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查看: 52419|回复: 0

[玉林文化] 百年古桥相互守望,见证玉林“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兴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13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河北廊坊

中国自古以来有“居有水则灵”的说法。有水的乡村,总会给人一种秀灵之气。在兴业县龙安镇腾冲村,有一脉江水从村边翩然而过,可直达现在的福绵船埠。在很久以前,腾冲村就因这条江而兴旺起来,周边不少的村民开船到船埠拉盐回来贩卖。为此,这里还曾建起了一个码头。


因为商业兴旺,行人繁多,在清代时期,这条江上建起了两座石板桥:镇安桥、叉江桥,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近日,记者跟随玉林师范学院组织的考古团队探访了这两座古桥。



镇安桥曾于光绪年间重修

经腾冲村而过的大江,是兴业县鸦桥江的一段。横跨鸦桥江的两座石板桥,一座叫镇安桥,一座叫叉江桥。其中,镇安桥至今仍是腾冲村和周边村庄出行的主要通道。这座石板桥宽约两米,长约30米。和一般的古石板桥一样,没设置护栏,透着原始、古朴的气息。



88b660763375f2fea68b32dd33deee85.jpg
镇安桥。

镇安桥桥面的石板仍是原来初建时留下来的,石板表面平整光滑。整座桥共有三只桥墩,每只桥墩都相当的宽大。在现场,玉林师范学院组织的考古团队队员测量了一下,发现每只桥墩高4.27米,桥孔的宽为6.9米。由此可见,当时建桥时工程量不小。


在镇安桥的中央位置,立有一块石碑,上面写着重修时间:“光绪丙子二年”。如此算来,镇安桥距今至少也已有100多年。


在村民的眼中,镇安桥有一个“神奇”之处,它虽然没有设置护栏,但很少发生过事故。即使有时车掉到江中,司机也平安无事。腾冲村的村委副主任何昆说,有一次,一名新手司机开着货车途经镇安桥,因一时紧张,车头掉出桥外。好在桥面一块石板上面有一块凸起的小石块,给后面的车轮增加了阻力,使得车身大部分还在桥内,司机也最终顺利跳出驾驶室。


“在以前,兴业蒲塘、洛阳等乡镇村民到龙安镇时,都是走这条石板桥的。”龙安镇综治办副主任张龙友说,他还记得附近村里老一辈人说过,原来在桥头边上还有三株大松树,树围相当粗大,两个成年人都合抱不过来。大松树下还设有石凳,无论是到龙安赶集的村民,还是挑盐的盐贩,过镇安桥时都会在此稍作休息,然后再继续赶路。



叉江桥设计颇具特点

在镇安桥的上游,距离镇安桥大约有200米处,便是叉江桥。叉江桥比镇安桥要稍小一些。而且桥面上石板的铺设也有所不同,一侧是石板,另一侧是由两条石条构成。“据老一辈人说,这条桥与镇安桥是同时开工建设的。”何昆介绍道。



5f39648187417ab6f7765360b3c11cc1.jpg
叉江桥。

在桥面上的一处,被换上了新的水泥板。何昆说,这是由于原来的石板出现了缺损,村民们用新的水泥板补上。这座桥虽不是主道,但由于它连接着江两边的农田,村民耕作时,仍时常要经过这里,再加上它年代久远,村民们也有意识要保护这座古桥,在几年前就先后出资对这座桥重修过几次。


叉江桥的桥墩与镇安桥不同,整个桥墩的形状,像一只斧头。一头是尖刀状,另一头则是长方形状。尖刀状的一面在上游。“它其实就是船形结构,只不过是它的形状更长、更尖。”同行的玉林师范学院原党委办公室主任、副教授王国林介绍,这样的设计,可以增加石板桥的防洪功能。因为它的船形体越长、越尖,一遇洪水,可以更大程度地减小洪水的冲击力。



f028f60b7a21cefe7e2d462139b04b02.jpg
叉江桥桥墩船形体部分像老鹰形状。

站在高处看,桥墩船形体部分有点像老鹰的形体。在“老鹰”的头部,还雕刻着“眼睛”“耳朵”,相当逼真。“在古代,鹰是一种镇邪、驱魔的动物。”王国林说,在古代战争时,鹰因其飞高、视远、迅猛,可在侦缉传递情报等发挥重要作用。所以,桥墩设计成老鹰的形状,在古人看来,可以起到镇邪、驱魔的作用。


走到桥底下,在最中间的桥拱下,可以看到一条石柱打造的小型水坝,上面凿有流水孔,像一把梳子。另一名同行者、腾冲村党支部的纪检委员滕宗林说,桥底下面原来是打有松木桩的,几年前,还有人捞出过几根木桩来。


滕宗林介绍,原来在叉江桥附近还有一个茶亭,所以叉江桥附近的农田叫茶亭垌。“茶亭是专供过往的行人和商人休息的,附近的村民还设置了茶缸,每天煮好放到亭子里 ,供过路人饮用。”



玉林“海上丝绸之路”兴旺的见证

镇安桥和叉江桥还是玉林“海上丝绸之路”兴旺的见证。据玉林史料记载,玉林是我国最先开拓海外贸易、文化交流“海上丝绸之路”的内河与海洋对接的关键路段,船埠则是玉林重要的商贸集镇之一。


“原来在镇安桥旁边,还建有一个码头。龙安甚至蒲塘等乡镇的盐商,就是从这里开船到现在的福绵船埠批发盐和其他货物回来的。”站在镇安桥上,何昆指着镇安桥上游100米处告诉记者,原来的码头就是在这里。以前的大盐商一般都是开船直达船埠,他们从这里出发,返回时也是在这里上岸。如果是小盐商的话,则一般选择陆路,用扁担挑回来。但无论是水路还是陆路,都必须经过镇安桥。所以,原来的镇安桥是非常热闹繁忙的。


据《玉林市志》记载,1939年玉林乡村商业网店统计,当时玉林县各地乡村有商业网点535个。而这些乡村商业网点,大多就是倚借水路而建立起来的。腾冲村和附近的村庄,就倚借着鸦桥江这一条江水,兴旺一时。如今,这些村庄还倚借这条江水的哺育,拥有大片肥沃的土地。


如今,这两座古石板桥,互相守望,共同诉说着腾冲村的光阴故事,也记载着龙安的历史沧桑。它们是腾冲村的乡愁,抒写着百年来腾冲村乃至龙安人的勤劳和智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