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查看: 52377|回复: 0

[国学] 中华古代文明一脉相承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发表于 2022-10-8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
本帖最后由 杨振高 于 2024-6-16 20:19 编辑

  中国最早的人文始祖是伏羲,因为他创造了伏羲八卦。伏羲的先人燧人氏也应该就生活在雷泽一带,这也印证了华胥踩(雷泽)的大脚印受孕。从大脚印就可以判断:“燧人氏属于比较高大的先人,应该以打鱼为生。中国历史书还记载江西出现过身材高大的野人,而江西属于远古时期百越之中的扬越人生活和定居的区域。”燧人氏就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雷神(或者说燧人氏是雷神之子,火最早出现于雷之中)。中国古书《山海经》以及《淮南子》都记载:“雷泽有神,龙身人头”。中国有记载最早的首领祖先是华胥与燧人氏,中国古书记载:“华胥踩(雷泽)的大脚印而受孕,生伏羲于成纪。”所以华胥也应该出生在江南太湖一带。因为她们都是龙身人首,这些风俗与百越的纹身风俗相同。中国所有的专家都了解错误“成纪”的意思,认为那是伏羲出生的地方。

  中国的燧人氏的祖先是盘古,盘古开天辟地。盘古的后人是天皇氏,天皇氏后裔是地皇氏,地皇氏的后裔是人皇氏,人皇氏的后裔是燧人氏。传说以及史书记载:“盘古的后裔天皇氏出自百越地区。”是指远古时代长江以南洞庭湖至沿海一带南方古越族人分布的地区。所以华夏的远古中心(史前文化政治中心)应该在江南吴越(太湖)一带。江南太湖古称震泽,考古发现的庞大吴越地区远古时期的各个遗址,如桥头遗址、夸湖桥遗址、良渚古城等就是中华文明最好的证明。《山海经》也记载:“雷泽在吴西(吴地的西部)”。

  庄子所说的:“古者民不知衣服,夏多积薪(柴火),冬则炀之(冬则点火取暖),故命之曰‘知生之民’。“知生之民”其实就是燧人氏发明人工取火,教人熟食、取暖,结束了远古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使人类与禽兽的生活习性进一步区别开来,人工取火也使得中国古人战胜寒冷,开创了古中国文明,所以燧人氏成为古中国的氏族首领。古书《淮南子.览冥训》还记载:“夫阳燧取火于日,方诸取露于月,天地之间,巧历不能举其数,手徵忽怳,不能览其光。然以掌握之中,引类于太极之上,而水火可立致者,阴阳同气相动也。”“阳燧取火于日”就是指燧人氏取火是因为看到了太阳,所以才有取火的灵感;或者说在白天才有取火的灵感。古书《尸子》记载:“燧人上观辰星(即心宿),下察五木,以为火也。”证明一万年中国的祖先燧人氏以及伏羲以及开始观察宇宙、记录天文应用于地球之中(现实之中)。

