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查看: 18271|回复: 0

[本地焦点] 龟山同心圆叠层石与早期生物坯胎化石以及它们的母体岩石研究又有重大发现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发表于 2024-3-17 20: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
前段时间去龟山考察地质与古生物化石又发现了不少的早期生物坯胎化石与叠层石、珊瑚等海洋生物化石,而在研究这些布满早期生物坯胎化石与叠层石的砾岩的时候发现了不少的硅和磷元素,证明早期生命的诞生与硅和磷有着密切的关系,硅和磷可以促进动物的外壳以及骨架的生长发育,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有一些叠层石坯胎的表面以及同心圆叠层石的周围还有一些碳酸钙条纹与钙化出现!证明硅酸盐岩与磷石可以转化成为碳酸盐岩,也证明经过几亿年的长久风吹日晒雨淋,以及雨水(尤其是酸雨)的长久侵蚀,这些震旦纪的早期生物坯胎化石与叠层石之中的硅元素在流失,在向碳酸钙方面的转化。而这些砾岩之中的硅元素也在不断流失,向碳酸盐岩方面转化。
以前在研究叠层石的时候发现所有的书本以及网络上所有的叠层石资料甚至世界上绝大部分的地质研究者与古生物化石研究者都认为:“震旦纪同心圆叠层石以及聚环藻化石是蓝绿藻的钙质分泌物,古把这种藻类叫做钙藻。”学过植物学与化学的都知道:“蓝藻更倾向于植物方面,也很难保存,而且大部分(约75%)生活在淡水之中;而钙并不稳定,很容易与水与酸发生反应,只有坚硬的硅才可以最大限度保存几亿年。”两年前发现黑石岭庞大的原始生物坯胎化石以及大量的叠层石的时候、我就在红豆社区说过:“在考察这些大量古生物化石的时候我在考虑‘为什么它们经得起长久的风吹日晒雨淋、甚至酸雨的侵袭,可以保存几亿年’,原来它们还有大量的硅元素”。

“硅藻”是地球上最多、分布最广、生存适应能力最强的藻类,在玉林市这些大量的早期生物坯胎化石、叠层石以及其母体岩石之中发现了其进化出同心圆叠层石、珊瑚、有孔虫蜓类、贝类形态后、我详细研究了各种藻类在显微镜下的形态,发现只有硅藻在显微镜下才具备同心圆叠层石形态、珊瑚形态、有孔虫蜓类形态以及贝类形态。所以很显然“硅藻”才是震旦纪叠层石的根基。中国甚至全世界以前的地质研究者与古生物化石研究者没有一个懂的用发展和元素流失的观点来研究震旦纪的可见早期生物坯胎以及叠层石。

下面这些早期生物坯胎化石含硅与磷比较多,但是其母体与地面接触的布满含硅与磷就比较少一些,证明早期生命的诞生与发育消耗了硅与磷,而长久与地面接触也导致这里的砾岩硅与磷的流失。
IMG_20240202_175400.jpg IMG_20240202_175356.jpg IMG_20240202_175353.jpg IMG_20240202_173736.jpg
下面是龟山最新发现的原始可见生命坯胎化石
IMG_20240202_175342.jpg IMG_20240202_174423.jpg IMG_20240202_174226.jpg IMG_20240202_174221.jpg IMG_20240202_174136.jpg IMG_20240202_173840.jpg IMG_20240202_173500.jpg IMG_20240202_173456.jpg IMG_20240202_171358.jpg IMG_20240202_170843.jpg IMG_20240202_170438.jpg
下面是可见生命坯胎进化出的叠层石
IMG_20240202_173553.jpg IMG_20240202_173526.jpg IMG_20240202_173523.jpg IMG_20240202_173318.jpg IMG_20240202_173302.jpg IMG_20240202_173130.jpg IMG_20240202_173125.jpg IMG_20240202_173058.jpg IMG_20240202_173037.jpg IMG_20240202_172244.jpg IMG_20240202_171231.jpg IMG_20240202_171122.jpg
下面是可见生命坯胎以及叠层石的母体岩石里的波纹珊瑚、条状珊瑚以及管珊瑚骨架残体化石
IMG_20240202_174735.jpg IMG_20240202_174730.jpg IMG_20240202_174217.jpg IMG_20240202_174026.jpg IMG_20240202_170419.jpg IMG_20240202_173228.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