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年来巡视巡察、监督检查反馈的情况看,仍有少数地方和单位存在传导严的基调不到位等问题:有的把学习教育当任务,学用脱节、查改“两张皮”;有的对分管领域失管失察,甚至对苗头性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些问题虽非主流,却提醒我们:严的要求若不能真正融入日常、抓在经常,作风建设就可能出现“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风险。
一严而纲纪振、风气清。当前,全党正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各级党组织要以高度责任感,推动“学查改”环环相扣、走深走实,坚持严的标准、落实严的要求。
“学”要入脑入心。从一些干部顶风违纪的通报案例可以看出,理想信念“总开关”松动,必然导致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只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在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才能让“严”从外在约束变为内在自觉。
“查”要见人见事。查摆问题不能停留在表面,更要深挖酒杯背后的利益输送、饭局里的团团伙伙等隐性问题;既要查干部个人作风之弊,也要查党组织主体责任缺失、监督责任缺位之责。只有把问题查深查透,才能找准“病灶”、开准“药方”,防止“处理一阵风、过后一场空”。
“改”要抓常抓长。整改不能“雨过地皮湿”,对查实问题要严肃处理,维护纪律刚性,更要针对暴露的种种问题,堵住制度漏洞。要把党章党规党纪作为“镜子”常照、“尺子”常量,引导党员干部“观于明镜,则疵瑕不滞于躯”,时时校正思想和行为,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新时代新征程,面对长期存在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唯有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把“严”字长期坚持下去,才能确保党永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