  大部分古生物进化学家都认为是雷电击中树木以及火山喷发导致的深林火灾给了人类用火的灵感。我认为也是因为火山喷发导致的深林火灾以及雷电击中树木导致的森林火灾驱赶以及烧死了大量野生动物,而我们人类祖先就是闻到烧焦野兽的香味、吃了刚刚烧焦的野生动物的美味才知道了火的好处。而古人类是用石头、木头作为工具,燧人氏等人类祖先可能就是因为打磨石器或者用石头砍伐、修理木头的时候干木突然起火才有钻木取火的灵感(个别所谓的史书记载“钻木取火“的起源是燧人氏看到了像一种鸟拼命啄燧木突然起火,所以才有钻木取火的灵感)。
当然还有研究者认为:“燧人氏的妻子是弇兹氏。”我认为弇兹氏与华胥氏有可能是同一个人,因为她们都是姓“风”。而且史书记载华胥氏人首蛇身,神话传说弇兹氏是人首蛇身,而一些古书记载以及个别历史古墓壁画伏羲与女娲也是人首蛇身,所以更加肯定弇兹氏与华胥氏出自龙蛇崇拜的古越族。当然,中国远古时期应该有两个弇兹氏,一个是燧人氏的妻子,一个应该是黄帝的妻子。黄帝的妻子弇兹氏应该就是嫘祖,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女首领。约生活于前仰韶-大地湾文化时期(距今6584--6374年),她发明了用树皮搓绳技术。弇兹氏(嫘祖)发明的绳索有三种:单股的绳称作“玄”,两股合成的称作“兹”,三股合成的称作“索”(又作素)。所以古书《淮南子》才记载:“黄帝执绳而制四方”。中国的古代神话传说还把弇兹氏称之为女帝,又称玄女,玄帝。《龙鱼河图》载:“黄帝摄政时,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砂石子,造立兵仗刀戟大弩,威振天下,诛杀无道,不仁慈。万民欲令黄帝行天子事,黄帝仁义,不能禁止蚩尤,遂不敌。黄帝仰天而叹。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制伏蚩尤。”证明“黄帝之所以能够执绳而制四方”,是得到了其妻子弇兹氏(嫘祖)的部族支持。弇兹氏有三大分支:一为大鵹,二为少鵹,三为青鸟。而史书记载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两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山东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西部若水。”玄嚣就是少昊,名“挚”,黄帝分封玄嚣到山东为中心一带成为上古时期东夷族首领。而玄嚣号青阳氏应该就是青鸟。弇兹合雄氏以玄鸟为图腾,其三大族系合称“三柯氏”,也称三青鸟氏。这些与玄嚣的东方夷人的图腾是相同的。弇兹合雄氏以燧人弇兹为始祖,尊称他为“伊萨姆”,或“伊萨姆那”,各分支的首领则称“耶劳”。而且后来的贵族分封以及民族迁移与融合,他们还诞生了西部与北部的游牧民族,这些和古书《山海经》记载:“羌戎与北狄出自黄帝的后代是相同的。”这与验证了华夏先民刚开始图腾崇拜是龙蛇,而后有一部分古越人不断北上或者分封迁移融合了山东为中心的一带夷人,他们图腾崇拜却是大鸟(玄鸟)。
  弇兹氏从字面了解就是出自弇兹山,而燧人氏的妻子弇兹氏的弇兹山应该就在江南一带。而随着后来三苗迁移到西部的三危地区,西部有多了一个弇兹山。相传:“弇兹氏发明了用树皮搓绳技术。”其发明的绳索有三种:单股的绳称作“玄”,两股合成的称作“兹”,三股合成的称作“索”(又作素)。”
    当然,绳子的发明在女娲的时候已经出现,绳子不仅为后来的“结绳记事”创造了基础,绳子还可以制造衣服,还为其后代伏羲制造渔网捕鱼**了物质基础。当然,绳子还有很多用处,如武器、马鞭,攀登的铺助工具等等。
  燧人氏生伏羲,伏羲继承燧人氏为古中国氏族的首领,伏羲根据其祖先燧人氏传授的天文知识结合天地万物创立八卦、用其先人发明的绳子教民作网用于渔猎,同时教民驯养野兽(家畜)。变革婚姻习俗,倡导男聘女嫁的婚俗礼节,结束了长期以来,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原始群婚状态。伏羲始造八卦其实就是最早的文字,古人常说仓颉造字,其实最早造字的是伏羲,或者说:“仓颉根据伏羲八卦而得到灵感创造出了文字。”文字的出现取代了以往结绳记事的形式。伏羲还发明陶埙(陶埙是一种土陶乐器,所以伏羲是陶瓷之祖)、琴瑟等乐器,创作原始的乐曲歌谣(音乐之祖)。

  中国考古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以及新石器时代甚至奴隶社会时代有很多陶瓷都是用绳子打过才烧成的,这些手艺应该就是出自伏羲与女娲或者伏羲与女娲的后代。听说女娲还发明了笙簧,就是萨克斯风的祖先,“笙”与“萨”是同音,都要使用簧片,说不定是古代的东方游牧民族把笙簧带到西方才演化出萨克斯风。笙簧都是用竹子做的,竹子主要生活在中国的南方,而江南的丝竹乐器是最有名的。所以女娲应该也是出生在江南一带。所以华夏的文明最少要上推五千年,而原始艺术品(陶瓷)以及乐器的出现最少也要上推五千年。

