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萝卜刀”之后 一种名为“烟牌”的东西 又在陆川小学生中流行开来
孩子们翻垃圾桶 到大排档收集,甚至高价购买…… “烟牌”到底是什么游戏 让小学生如此着迷?
网友说:“ 2023年下半年,外甥突然要香烟的盒子。我还以为是拿来做手工,做微型车子、房子。结果,外甥说,拿来做卡片,手上摸着玩。笔者一脸懵逼,有啥好玩的。最近刷抖音,看到网友评论,才明白,这是萝卜刀之后,流行于小学内的游戏。
把烟盒拆了,折成长方形的卡片,然后,摆在地上,用手掌按压翻动卡片,翻起另一面算赢。就跟90后翻小纸牌的玩法一样,换了个工具而已。
孩子玩游戏要善于引导 “80后”家长姚先生说,小学三年级的儿子玩“拍烟牌”游戏,自己并不反对,甚至有时候还加入“战局”,因为自己小时候也玩过类似的游戏。姚先生认为,“拍烟牌”总比整天玩手机强,玩游戏中手势、力度、角度和技巧都是获胜的关键,也是要动脑筋的,只要不影响到正常学习就行。他还表示,自己因为跟儿子玩游戏有了共同话题,亲近了不少。
“我们小时候的游戏丰富多彩,而现在的孩子除了兴趣班就是电子产品。”家长蒙女士的孩子上小学五年级,为了避免孩子去翻垃圾桶,她主动去找抽烟的同事、朋友,帮孩子收集烟牌。
也有家长担忧,小孩子为收集烟牌接近烟民成了“二手烟”的受害者。此外,过早接触吸烟的人及香烟品牌、产品,耳闻目染之下都让孩子有可能过早地成为“小烟民”。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广西婚姻家庭纠纷调解专家库专家刘晓颖认为,游戏和玩耍是儿童的天性,通过游戏孩子们可以建立友谊、认识他人、探索世界。“拍烟牌”是儿童玩耍的一种游戏,但有些孩子为了收集烟盒,甚至去翻肮脏的垃圾堆而获取,这样的方式会增加孩子被细菌感染的风险。在垃圾堆收集烟盒的方式一旦成为习惯,会让孩子的认知无法形成边界感,孩子未来的行为模式或许会容易突破底线,因此家长要做好劝告和教育。
儿童玩烟牌也有可能是受周围环境影响而产生的从众效应。家长要引导孩子玩耍积极的、有意义的游戏,比如引导孩子玩数独、接成语、猜谜语等益智类游戏,或者夹珠子、比赛投篮、贴鼻子等有趣的游戏,让孩子感受到童年的美好。
此外,家长也要学会理解孩子的喜好,参与其中去感受他们的游戏规则,从中了解喜好背后的原因,并加以引导。当然凡事都有度,过于沉迷也不好,在孩子玩兴正浓时,家长宜“疏”而不宜“堵”,如果疏导得好,孩子的兴趣没有消失,亲子关系也更融洽,而且也不影响孩子朋友圈中的人际关系。
内容来源:南宁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