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查看: 2600|回复: 2

[思辩铜州] 人间有味是清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4-27 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广西梧州
  苏轼曾作词一首《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苏轼和朋友到郊外去玩,喝了浮着雪沫乳花的淡茶,配着春日山野里的蓼菜、茼蒿、新笋,以及野草的嫩芽,禁不住赞叹“人间有味是清欢”。这首词读来趣味盎然,又引人深思。“人间有味是清欢”这句全篇的“题眼”,既透露出苏轼对疏淡简朴生活的向往以及心灵不为物欲所累时的轻松,也饱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粗茶淡饭总相宜,平平淡淡才是真。无论是从养生的角度,还是从修身的角度,“食不求饱,食不在多”,多是古代文人雅士所追求的一份宝贵的克制。《论语·学而》有“君子食无求饱”之说,意思是君子在饮食方面不应奢求饱足。宋代黄庭坚曾编著一部中医著作《士大夫食时五观》,表达了自己对饮食生活所取的态度。所谓食时五观,即指在食时当作五种观想:计功多少,量彼来处;忖己德行,全缺应供;防心离过,贪等为宗;正事良药,为疗形枯;为成道业,故受此食。意思分别是:食物来之不易,经过耕种、收获、春碾、淘洗、饮煮等许多劳动,要珍惜粮食;检讨自己德行的高下,对所用的饮食受之无愧;饮食时应避免贪图美味;懂得五谷五蔬对人体的营养作用,了解饮食养生的道理;饮食应服务于道德和事业,而不是单纯的享乐。黄庭坚的观点放到今天,也不失有可取之处。南宋理学家朱熹也曾题诗一首:“葱汤麦饭两相宜,葱补丹田麦疗饥。莫道儒家风味薄,隔邻犹有未炊时。”以此告诫家人俭朴度日。

  毛泽东曾说过:“没有条件讲究的时候不讲究,这一条好做到;经济发展了,有条件讲究仍然约束自己不讲究,这一条难做到。共产党人就是要做难做到的事”。时代在发展,人们早已不为果腹而担忧。但是,对于广大党员干部而言,吃什么、怎么吃,仍是体现涵养修为、人生价值的一面镜子。养成简约适度的生活方式,内心自然会多一份坚守、少一些物欲追求,自己的精神则会更富有、生命更充盈。

发表于 2025-4-27 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深圳
"清欢如茶,淡而有味。一箪食一瓢饮,皆是生活禅意。让我们在平凡中品出诗意,在简单里尝到真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发表于 2025-4-27 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I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