  女娲与伏羲共同为古中国部落首领。中国远古时代有“女娲造人”传说“。《女娲造人》原文: “俗说开天辟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做人。剧务(劳务繁重),女娲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縆人也。”我认为“女娲造人”有两层意思,一是女娲是当时的部落首领之一,当时女娲的子民、子孙有些人学坏,女娲费了很多心思教育他们都不能够让他们学好,所以女娲就用其祖先发明的绳子鞭打教育他们,这就是“剧务(劳务繁重),女娲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縆人也。”的意思。女娲用黄土(粘土)捏人,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女娲捏的人是泥人(艺术品、陶瓷的前一道工序),女娲捏了很多泥人后感觉很劳累,所以用她母亲发明的绳子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用手捏的人手工艺就比较好,就是所谓的贵手工艺品,所以传说才会记载“故富贵者,黄土人”;而用绳子拉出来的人就简单粗糙,手工艺就比较差,所以就比较便宜。所以传说才会记载“贫贱者,引縆人也”。

  中国远古神话传说还有:“女娲补天“这个成语。《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冒浸出来的洪水。”远古时代的冀州并不是指北方的冀州,黄帝时期的冀州是指“中国的中部”,应该是黄河中游的河南,后随着气候变暖,黄河中游洪水泛滥,到了商朝的时候大量大象生活和居住在中国黄河中游的河南,所以后来河南才称之为豫州。而由于远古时期战乱以及洪水泛滥、河南人大量向河北迁移,所以河北变成了冀州。《吕氏春秋》记载:“以前的豫州在河水和汉水之间”,就是黄河与汉水之间。《书·禹贡》记载:“荆河惟豫州。”荆就是指向湖北一带,而荆河就是指湖北境内的河流。所以远古时期的河流与地名一样是随着人口迁移不断的更改、迁移。当然,古豫州最大的时候包括河南省的大部,以及山东省西部和安徽省北部的一些地区。更加远古的有巢氏以及神农时期的冀州还应该继续往南推(退),有可能在安徽省北部淮河一带,因为从考古发现的中华文明是从东南不断的往北迁移的。《淮南子.地形》篇说:“九州中的正中冀州曰中土”。“女娲补天”我认为就是“远古时期江南一带出现了大火山喷发导致大地震,而大地震又导致山川河流的阻塞形成大洪水,大地震与大洪水之后野禽猛兽又出来危害人间。“古人称大地震为”天崩地裂“。所以华夏民族当时的首领女娲才会:“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浸冒出来的洪水。”五色石代表各种石头填补大地震造成的裂痕,芦灰在远古时期听说是起到像水泥一样的凝固作用。

  有史书记载:“伏羲和女娲都是华胥氏(弇兹氏)所生。”也有远古史料记载:“伏羲是娶另外一个氏族的女子女娲结成夫妻。”史书记载:伏羲与女娲两人一起保护与教育华夏的先民,使得华夏先民繁荣昌盛、不断进步。所以华夏先民把伏羲与女娲称之为华夏民族人文的先始。史书还记载:“伏义(伏羲或者伏羲的后代)尝百药而制九针”。所以伏羲(或者说伏羲的后代)才是中国医界医药学、针灸学之始祖。而伏羲后代的后代神农氏尝百草应该是跟其祖先所学的,神农氏把伏羲的医学发扬光大。
    中国在远古时期淮河一带还有一个氏族领袖是有巢氏,有巢氏看到鸟儿在树上建巢而居于是有了灵感,教育人们在树上建巢居住,所以有巢氏让中国古人脱离了像野兽一样的洞穴居住生活,不仅逃避了大量野兽的袭击,还逃避了洪水的冲击。中国从淮河以北远古时期的先人之所以崇拜鸟,我想就是因为“鸟教会了当地人上树建巢,而且能够上下树自如的大型动物就只有鸟”。黄帝时期的弇兹氏夷人的图腾信仰是鸟,所以弇兹氏应该出自有巢氏。
  神农氏是中国远古时期部落联盟的首领,他不仅尝百草,还发明农业,所以神农氏继承伏羲氏(包牺氏)成为了各个部落的首领。史书《易.系辞下》记载:"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砍)木为耜(犁),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逸周书》记载:"神农之时,天雨粟(天下粟雨),神农遂耕种之;作陶治斤斧,为耒耜徂耨,以垦草莽,然后五谷与助,百果藏实"。史书《白虎通》:"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而耒耜的发明和五谷的种植在考古中均得到证实,所以第一代神农氏才是中国农业的祖先。

