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查看: 25171|回复: 0

[社会资讯] 原来,这才是中国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2-13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江苏南通
腾云驾雾
遨游天地
是它

飘逸洒脱
风姿多彩
也是它


cd15e569e3957ad69fa2cca00bd61f2a.jpg
明清,千秋亭藻井,故宫博物院。

它是中华民族的图腾
具有刚健威武的雄姿
勇猛无畏的气概
福泽四海的情怀
强大无比的力量


fabae902693f152568da8e92521fdb1b.jpg
唐,鎏金走龙,藏于西安博物院。

它就是
中国龙
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标识


d5a2d5a828369a9da9e9ec223777be6d.gif
飞龙在天 不拘一格

d5a2d5a828369a9da9e9ec223777be6d.gif
中国神话中记载
真龙常常幻化为海鱼和飞鸟
在人间穿梭
轻易不以真面目示人

目前考古学界公认最早的龙的形象
是辽宁查海遗址出土的石堆龙
它横卧在山坡之上
龙头朝向西南
尾部朝着东北方甩去
欲腾空飞舞
距今已有约八千年


1b3fff23fdc93e557c63c8925c14eeee.png
辽宁查海遗址出土的石堆龙。

距今五六千年的红山文化中
出现了更为细腻的龙形玉器
在内蒙古赤峰发现的C形玉龙
便是此时的代表

它梭形细目,鬣鬃飘举
躯体卷曲若钩
似乎正在积蓄力量


8e8f97d322aad54c0b08dfe926677e22.jpg
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龙,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甲骨文中的“龙”是个象形字
头角峥嵘,嘴巴大张
扭动身躯,长尾左右摆
兼具鳄鱼和蛇的形象


3992c58e0a5ff8ae758a1dfd12a01216.jpg
“龙”字的演变。

宋代古籍《尔雅翼》记龙有“九似”
“角似鹿,头似驼,眼似鬼,
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
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
这是人们熟悉的龙的形象


095f45ee737ba8e4f5ad0947fbc4d7d7.jpg
宋,云龙佩,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d5a2d5a828369a9da9e9ec223777be6d.gif
龙行神州 传承千年

d5a2d5a828369a9da9e9ec223777be6d.gif
几千年来
龙的体态变化无穷
体现了华夏儿女
无穷的创造力和无限的生命力
承载了中华民族
源远流长、璀璨多元的文化


045b4b7d7bc872420f536d567c0031eb.jpg
明清,戏珠铜龙,故宫博物院。

孔子问礼于老子
归来对门生说
“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用龙表达对老子的敬仰与尊崇


a05989608a04067a52600a090a040eda.jpg
元,青花龙纹梅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曹植描写洛神之态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成为后世诸多文学作品中
描绘女性美貌的佳句

东晋画家顾恺之
据此创作《洛神赋图》
充满诗意幻想的浪漫意境
成为中国古典艺术的珍宝


6c5d8b74ff3cc23bdc5ac3461160ab85.jpg
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卷(宋摹),藏于故宫博物院。

南朝刘勰所著《文心雕龙》一书
是我国第一部
系统完整的文学理论经典
以“雕龙”喻文字润饰的精湛技艺

问世1500多年来
在文史哲等领域影响深远
时至今日
对这本书的研究被称为“龙学”


49d6db9d09bce1c8d3d68c8bd7ee86e4.jpg
明,闵绳初刻五色套印本《文心雕龙》。

古往今来
龙文化已经融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舞龙灯、划龙舟等文化活动
传承民俗风情
龙纹服装、龙饰手办等文创产品
引领时尚潮流


c62156e7c9b86d39cf5527f751ec1a99.jpg
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的龙年新春特别版“龙墩墩”。


d5a2d5a828369a9da9e9ec223777be6d.gif
龙腾虎跃 生生不息

d5a2d5a828369a9da9e9ec223777be6d.gif
既象征着
五千年来中华民族
自强不息、奋斗进取的精神血脉
更承载着
新时代新征程亿万中华儿女
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
坚定意志和美好愿望


015d084f677e0a0cbcd89d60fbd073d0.jpg

歼-10、歼-16、歼-20
我国自研的战斗机家族
以“龙”为号
不断发展壮大
“威龙”啸天,一鸣惊人

6671米、7020米、7062米
我国大深度载人潜水器
“龙宫”寻宝
持续探索深海
“蛟龙”入水,勇往直“潜”


def7e12060d75a05ab5b5befe1e17e66.jpg
“威龙”歼-20隐身战斗机(左),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右)。

2020年4月23日
由“雪龙”号和“雪龙2”号共同执行的
第36次南极科考凯旋
我国首次双龙探极圆满完成

2023年11月1日
我国第40次南极科考从上海启航
建设第5个南极考察站
中国雪龙前方又是新的出发


a5b92f54652de5eea6b9544eee450d6f.png
“雪龙”号和“雪龙2”号。

阡陌大地上
“瑞龙智行”“龙凤呈祥”
复兴号智能动车组高速飞驰
如金龙起舞


dc53e600f062168bda0668d24aa1a8b0.jpg
河南郑州,悬日夕阳下的陇海铁路。

纵横电网中
“华龙一号”“玲龙一号”
第三代自主核电技术自信创新
为华夏大地点亮璀璨华灯


a631c63db50982058181da801918e126.jpg
海南昌江,“华龙一号”4号机组穹顶吊装。


崭新的甲辰龙年
无论你是否属龙
这一年
生龙活虎、龙马精神
龙腾虎跃、鱼跃龙门
都有你的一番风采


a86064a2cc8d709ce4bdbe5a14e6ad5c.jpg

祝福所有龙的传人
龙腾万里、龙年大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