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地位崇高,深受国人喜爱、崇拜。上林龙母节、富川炸龙节、环江分龙节……在广西,有不少与“龙”相关的节日,各具特色,在新时代下保持着历史的传统风味,承载着各族人民古朴的情感寄托。
上林龙母节:传承孝善美德
在上林县,龙母文化历史悠久。慈母行善救下小龙“特掘”,“特掘”尽孝救万民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龙母节由此演化而来。2014年,龙母节这一特色民俗节庆申报成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2006年起,上林县塘红乡将这一节日赋予仪式感,至今已举办15届龙母文化节活动。
在上林,龙母节一般会持续三天,其热闹程度不亚于过年。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从清晨开始,就有村民陆续带着准备好的三牲、菜花油、香火等祭祀用品,自发赶到石门上“敢仙”(安葬龙母的山洞)祭拜“特掘”和龙母。
节日中,祭祀仪式、师公舞表演和民间竟技比赛等活动丰富多彩。“九龙祭母”仪式作为核心环节,在锣鼓声的伴奏下,九条舞龙同时起舞,追着绣球,做着腾跃、翻滚、盘起、穿插等动作,极具观赏性,深受群众的喜爱。上林县塘红乡石门村的老人们告诉记者,舞龙的人选颇有讲究,一是要求身体健康,二是要求品性慈孝。 ▲九龙祭母舞蹈。上林县委宣传部 供图
随着时代变迁,龙母节的传统“风味”与新时代新事物相互碰撞、融合,慈母孝子教育活动、百岁老人祝寿、百家宴、品壮家五色饭等活动内容不断融入其中,上林县的各大景区也随之推出了节日优惠活动。
近年来,上林龙母节传统民俗活动的影响逐渐扩大,推动了龙母文化和上林旅游业的发展。“我们的活动越办越好,每年都有外地游客受龙母节的吸引而来。”塘红乡石门村支书蓝建忠说。
富川炸龙节:祝愿吉祥如意
“炸龙”是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百姓数百年来过元宵的传统习俗,是当地人翘首以盼的民俗狂欢活动,也是难以割舍的年味情怀。人们通过举办炸龙活动祈求新的一年吉祥如意,幸福平安。据了解,富川“上灯炸龙节”已被列入第五批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上灯是炸龙的前奏,上年度添丁增户的家庭会在正月初十零点到神楼上灯祈福。从正月初十至十五,炸龙活动期间,每条街道都将请出代表各自的神龙,到街道的神楼前进行游街祭拜,每条神龙颜色各不相同,翠龙、黄龙、白玉龙……寓意着吉祥如意、天下太平。当所有的神楼都祭拜完后,备受期待的“炸龙”环节才正式开始。舞龙的队员们携着一条条奔腾飞舞的福龙从火光里“飞”来,龙腾跃起的舞姿,上下翻腾的龙首,与有节奏的锣鼓声配合默契。锣鼓声与鞭炮声齐鸣,人们争先恐后冲进鞭炮火光之中,欢笑声与欢呼声响彻云霄。 ▲鞭炮声与锣鼓声齐鸣,舞龙的队员们情绪高涨。富川瑶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在南宁工作的富川人李先生说:“我们当地有这样一种说法,往龙身上丢的鞭炮越多,龙身被炸得越烂,来年大家就能够获得更多的吉祥如意。”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向富川瑶族自治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了解到,2023年在炸龙节的6天时间内,该县总接待游客量约30万人次。
环江分龙节:祈佑风调雨顺
毛南族人民认为,每年夏至后的第一个辰日,即“龙日”,是水龙分开之日,水龙分开就难得风调雨顺,所以要在分龙这一天祭神保禾。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每年的“龙日”前后,便会举行毛南族最古老、最盛大、最重要的节日——分龙节,以祈佑风调雨顺、幸福安康。2010年,毛南族分龙节列入第三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如今已成为广西十大民族节庆品牌之一。 ▲分龙节仪式场面盛大。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委宣传部 供图
分龙节活动一般持续3~5天。每逢分龙节的第一天,毛南族人民会将精心挑选的环江黄牛牵到被称为纳牛福地的三界庙前,围绕着黄牛进行祈祷唱跳一阵,意在感谢大自然提供的优质黄牛。随后,毛南族“肥套”传统歌舞戏剧展演、撒福禄寿米、演绎毛南族“分龙”民间传说——“五龙布雨”等活动精彩上演。此外,家家户户还会将蒸制好的五色糯米饭摆在神龛上,供奉祖先和农神。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的村民谭先生说:“每年的毛南族分龙节,家家户户早早起来准备贡品,有五色糯米饭、红鸡蛋、鸡、鱼、羊、猪。”
入夜,“万人傩面狂欢”活动到来,人们在文化广场中间点燃篝火,成千上万的人戴上面具围着篝火唱跳。分龙节期间,唱山歌、背篓球、竹竿舞,以及包含同顶、同填、同拼、同背的“四同”等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娱活动成为广受欢迎的环节。传说分龙节是人与龙接触最密切的时节,龙在天上行云布雨、在水里调动风浪,于是下水游泳和划龙舟也成为毛南族人民心中与龙相会的渠道。 ▲分龙节中,“万人傩面狂欢”活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委宣传部 供图
曾到环江体验过分龙节的游客冯先生告诉记者,极具毛南族特色的民俗和仪式神秘而精彩,让他沉浸其中,“希望这些宝贵的记忆和文化能够一直传承下去”。
“每年的毛南族分龙节,家家户户早早起来准备贡品,有五色糯米饭、红鸡蛋、鸡、鱼、羊、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