  《淮南子》记载神农氏:"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路史.外纪》亦云:“炎帝神农氏"磨蜃鞭茇,察色,尝草木而正名之。审其平毒,旌其燥害,察其畏恶,辨其臣使,厘而三之,以养其性命而治病。一日间而七十毒,极含气也。"于是有些人就把神农氏当成炎帝,其实我认为他们是两个人,但是都是出自伏羲与女娲的氏族。神农氏应该是炎帝的祖先,炎帝尝草木只不过是学其祖先神农氏的医药知识,因为当时还没有文字记载,所以医术与中草药的知识只能够在旁边教的同时让他身体力行(口传心授)。中国先民把燧人、伏羲、神农作为“三皇”。

  神农氏经历了很多代之后,生了几个儿子,其中一个儿子取名少典。《史记》记载的那一代炎帝与黄帝就是少典所生。因为炎帝是神农氏的后代,证明炎帝的父亲少典是神农氏的后人,少典应该被分封到别的地方成为部落首领,没有继承正统的部落首领位置,所以史书才会记载:“轩辕(黄帝)之时,神农氏世衰。”炎帝与黄帝都是出自同一个祖先燧人氏与华胥氏、伏羲与女娲。传说姜姓部落的首领由于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称为炎帝(懂得用火证明炎帝是燧人氏的后代,所以他们是一脉相承的,既懂得用火又懂得医药治病)。史书《国语.晋语》记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女娲的外家),生黄帝、炎帝。少典把把炎帝分封到姜水流域,黄帝分封到姬水流域,所以史书记载:“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姓,炎帝为姜姓。黄炎二帝用师以相济也(用军队相互救济),异德之故也”。

  史书记载:“黄帝者,名轩辕。少典之子,始姓公孙(从周朝制度我们就可以知道:“国君一般由嫡长子继位,即位前称为太子,其他的儿子便称为公子,公子的儿子则称公孙。他们的后代便有不少人便以公孙为姓)。从第一代炎帝开起姜姓部落共有九代炎帝(远古时期的首领的后代为了纪念祖先所以很多代都取先人首领的名字),炎帝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传位五百三十年。

  炎帝经历了很多代的同时,黄帝也经历了很多代。《史记》记载的那一代炎帝就是与黄帝争天下的榆罔。《史记.卷一.本纪第一.五帝》记载:“轩辕(黄帝)之时,神农氏世衰(少典的父亲那代古中国氏族首领神农氏开始衰落)。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黄帝)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东方九黎部落首领蚩尤最为暴(不服),帝莫能伐。炎帝(榆罔)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榆罔)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榆罔失败,归顺轩辕)。炎帝的另外一支的后人蚩尤作乱,不用黄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现在绝大部分的研究者认为是现在的河北张家口市的涿鹿县,我认为这是胡扯!(一个以河南、陕西、山西南部以及河北南部为中心的炎黄集团与一个以山东、江苏、河北东部为中心的九黎集团对决既然跑到千里之外接近北京与内蒙古的北边决战,不是胡扯是什么?)黄帝时期的“涿鹿”应该在河南、山东与河北三省交界一带。据科学家考证,早在3千多年前,中国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就有麋鹿。所以逐鹿中原的大决战应该发生在中原地区。黄帝不仅继承融合了炎帝,还打败蚩尤,最后征服四方的各个诸侯王,《银雀山汉墓竹简.孙子兵法》中记载说:(黄帝)南伐赤帝,东伐青帝,北伐黑帝,西伐白帝,“已胜四帝,大有天下”。黄帝是中国历史上有详细记载的大统一的帝王或者说部落首领,他的城邑只有长宽各500米,而且是不规则的正方形。这不是胡扯和笑话是什么?
《史记》还记载:“黄帝北逐荤粥(匈奴的前身),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从史记记载:“黄帝与诸侯合符釜山”。就可以知道:“黄帝之邑“涿鹿之阿”有可能在河北省保定市一带。”因为河北省保定市有一个釜山,相传黄帝在此发明了舟车,伶伦在此制乐器作五律制十二钟,至今釜山尚存嫘祖洞、黄帝藏兵洞、伶泉(俗称灵泉)、伶祠、伶伦调音的乐坪等传说遗址,且在《保定府志》、《涿州志》均有记载。“合符釜山”的意思是说:“各个诸侯拿出印符在釜山结盟,各个诸侯推举黄帝为部落首领” 。
    黄帝娶西陵氏之女嫘祖为妻,嫘祖发明了养蚕,史称嫘祖始蚕。黄帝和嫘祖(雷祖)生长子为玄嚣,次子昌意。黄帝征服了东方的蚩尤九黎,于是把长子玄嚣(少昊)分封到东方为“九黎”首领。玄嚣迎娶凤鸿氏女子为妻。传说少昊部族内有20多个以鸟为名的部落,如凤鸟氏、玄鸟氏、伯赵氏、青鸟氏、丹鸟氏、兹氏(华胥氏)族的后人、祝鸿氏等。玄嚣(少昊)把东夷之地治理得很好,

