外人则说土白话或客家话等。
林文才称,自己曾经查阅过相关史料,发现陶山村大部分村民的祖先是从福建沿海一带搬迁来的,但各自然村具体的迁移时间不一致。陶山村渡头屯的村民们也称,根据族谱的记录,他们的祖先原本是福建人,后来移居至广东,在明永乐年又迁至玉林。
他们有一双致富的好手
走在陶山村冬日的乡间小路上,记者看到村民们在农田上辛勤耕种,一派热火朝天的喜人景象。林文才说,陶山村的村民有一双致富的好手,正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
早些年,当地村民多依靠劳务输出养家糊口,生活并不算富裕。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农民朋友也紧跟上时代的步伐,小日子也渐渐红火起来了。这不,种植能手开始种起了返季节蔬菜,确保一年四季都有新鲜蔬菜上市;养殖能手则发展养鸡业、养猪业,全村兴起了一股创业热。“我们将土地承包给别人种植花木、水果,自己又能在自家土地上打工,荷包当然就越来越胀了!”在村里的火龙果种植基地上,说起如今的好生活,林文才高兴不已。
“你们有没有想过回福建‘探亲’呢?”即将结束采访时,记者提出了这个问题。杨秀甫老人告诉记者,村里不少外出工作的年轻人曾到过福建,但那只是为了想圆一个梦想,“毕竟我们的根早就深深扎在这里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