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查看: 130750|回复: 3

散落的记忆——《北流日报》编辑纪事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发表于 2009-10-23 01: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广西玉林
散落的记忆
——《北流日报》编辑纪事
■吉广海


    2003年12月31日,随着国家取消县级办报等报业改革整顿措施的落实,平时每天只出版对开四版的《北流日报》,当天出版对开12版“告别读者纪念特刊”,向读者正式告别,我在北流整整十年的报纸编辑记者生涯,也随之划上了一个句号。
                      编辑第一期《北流报》
    《北流日报》的前身是《北流报》。第一期《北流报》的编排、校对和分发,我都亲身经历了。
    我是1993年9月下旬辞去广西国营大伦农场职工子弟学校教师职务,来到当时的北流县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上班的。主任林日明(当时是副主任)告诉我,我的工作就是采编好《北流精神文明报》这份八开两版的小报。后来,我开始认真地找材料,还跑到车站去采访来来往往的人。我写的第一篇新闻稿是一篇通讯稿,我拿去给我初中第四学期的班主任刘海峰老师看的时候,时任县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的他把大标题改成了《北流,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我在认真写出第一篇新闻稿的同时,按照林日明主任的要求,到处组织稿件。我发动了在文化馆工作的谢夷珊帮助组文学方面的稿件,两个人一起跑到了文联找李洪波、马维廷两位老师,要他们推荐适合报纸发表的文章。我自己还跑到广播站去,向李一军、苏庆两位老师要新闻稿。经过几天的奔波,一大堆稿子堆在了我的办公桌上。
    稿件有了,于是我就开始着手编排报纸了。我在办公室里用铅笔和彩笔在白纸上很精心地画了四个版样草图,报头还描上了“北流精神文明报”字样。我写的那篇通讯《北流,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被我排在了第四版上。我把稿件和版样草图拿给林日明主任看,他很认真的看了,也没有说什么,也没有签字发排,就放回了我桌面上。
    过了四五天,林主任忽然走到我的办公桌前,拿起版样草图就用笔把“北流精神文明报”改成了“北流报”三个字,把主办单位也改成了“中共北流县委员会”。改完后他就笑着对我说:“县委已经同意出版《北流报》了。报纸出来后,吉广海你就是《北流报》的第一个编辑了!要写进历史的啊!”然后又叫我写试刊词,叮嘱我一定要写出气势来。
    又过了两三天,林主任拿着当时县委书记卢在权题写的“北流报”字样来到我办公桌前,还把我画的版样第一版和第二版全部撤了下来,他说:“过几天党代会就要召开了,第一版就发会议报道,一篇文章,一张书记在会上讲话的照片和一张会场的照片,报眼发《试刊词》;第二版就发新当选的常委照片和简历。《试刊词》你写好了没有?”我把我写好的《北流报〈试刊词〉》拿给他看。他也不坐下来,马上拿起笔弯着腰在我的办公桌上改稿子,很认真很投入,一直改了十多分钟,稿子一半以上已经是他改写的了。他把稿子递给我,要我马上拿卢在权题写的“北流报”字样去县人民印刷厂制版,同时要求我先去排好第三和第四版。党代会召开前,我主要就是编排这两个版面,谭健和谢夷珊也参与了校对工作。
    党代会刚召开,林主任就吩咐我按照会议议程先把稿子写好发排,所有县委常委候选人的简历都拿了回来,就等照片。换届选举会议刚开完,梁昭光副主任就给每一位常委各照了一个半身照片。后来林日明主任见照片效果不是很理想,他马上找到新当选的县委书记,要书记召集新当选的常委重新照相。照相的时候,林主任还在旁边指挥那些常委。经过一番忙碌以后,新的常委照片就送到了我手上,我马上拿到印刷厂去制版。
    当天晚上,印刷厂排好了版样给我,谭健副主任也跑到办公室来一起校对。她在那里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我在旁边一个字一个字地看,非常认真,特别是校对常委的简历。尽管这样,第二天早上我到印刷厂取报纸时,印刷厂一位姓谭的女科长拿着一张印好的《北流报》指着一处错误的地方给我看时,我大吃一惊——在新当选的一位常委的简历里面,“县委常委”其中一个字被印错了!直到看到刚包装起来的《北流报》上错误的地方已经被改正了过来,我才松了一口气。
    1993年10月28日,第一期《北流报》以试刊号的形式出版了。报纸是单面套红印刷的,印刷了1500份。这期报纸的“总指挥”是林日明主任,报纸上也署上了“总编辑林日明”字样。我负责具体的采编校工作,谭健副主任也参与了校对,编辑名字就署上了“吉广海、谭健”。因为谢夷珊一直帮忙,印刷厂负责排版拣字的工作人员杨新也为排版出了不少点子,我经过请示林日明主任同意,也在报纸上与编辑名字一起,署上了“特约编辑谢夷珊、杨新”字样。