  昌意德劣,黄帝降昌意居若水,专家说若水是四川的北部雅砻江与金沙江一带,我认为黄帝时期的若水有可能在甘肃与四川交界一带,因为《山海经》中记载的若水,在流沙之东。昌意娶蜀山氏女昌仆为妻(应该是蜀地原住民一个首领的女儿)。昌意的后人颛顼(高阳氏),是远古时期的五帝之一,也是华夏人文始祖之一。黄帝去世,长子玄嚣(少昊)继承远古中华的王位,颛顼辅佐少昊有功,封地在高阳,故号“高阳氏”。玄嚣(少昊)后期骄傲自满,东方的九黎遗民又开始蠢蠢欲动。史书《国语》说:“少昊之衰也,九黎乱德,民神杂糅,不可方物。颛顼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使复旧常,无相侵渎,是谓绝地天通。”证明黄帝的孙子颛顼(高阳)继承玄嚣(少昊)成为远古时期中国的王,炎帝的后裔共工氏不服,颛顼打败与其争夺帝位的共工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 ,始都穷桑。

  “共工氏”,有学者认为他是中国远古时期的中国首领之一。《国语.鲁语上》记载:“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故祀以为社。”有所谓的专家学者把“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变成“共工氏之霸九有也”!其实是错误的。共工氏是炎帝的后代,他的灵位之所以能够成为九州的伯(伯爵的地位),不仅是因为他是炎帝的后代(王族的后代),更是因为他有个才能出色的儿子与孙子“后土”,后土是黄帝时期的能臣其后代也是帝喾的能臣,后土与其后代帮助黄帝与帝喾平定九州(尤其是在农业、水利方面非常出色)。所以一些所谓的文献也把共工的父亲祝融变成三皇之一的祝融氏。
  祝融,号赤帝,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火神、南方神、南岳神、南海神、夏神、灶神,五行神之一。祝融是炎帝的后代,其去世之后被封为赤帝。共工是祝融之子,《山海经.海内经》记载:“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訞,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江水乃处东方九黎之地,淮河下游支流,从北向南流入淮河),祝融生共工。”《山海经.大荒西经》补充:“颛顼生老童,老童生祝融。”一些专家觉得疑惑说:“可见祝融又为炎帝之裔,又为黄帝之裔。”其实老童是生重黎,重黎是帝喾高辛氏的“火正”。“火正”是远古时期五行官之一(金木水火土),是祭祀火神,管理火政的官职。祝融是火正的化身,所以个别史书才会把位居火正的职位的人当成祝融。

