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绑定手机
|
现在的北流陵城小学大门对出的一段街道,旧时人们习惯称为“火烧街”。究竟“火烧街”之名是始于哪个朝代,又是何人命名,历史没有记载,无从考证。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就是这一段街的店铺经常发生火灾。原来这条街两边的店铺都是木板屋,房屋低矮,街道很窄,只有四、五米宽,每逢“街日”(与圩日相似),来这里做买卖的人特别多,生意颇为兴隆。但是,由于当时人们的防火意识不强、灭火工具落后,一遇火灾便措手不及,全街都有被烧毁的危险。这条街自清代至民国期间,曾经被大火吞没过好几次。
清同治五年(1866年)正月初八黎明,西门失火,毁房七十多间,损失惨重。民国二十四年十月初二,一场大火又把这条街好几十间商店住房烧个精光。以后这里每年都有或大或小的火灾发生。
(资料图,与文章无关)
在那时,曾有一首“火烧联益又复来”的山歌绰头在当时百姓口中传唱。火烧街曾有一间名叫“联益”的商店,一次火灾把“联益”烧毁后,又有人在原“联益”的旧址建起一间新商店,取名为“福来”。这是无意的巧合,但人们把它神秘化了,认为以后火灾又会复来(福来),“火烧街”是天意使然。命运不好的人 ,想避也避不了。迷信的传说,山歌的传唱,“火烧街”之名,从古传到今,远近闻名,老幼皆知。
解放后,由于人们的防火意识提高,设立了消防队,消防设备又比较先进。房屋建造用木材的占比越来越少,因为,虽然有几次火灾发生,都能及时扑灭,没有引起大的火灾。火灾也慢慢变少了。“火烧街”之名逐渐在人们的记忆中淡忘,仅是历史的名词罢了。(文:张一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