    我拿着印好的试刊第一期《北流报》,心情非常激动,从头到尾看了几遍。我把报纸分发给县委和政府两个大院的各个部门,很受人们欢迎。林主任叫我拿一些给报摊摆卖,我就拿了几十份去给了几个报摊,想不到到中午,有两个报摊摊主又来要报纸了,我又给了几十份他们拿去。其余的报纸,我按照23个乡镇分发好,看到县委召开有各乡镇领导参加的会议,马上拿去会议室门口分发。那时候,《北流报》刚出来,大家有新鲜感,而且上面登了县委常委的简历,各镇领导都嫌给他们镇的报纸少,希望多给一些。
    从第三期开始,《北流报》在玉林晚报社采用激光照排和胶版印刷。1994年4月18日,***批准北流撤县设市,《北流报》在林日明主任的争取下,也取得广西新闻出版局报纸准印证,证号为\"0233\"号。后来,市委精神文明办公室在无经费又无人员编制的情况下,由林日明总负责,又聘请了几名人员坚持出版报纸,这样,我就多了几名同事。我与几位同事一起,每周跑玉林,编排出版《北流报》。截至1995年10月底,四开四版的《北流报》共出版了77期。
                   对开32个版的《北流报》特刊
    1995年11月,中共北流市委决定成立科(局)级北流报社,开始创办对开周一《北流报》,给报社划定办公用房,配备专职采编人员。我有幸成为了《北流报》编制内的一名采编人员。
    报社成立以来,报社领导几经更换。成立之初,挂职市委副书记卢家翔任社长,李小强任总编辑;首任社长卢家翔离开北流后,原兴龙镇党委书记岑运荣接任社长;第三任社长刘良森,也是任期最长的社长,任职从1996年11月份开始,一直到现在笔者写这篇稿子时还没有卸任。
    这期间,报社不断发展壮大,报纸不断改革扩版。 1997年7月1日起,《北流报》已经扩版为对开四版周二刊。而我觉得,成功出版对开32个版的特刊,则是《北流报》发展过程中不能不提到的一件大事。
    2000年2月,中共北流市委、北流市政府发出倡议,号召全市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党员干部深入农村,联系群众,与贫困农户结成对子,帮助和扶持贫困农户发展经济,脱贫致富。市委书记李宁波要求新闻媒体做好舆论监督工作,让“结对子”活动富有实效地深入开展下去。他同时说,最好《北流报》能把“结对子”的情况详细公布于众,一看就能知道谁与谁是“对子户”,增强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党员干部的责任感和帮扶潜意识,真正深入“结对户”,真正为“结对户”做点实际的事情。
    根据市委领导的指示,刘良森社长马上召集报社全体人员开会,研究怎么去做好关于全市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党员干部与农户“结对子”的相关报道工作。会议决定,由社长亲自挂帅总策划,出版一期特刊,在3月1日正常出版四个版面的基础上,增加20个版面左右,刊登全市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党员干部与农户“结对子”名单。
    当时时间已经非常紧迫,大家下决心,中午饭和晚饭都是在报社吃快餐,晚上通宵加班也要完成任务。我领到四个版面的编排校对任务时,觉得有点难以接受。我不是担心自己,主要是担心两个打字排版员支撑不过来。但是担心归担心,工作依然要做,我们马上投入到了特刊的编排校对工作之中。
    我们首先从组织部要来了全市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党员干部与农户“结对子”名单。在那堆积如小山的名单中,我们每个编辑从里面选择了该自己负责的部门和乡镇的名单,然后都争着给打字员打字排版。没办法,最后只好排队,轮流来。我的版面一直到开始排版那天的深夜11点多钟,才出来一个版样,到第二天凌晨3点多钟,出了第二个版样。其他编辑,也和我的情况一样……
    校对工作更是困难重重,许多名单上面的字,简直就是天书。而人名是不能够出差错的,名字错了,登这个名单就没有意义了。我希望抄写名单的人能够参与校对工作,并向刘社长提出了这个想法,许多同事也附议。社长也看到了这个情况,马上向市委领导作了汇报,要求组织部门派员增援。最后的结果是,组织部的两个科长和23个镇的组织委员白天来报社参与校对工作,解决了不少问题。
    第三天晚上,我和同事们正在专心致志地校对“结对子”名单。大概是9点多钟的时候,市委书记李宁波,市委副书记、市长覃乐敏,市委常委、市委办主任李旭三位领导的身影出现在了编辑部里。李宁波书记一进来就说:“大家辛苦了!”然后,他就和覃市长、李主任拿起正在校对的版样看。他边看边说,这几天大家确实很辛苦了,我们都看在眼里啊!今晚,我和覃市长、李主任特地来问候大家,感谢大家!大家的辛苦是值得的,报纸出来以后,对全市的“结对子”活动将是一个有力的推动啊!后面两天晚上,三位领导都一起来看望报社正在工作的全体人员。我在报社工作这么久,还是第一次见到市领导如此关心一期报纸的出版工作。
