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
最近的办公室出现最多的 就是大家此起彼伏的咳嗽声
上班搭子也“不幸中招” 今早“垂死病中惊坐起”在群里发了一句:“朋友们,我马上要被病毒消灭了” ↓
不止她,朋友圈的人
有一个算一个,都在咳咳咳 还有人说: “晚一秒喝水感觉自己人要没了” ↓
有的网友也表示 感觉身边咳嗽的人很多
没有其他症状就是在咳嗽 ↓
除了咳嗽 还有的网友会出现 手脚酸软、嗓子干疼、发烧等症状 ↓
甚至有朋友是毫无征兆的直接高烧
↓
各种“疯狂”咳嗽让一些网友怀疑 “感觉很久没有咳得这么厉害了” “自己是不是得了网上说的‘X病毒’” ↓
还有网友表示
前一天刚刷到“X病毒” 第二天起床就开始嗓子疼了 ↓
那么这个“X病毒”又是什么? 近期会不会爆发? 对我们的身体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小圈整理收集了一些官方发布的相关资讯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X病毒”到底是什么 ↓↓↓
//“X疾病”概念2018年就已提出//
“X疾病”即近日网上所说的“X病毒”。
据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赵卫介绍,世界卫生组织早在2018年就提出了“X疾病”的概念,主要是为了引起全球对新出现的病原体或变异病原体的重视,尽可能避免或减少它们对人类的危害。目前,新冠病毒感染与“X疾病”最相似。因此,我们要对新冠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及时总结,这有助于未来更好地应对“X疾病”。
由于人类活动的不确定性以及病原体变异的不定向性,我们很难准确预测未来“X疾病”的出现时间,但从长远来看,未来“X疾病”一定会在某地发生。
//世界卫生组织 就“X疾病”暴发的可能性发出警告!//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近日就“X疾病”暴发的可能性发出警告,称新的病原体和流行病的暴发“只是时间问题,而不是是否会暴发的问题。”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王贺胜3月9日在北京表示,虽然“X疾病”的发生很难避免,但由此引发的大流行是可以防范和应对的。
图文无关
王贺胜解释说,“X疾病”并不代表某种具体疾病,是由未知病原体引发可能导致全球大流行的传染病,其发生发展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以准备工作的确定性,来应对传染病大流行的不确定性”,王贺胜说,我国未来将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多渠道监测预警体系、应急预案体系、科学防控体系、群防群控体系。
//做好个人防护
公众无需担心“X疾病”//
南方医科大学的赵卫主任强调,公众无需担心“X疾病”。但是,由于“X疾病”具有未知性,流行初期可能存在传染源或传播途径成谜的情况,第一时间就确定最适当的个人防护方法是相对困难的。
正如王贺胜局长所说,应该建立健全多渠道监测预警体系,疾控部门要强化传染病的风险评估,提升早发现的能力。作为公众,可以及时关注疾控部门的公告,一旦发生“X疾病”,按照相关指引做好个人防护,避免早期感染。 赵卫表示,“X疾病”的病原体具有未知性,增加了预防和治疗的难度。因此,疾控机构首先需要提升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包括建立未知病原的检测技术,形成更敏感有效的监测预警网络,储备充足的个人防护装备;其次,提升医务人员的临床救治水平和服务能力,能够应对突发的医疗需求激增的情况;最后,提升新疫苗的研发技术和生产能力,能够在“X疾病”暴发后在人群中快速建立免疫屏障。
3月9日,王贺胜局长也介绍我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平均报告时间从5天缩短到了4个小时,国家层面建立了72小时内快速鉴定300种病原体的技术体系,所有省级和90%的市级疾控中心都具备了核酸检测和病毒分离的能力。
这个系统可以使传染病监测预警更加灵敏,相关数据上报得更及时,实现传染病防控的早发现、早控制,降低传染病对公众生活的影响。
对于公众来讲,除了养成关注疾控机构公告的习惯外,日常生活中也要尽可能减少接触野生动物。
////////
最近确实很多朋友开始感冒发烧
但不一定就是所谓的“X病毒”还是“X疾病” 大家都不用过于害怕,自己吓自己
但最近天气变化确实很大 又是回南天又是冷空气又是升温的 加上近年来受特殊情况影响
大家的免疫力也没有以前好了
所以大家日常还是要做好个人防护 外出时规范佩戴口罩,打喷嚏时注意遮挡; 注意手卫生,不乱摸,勤洗手; 在医疗机构就诊要做好个人防护 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最后 希望大家都能健健康康不生病 生病的朋友也快快好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