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绑定手机
|
村里人都叫它“镬耳楼”,其实这是一个清代建筑群,残壁断垣难掩它往日的光彩——
风雨飘摇中的古建筑“司马第”
□本报记者 邱 临
走访“司马第”正值春天,在绵绵春雨里,第一感觉就是,这座已历经190年风雨的老宅,就像一位风烛残年的老者,任春雨透过穿漏的屋脊,淅淅沥沥在屋里渗落下来。
“司马第”:兄弟凝聚力的结果
“司马第”当地人都叫它“镬耳楼”,位于北流市新圩镇修翰坡自然村,属赵氏家族祖屋。据赵氏族谱记载,清嘉庆年间,赵氏祖先赵锡 爵考中举人,后来做了朝廷大官,其与兄弟5人一起历经3年的筹划,烧砖烧瓦筹备木材,于嘉庆二十年(1816年)开工,再经3年建设,建成了以三进两天井的“司马第”为中轴,左右各两排、109间房屋的建筑群落。
“司马第”:岭南艺术结晶
屈指算来“司马第”落成至今整整190年,目前总体建筑结构保护完好。记者看到,司马第建筑群除中座为常见的三进两天井结构外,两旁的厢房,各另设一门出入,入门绕过屏风分别是一个岭南风格的一厅堂两厢房的小院落。穿过两个这样的小院落,进入司马第的后院。整座建筑青砖黛瓦用料考究,建筑内每间房子都有雕梁画栋涂金彩绘的精美之作。各个小院的房子,花棂格扇各不相同,格木推笼,青石门端,潮州风格的木雕等,尽显大屋昔日的典雅与华丽,但又不失质朴的生活气息。
“司马第”: 亟待保护的家园
近年,人丁兴旺的赵氏族人,或因工作需要纷纷迁到城里,或为生活方便迁到村外面建起了新楼房,如今“司马第”已人去楼空,再加上历经了190年的风风雨雨,房子普遍出现了桁条损坏,门窗残缺的现象。据记者观察,整座“司马第”屋脊和墙体都存在开裂问题,而横粱朽坏、屋脊崩塌严重的就有十几间。由于年久失修,损坏严重,赵氏族人表示已无能力进行维修。近年来,“司马第”内的花格及木雕,在毫无保护的情况下继续朽坏或被偷盗非常严重。
今年初,北流博物馆利用“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的时机,对“司马第”进行了全面的普查取证,拿到了“司马第”的第一手详细数据。但如何有效地保护这一建筑群,则涉及到资金、修复工艺、材料等诸多问题。下一步的工作如何进行,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研究中。
来源:玉林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