    市领导的关心与重视,深深鼓舞了报社全体员工。大家几天来都是在报社吃快餐,熬夜熬到通宵,困了就在办公桌伏头休息一会。社长刘良森虽然有时候回家吃饭,但他自己也负责两个版面(后来增至四个),天天和大家工作在一起。副社长李然连续几天为大家送菜送饭,得到了一个“送饭社长”的美称。在大家的努力下,24个版面差不多就绪。可就在这时候,组织部那边又送来了一批“结对子”名单。没办法,最后我和同事们又把心拴在编辑部里,从上午一直奋战到深夜,终于多用8个版面把全部的“结对子”名单刊登完。
    2000年3月1日,刊登有北流市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党员干部联系到户“结对子”名单的对开32个版面的《北流报》特刊,按时出报。当期报纸开创了广西县市级报纸的版数之最,也推动了全市“结对子”活动的深入开展。
    在刘良森社长的带领下,我和同事们一周时间内,编校了相当于一个月的报纸,工作量之大,实在难以想象。完成任务后,我就觉得自己已经不行了,就请假在家睡了两天。后来我才知道,有个打字排版员还病了一场。
                          广西第一家县级对开四版彩色日报
    1998年9月,北流市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把《北流报》办成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载体”。经历了三年多周二刊的办报磨炼后,2000年,市委、市政府面对信息时代的形势,决定进一步强化全市各新闻媒体整体宣传功能,在同年12月取得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为国内统一刊号后,确定从2001年1月1日起把《北流报》由对开周二刊改出为四开四版周五刊,正式改报名为《北流日报》。
    还没有改版成为四开四版周五刊的《北流日报》时,报社内部产生过一场争论。改成日报,一些同志认为在既不增加人员又不增加经费的情况下,是不实际的,工作量增加了那么多,大家怎么能够应付得过来呢?再说了,原来是对开四版的大报,改成四开四版的小报,读者会怎么看呢?还是暂时不改版的好。另一种意见是坚决改,事在人为,只要把大家的潜能挖掘出来,就不仅仅是应付的问题了,而是一定能够办好的事情了!至于大报小报,这个读者是不管你的,读者管的只是你办得好不好。再说,出小报日报,时机成熟了也可以马上扩版为对开四版大报。刘良森社长对改版早就有他自己的想法。他最后拍板:改!他亲自起草报告,很快就把改版报告送呈市委。市委对改版给予了大力支持,希望报社认真抓好这一工作。
    2001年1月1日起,《北流报》由对开周二刊改出为四开四版周五刊,正式改报名为《北流日报》,从而成为了广西当时的第一张全国公开发行的县市级日报。
    2001年9月份,报社又提出了在2002年扩版为对开四版周五日报的目标。经过快一年四开四版周五日报的磨练,这次,报社内部没有任何不同的声音,大家的意见高度的统一。但是,在以后是否上彩报这个问题上,还是进行了一番讨论,因为当时报社想上印刷厂,自己印报纸。投资办工厂,只能够印黑白报纸,印彩报的设备太贵,报社或者出资人投资投不起。如果真的把厂办了起来,要上彩报就会受到其制约。最后,刘良森社长果断地作出决定:不办工厂,报纸扩版一年后争取上彩报!
    扩版要有新面貌。为了新报头,梁昭光副社长找了很多名家书法,在送给市委领导过目时都给否定了。最后,他从**书法作品中剪拼出了“北流日报”四个字,很有气势,非常好看,领导一下子就通过了。 2002年1月1日起,报名为**手写体的对开四版周五刊《北流日报》开始与读者见面,《北流日报》成为了当时广西第一家县市级对开日报。2003年1月1日起,《北流日报》又在全区县市级日报中率先改为彩色印刷,成为广西第一家、全国也为数不多的县市级彩色对开四版日报。同年,还实现了电脑化办公,成为广西惟一一家所有人员均配备一台办公电脑的报社。
    《北流日报》的跨越式发展,引起了全区同行的瞩目。作为《北流日报》的一员,我为报社的迅猛发展感到骄傲和自豪。今天,《北流日报》已经停刊了,我在感到深深的遗憾的同时,这种自豪感我将带到新的工作岗位上去!我为自己曾经是《北流日报》的一员而无怨无悔!
                                                                      2004年11月2日                                                                                                         
(载《北流文史》2005年第一辑)
已绑定手机
发表于 2009-10-23 07:05 | 显示全部楼层 IP:
曾看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0 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东莞
怀念,北流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5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西玉林
曾经的忠实读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