  远古时期洪水经常泛滥,中国的长江中下游以及黄河中下游陆地上水处十分之七,陆地只占十分之三。从颛顼传位到尧时期,共工的后代共工(名字与其祖父相同)用围堵以及在山川之中建坝拦截洪水治理水害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尚书.尧典》是最早记录共工的文献资料,尧帝问大臣们:“善于处理我们政务的是谁呢?”大臣驩兜说:“啊!共工防救水灾已具有成效啊。”尧帝说:“唉!他花言巧语,阳奉阴违,貌似恭谨,而气焰很高”。古书《管子.揆度》记载:“共工之王(共工之所以被分封为诸侯王),水处什之七,陆处什之三,乘天势以隘制天下。”这句话也可以了解为共工治理洪水的王牌是‘乘天势以隘制天下’。
  史书记载:“共工采取其心腹相柳(相繇)的计谋‘想用拦筑的洪水与颛顼争王位’(用水攻或者决开水坝),没想到反而危害天下,上天不帮他,人民也不帮他,最后自取灭亡。”《国语.周语下》记载:“昔共工弃此道也,虞于湛乐,淫失其身,欲壅防百川,堕高堙庳,以害天下。皇天弗福,庶民弗助,祸乱并兴,共工用灭。其在有虞,有崇伯鮌播其淫心。称遂共工之过,尧用殛之于羽山。”意思是说:“共工沉湎于享乐,在肆意胡为中葬送了自身,还准备堵塞百川,坠毁山陵,填塞池泽,为害天下。皇天不赐福给他,百姓不帮助他,祸乱一起发作,共工因此而灭亡。在有虞氏时,崇地的诸侯鲧肆意胡为,重蹈共工的覆辙,尧在羽山惩治了他。”当然,共工灭亡后,其后代共工国还在,《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有禹攻共工国山,杀其臣相柳。”所以相柳在《山海经》中成为了恶蛇的化身。《山海经.海外北经》记载:“相柳(相繇)蛇身九头,食人无数,所到之处,尽成泽国”。《列子.汤问》记载了“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故事:“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辰星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其实这个故事是夸张的比喻手法!”“共工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意思就是“共工命令他的将士将拦截在不周山峡谷的巨大洪水放出来,所以造成巨大的水灾与冲击,就好像天崩地裂、撞蹦了不周之山一样”。
  “九黎”在远古时代是一个部落联盟,有研究者认为他们居住在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以及长江流域一带。即山东、河北、河南、江苏地区。九黎以蚩尤为首领,蚩尤有八十一个兄弟,都是东方九黎酋长,蚩尤是大酋长。蚩尤与末代炎帝一样都是脾气暴躁而都长有一双牛角(戴牛角),所以蚩尤应该是末代炎帝的后代或者兄弟。蚩尤与同母弟八人,连其自己在内共是九人,均姓黎氏,号称“九黎”。而后来的三苗就是“九黎”的后代,尧帝的长子丹朱被降处于三苗地区成为三苗首领。所以九黎(苗族)的首领不仅有炎帝的后代,也有黄帝的后代。
  颛顼去世,帝喾继承远古时期中华的帝位,帝喾高辛氏,黄帝之曾孙。高辛父曰蟜极,蟜极父曰玄嚣。帝喾娶陈锋氏女,生放勋。娶娵訾氏女,生挚。山海经《大荒南经》记载:“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所以所以《山海经》记载的羲和乃帝俊十个王子的母亲(十个太阳之母)。后羲和变成了古人记载的太阳之母。《山海经》还记载:“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所以《山海经》的常羲乃帝俊的十二个公主的母亲(十二个月亮之母)。后人将常羲记载成为月亮之母。而“嫦娥”应该就是常羲的女儿之一。帝俊我认为其实就是尧帝的父亲帝喾。《尚书》记载:“尧帝克明“俊”德,以亲九族”。而帝喾“历日月而迎送之”也和帝俊的时候记载的日月轮流值班相同。后来尧帝任命其母亲“羲和”家族的四个大臣羲仲、羲叔、和仲、和叔管理和测量东、南、西、北四方的太阳、完善历法,敬顺昊天,数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所以后人把管理测量太阳的四个大臣合称“羲和”。
  中国远古时期有个很著名的神话故事叫《后羿射日》。《淮南子.本经训》记载:“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十日并出证明了帝俊与帝喾是同一个帝王,都有十个王子。《山海经.海内经》记载:“帝俊赐羿(后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 后羿于是成为了当时最著名的将领。“后羿射日”我想就是当时有十个诸侯国的王出来争天下、搞得民不聊生,舜帝于是派后羿平息十个诸侯国的叛乱。后羿还为天下铲除了六害(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最后被其徒弟逢蒙杀害。史书记载:“逢蒙学射于后羿,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己,于是杀羿。”而后羿的妻子就是嫦娥,所以后羿有可能是舜帝的姐夫或者妹夫。
  嫦娥,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人物,又名恒我、姮娥、常娥、素娥,后羿的妻子。后人传说“后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嫦娥因偷吃了不死药而飞升至月宫”。当然这只个神话传说。我认为嫦娥并没有偷什么不死药,因为世界本来就没有不死药!所以是一些古代的所谓专家学者诬陷嫦娥。商朝卦书 《归藏》记录了“嫦娥奔月”的最原始版本,《归藏》是《三易》之一,与《连山》、《周易》统称为易经《三易》。然而《归藏》失传已久,“嫦娥奔月”仅存秦简《归藏归妹》两支残简。上面记载:“昔者恒我(嫦娥)窃毋死之(缺失)奔月,而攴占(缺失)”。的这句话的翻译成现代话就是:“以前嫦娥以没有为后羿殉情(窃毋死,就是“苟且偷生”的意思)而觉得窃耻,最后只能够奔月一个人过。
帝喾崩,而挚代立。帝挚立,不善(不善于治国),而弟放勋立,是为帝尧。帝尧的时候,也经常发生洪水,《史记》记载:尧对大臣们说:“嗟,四岳,汤汤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有能使治者?”大臣皆曰:“鲧可。”尧曰:“鲧负命毁族,不可。”岳曰:“异哉,试不可用而已。”尧於是听岳用鲧。九岁,功用不成。《山海经.海内经》记载:“洪水滔天。鲧窃帝(尧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尧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

