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记者从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疫苗专班获悉,根据国家统一部署,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广西于10月9日正式启动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并实施居民免费接种政策,已全程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满6个月的18岁以上人群均可接种。 “加强针”正式开打,现场有序开展接种
10月9日下午,记者在江南区福建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疫苗接种点看到,现场已经有市民排队,正在有序地等待接种加强针。 10月9日下午,在江南区福建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市民正在现场接种”加强针”。
“没有特别的感觉,很快就打好了,打完心里踏实多了。”在现场,一名刚接种加强针的市民告诉记者。 市民排队等候接种“加强针”。
涂先生是某企业外派国外的员工,本月16日就要到国外的工厂上班,当天他接到接种通知后马上赶到接种点,成为区内第一批接种加强针的市民,“前面已经接种了两针北京科兴的灭活疫苗,今天打加强针,没有不适,要去的某国疫情比较严峻,打完加强针出国也不害怕,感受到祖国的强大。”涂先生感慨道。 本月16日准备前往国外务工的涂先生接受记者采访。
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梁宏也在现场接种了加强针,梁医生坦言,医护人员属于感染高风险人群,及时接种加强针,既是保护自己也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 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梁宏接受记者采访。
以两类重点人群为主,相关人员“应接应种”
据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所副所长邓秋云介绍,本阶段可用于实施加强免疫接种的疫苗有:国药中生北京公司、国药中生武汉公司、北京科兴公司的灭活疫苗和天津康希诺公司的腺病毒载体疫苗。 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所副所长邓秋云向媒体介绍接种“加强针”的具体情况。
本阶段实施接种加强针的以重点人群为主,包括感染高风险人群和保障社会基本运行的关键岗位人员,此类人员“应接尽接”。感染高风险人群和保障社会基本运行的关键岗位人员中涉及两类人群,第一类为新冠肺炎感染高风险人群,包括职业暴露风险较高的人群,如涉进口冷链物品的口岸一线海关检验检疫人员,口岸装卸、搬运、运输等相关人员,国际和国内交通运输从业人员、面临较高境外疫情风险的边境口岸工作人员、医疗卫生人员等;有在境外感染风险的人群,如因公、因私出国工作学习的人员等。
第二类为保障社会基本运行的关键岗位人员。包括社会秩序保障的人员,如公安、消防、社区工作者、机关事业单位中直接对公众提供服务的相关人员等;维持社会正常生产生活运行的人员,如水、电、暖、煤、气相关人员等;社会基本运行服务人员,如交通、物流、养老、环卫、殡葬、通讯相关人员等。
接种加强针需满足这些条件,原则上使用原接种疫苗
根据要求,接种加强针的居民,应在完成全程接种6个月后实施,使用原接种疫苗。其中,使用同一种灭活疫苗完成两剂次接种的人群,原则上使用原灭活疫苗进行1剂次加强免疫;使用不同灭活疫苗完成两剂次接种的人群,原则上优先使用与第二剂次灭活疫苗相同的疫苗进行1剂次加强免疫,如遇第二剂次相同疫苗无法继续供应等情况,可使用与第一剂次灭活疫苗相同的疫苗进行1剂次加强免疫;使用腺病毒载体疫苗的人群,使用原疫苗进行加强免疫。 据介绍,广西自2020年12月启动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以来,广大群众接种热情高涨,接种工作进展快速并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2021年10月9日12时,全区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7352.5万针,疫苗接种总人数3679.16万人,覆盖全区12岁以上常住人口90.65%;完成全程接种3446.09万人,覆盖12岁以上常住人口84.91%。
来源:南宁晚报·南宁宝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