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年前,一名解放军军医跟着部队从东北到玉林剿匪,在玉林的一户人家里居住两年时间,与房东一家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后来,因为多种原因,这名军医与房东失去了联系,临终前,他还念念不忘房东一家人。近日,这名军医的儿子、儿媳带着父亲的遗愿,两次从河北邯郸前来玉林,来回奔波数千公里开展“寻亲之旅”。最终,在热心人的帮助下,他们见到了当年把父亲当作亲人的房东后人,南北两家人的珍贵情谊得以延续。
解放军军医温铭新和妻子魏计林在玉林居住时的合影。
后来,温铭新跟随部队离开玉林,之后返回邯郸生活、工作,但与萧盛群一家人的联系没有中断,不时有书信往来。1988年,萧盛群的儿子萧时秋(两年前已去世)到邯郸棉纺厂采购布料时,还专门去看望了温铭新。返程时,因时间太紧来不及道别,萧时秋还特意给温铭新写了一封信,并寄了30元钱。温铭新也时常在温永祥等几个孩子的面前念叨萧盛群一家人,说有机会一定要去看望以前的房东,但由于条件限制一直不能如愿。
房东萧盛群、甘明惠夫妇。
“父母在世时经常嘱托我,有机会一定要去看望房东伯伯一家。”温永祥说,父亲1990年去世,在去世前两年患了脑中风,很多事都不记得,连萧时秋给他寄的信也弄丢了,房东的地址就没有了。再后来,父亲连萧时秋的姓氏也忘了。幸好他给房东3个儿子拍摄的照片还很好地保存着,上面写着他们的名字——时元、时雄、时秋。2010年,温永祥的母亲去世,“母亲去世前也只记得几十年前生活过的地方叫福绵。”
公益组织伸出援手,48小时找到房东后人
温永祥抚摸着70多年前父亲在萧家墙上钉的钉子。
“这一排铁钉是你的父亲当初钉上去的,用来挂衣服和军帽。”今年85岁的萧时元回忆起70多年前与温铭新相处的点点滴滴。他说,温铭新参加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立过功,他们兄弟3人都很尊敬温铭新,经常缠着他讲述解放军打仗的故事。温铭新能写一手很漂亮的字,萧时元在他的精心指点下,也能写一手好字。因受到温铭新的影响,萧时元喜欢上了医学,考上了当时的玉林医学专科学校。温铭新还是一位文艺爱好者,闲下来就坐在家门口的石墩上拉二胡,大家都很喜欢听。
“那时候,我们两家人相处得就像一家人。”萧时元说,温铭新生病时,他的母亲甘明惠还悉心照护了很长时间。温铭新也经常在部队食堂多打些饭菜带回来,与萧家人一起品尝。
在萧氏老宅,温永祥神色庄重,眼含深情,用手抚摸着父亲当年在墙上钉的钉子,不断地拍照、录像。他说,没想到几十年过去了,萧家的两位哥哥还记得这么多他父亲的故事,让他感慨万千。
温永祥(中)向萧氏一家人展示父亲的照片,讲述父亲对他们一家的思念之情。
当天,温永祥还在萧家人的带领下参观了福绵萧氏宗祠、福绵粤东会馆(今福绵高中)、南流江等与他的父亲当年生活密切相关的地方。每到一处,他都拍照留念,在心里珍藏那些与父亲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景物。
此次“寻亲之旅”,他们得到很多人的帮助
在此次温永祥寻找父亲足迹的几天时间里,萧家3兄弟的家庭成员全程陪同。“70多年前,不少解放军战士把热血洒在福绵这片土地上,我们从小也听说过有解放军借住在我们家的故事,留下了一段军民鱼水情的佳话。这一段情谊值得我们好好珍惜,也希望我们两个家庭能够把这段情谊一代代延续下去。”萧时雄的孙子萧杰夫感慨地说,先辈留下的拥军爱民精神是他们家族宝贵的财富。
温永祥激动地说,此次“寻亲之旅”有许多让他感动的故事,各有关单位都热情耐心地接待了他。他第一次来到人生地不熟的福绵时,向路边一名民警问路,民警用巡逻的电动车直接把他送到目的地。对于在“寻亲”过程中有很大助力的玉林市铁血军团公益组织的志愿者,温永祥赠送了一面写着“无私帮助寻亲友,再现军民鱼水情”字样的锦旗以表感谢。
在这几天时间里,温永祥夫妇和萧氏一家人友好相处。在萧家,他们就像70多年前的温铭新夫妇一样,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怀。5月15日,温永祥夫妇带着房东后人的热情以及父亲在玉林留下的一个个小故事,依依不舍地踏上了回家的旅途。采写 | 玉林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