  鲧是颛顼的后人,禹的父亲。《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记:“禹父鲧者,帝颛顼之后。鲧娶于有莘氏之女,名曰女嬉。禹出生于高密,家于西羌,地曰石纽。”大禹的祖母蜀山氏女昌仆有可能有古羌人的血统。“羌”字从字面来说就是人与羊的结合,古羌人就是古代的牧羊人,而华夏的先祖是出自生活在雷泽地带渔猎的雷神后人燧人氏以及有巢氏的崇拜鸟图腾的夷人弇兹氏(华胥氏),古羌人应该是出自伏羲氏族的一个分支,因为“羲”字头部也是一个“羊”字。当然,“羲”字还有另外一层的意思就是“太阳”,羲阳就是太阳的别称。
  《史记》记载:尧帝的时候,其长子丹朱不成才、不长进(顽凶),所以尧帝想把王位传给有德又能力出众的人。有大臣推荐舜,尧帝于是观察和考验舜,把两个女儿(娥皇与女英)嫁给舜,最后看到舜既有德又能力出众,于是把王位禅让给舜,是为舜帝。舜帝又称虞舜,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桥牛,桥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帝颛顼,颛顼父曰昌意。
  禹是鲧的儿子,黄帝的玄孙,舜帝任命其治理中华的水患,禹乃与益、后稷奉舜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于沟淢. 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禹后继承帝王,鼎定九州,其后代“启”建立夏朝。
  著名的蜀地三星堆遗址距今已有3000至5000年,出土了世界上最早、树株最高的青铜神树。高384厘米,三簇树枝,每簇三枝、共九枝,上有27果九鸟,树侧有一龙缘树逶迤而下。有专家具推断可能为古神话传说中“扶桑树“。其实我认为那也是中国的祖先的图腾“中华神树”,有巢氏以及黄帝时期弇兹氏都是信奉鸟的图腾,而黄帝的后人玄嚣(少昊)的族人东夷人图腾信奉也是鸟。最早的东夷人应该是从江南北上与当地人融合,最后成为炎帝的一个分支部落蚩尤九黎,黄帝融合炎帝与九黎后,东夷人就是华夏人。所以树成为了中国的神树。三星堆出土世界上最早的金杖,长142厘米,直径2.3厘米,重700多克,上有刻划的鱼、鸟纹饰。这也是中国祖先最早的信仰标志,鱼是出自燧人氏,鸟是代表华胥氏。所以三星堆文明也是出自中华文明。当然中国的正统祖先燧人氏还是出自雷神的后代龙蛇的化身,所以龙蛇也成为中国的图腾。龙与人结合其后代伏羲和女娲就是蛇尾人身。而三星堆遗址的铜器铸造地出土的容器的纹饰与古越人的龙蛇纹身相同。

盘古与燧人氏是华夏有记载的祖先,而从黄帝开始中国进入中央集权制王朝,“华”既是太阳的光华也是月亮的光华,而夏朝的“夏”甲骨文的组成是龙头人身蛇脚,金文是上部两个人护着一个鼎,下部是一个戈。而传说黄帝发明了大夏,而《史纪>记载从黄帝开始一直到夏、商、周、中华文明都是一脉相承。而从远古开始到黄帝时期中华文明也是一脉相承的。“华夏”还有一层意思就是“纪念华夏的祖先华胥以及大家都生活、工作和居住这这个太阳和月亮照射的大夏之中的意思”。中华文明发源于江南一带,刚开始中华的祖先是从事捕渔打猎生活(从龙的由来以及就可以知道),后从事畜牧、鱼猎生活(如伏羲等);最后既有人从事捕鱼、打猎,又有人从事放牧,还有人从事农耕等生活(如神农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