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市政协主席李永才带领市政协教科文卫委、市教育局、水利局、发改局、交运局等相关部门领导,到北流二中(小编注:前身是百年名校六里书院)、平政镇初中新校区(小编注:平政初中旧校区前身也是百年名校陆阳书院,现为平政中心小学校园)调研,了解校园和项目建设情况。市政协副主席张庆广一同参加调研。调研中,李永才一行首先来到北流二中,详细了解二中门前陆里大桥以及大桥两端引道项目推进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召开座谈会与相关部门领导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李永才指出,北流二中是我市的知名老校,为社会建设培养了诸多人才。推进陆里大桥及其两个端引道建设,对提升北流二中校园管理和校园安全,推动该校创建自治区级示范性高中和我市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强沟通协调,着力解决制约项目建设的瓶颈和问题,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为我市教育事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随后,李永才来到平政镇初中调研。据了解,平政镇初中是新搬迁的学校,学校还存在实验室、实验器材还未完善,教师住宿困难等问题。李永才要求,各级各相关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强部门联动,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校园建设,尽早尽快完成校园建设,为师生们营造舒适教育教学环境。 (以上报道来源大美北流)
后记(后记为小编从网上搜索摘录的内容,作为科普资料)
科普百年名校北流二中(六里书院):
北流市第二中学座落在北流市南部中心城镇平政镇的仓田村,圭江上游和长河河口交界处的河畔上。总面积约125亩,学校三面环水,座东向西,后枕三台,校门口对正气雄伟的笔架峰——石玉峰。相传这里是个“犀牛”地,学校背面一里许有条高耸云天的“赶牛鞭”——文利塔(1958年大跃进已拆除),校门口左侧有个四面环水的天然大绿州(大操场),“犀牛”日夜在那里奔驰吃草。这里一年四季绿草如茵,风景秀丽,环境宜人,地理位置适中,既方便上里学生上学,又有优美的学习环境和锻炼身体的好场所,确是个办学育人的好地方。当时南部上六里(隆盛、大坡外是波一里,六麻、新丰是波二里,平政是卞一里,六靖、清湾是卞二里,石窝是卞三里,白马、大伦、扶新是扶来里,合称为上六里,简称上里。上六里热心办学的乡绅,父老经过长时间的磋商计议,选定在上里地理中心平政建六里书院,书院兴建于清朝光绪十三年(1887)。从建院开始到现在,已有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在这一百多年中,学校经历了清朝光绪王(德宗)统治二十一年,宣统王(溥仪)统治三年,中华民国统治三十八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现在。她是北流市几间中学历史最悠久的一间。
主要传说
1.计取院基:
书院院基是何家的蒸尝田。当时鹤亭公何寿庆德高望重,品学兼优,声誉邑梓,名气遐迩,常与北流县令曾思儒来往,竟成莫逆之交。到此,有两种传说:
一说:县官曾思儒颇识日子地理,光绪十二年(1886)满任回乡前夕,通知鹤亭公来衙话别,其真实用心是想将他心目中择定之地开给何家建祠堂。不料鹤亭公却误认为他是想在离任前敲竹杠而不应邀。曾官迫不得已,便将此地开好,函寄给寿庆。不料途中被扶来父老谢少儒私拆得悉此地。
一说:曾官常住何家,而看中此地想开给何家作祠堂。但曾官爱吃鸭肾,而何家每次杀鸭,他都吃不到而内心不满,不久便辞别回县。鹤亭公不问其情,便派长工送他回去。到县后,长工拿出一袋腊鸭肾送给他。到此曾官才明白:他吃不到的鸭肾,原来其主家腊出来专送给他。内心十分感激,便提笔开地,并卷放在笔塔里,连笔一起交长工带回给寿庆。不料途中被长工的阿叔谢少儒看到,得悉此地。
两种传说中有点不同,但曾官开地,少儒获地是统一的。
当时鹤亭公提倡联合六里人士创建书院,正愁没地。此地,一、位于上六里中心,地域适中,便于各地子弟上学;二、在圭江上游和长河交界处的河畔上,三面环水,师生用水和游泳方便;三、左下方又有一个四面环水的天然绿州,师生锻炼有场所;四、后忱三台,上一里有许有一条高耸入云的“赶牛鞭”——文利塔,前面又有一座气势雄伟的“笔架峰”——石玉峰;五、“顺水学校,逆水庙”一条大河滚滚向北流去。六、四面环山,中间地面开阔,形似“犀牛”。此处确是个办学的好地方,但如果鹤亭公知道此地是曾官开给他建祠的,不一定肯捐拔出来作院基。
为了得到此地建书院,谢少儒预先串通上六里热心办学的乡绅父老后,就叫鹤亭公出面召集各处父老踩(选)拔院基。在选地前,先不说这里有好地,而先订出条约,并签名盖章,无论选到那里都要无条件地捐拨出来。踩地时,也不从这里踩起,而从新丰踩到白马(扶来),又从白马踩到清湾、六靖、石窝,然后才回到平政仓田湾肚这里。选基时还虚作一番争议,大家争着献地。何寿庆不知是计,也争着献地,为上六里做点好事。选定在这里建校好,寿庆便慨然把这快蒸尝田捐拨出来,为上六里建书院之用。
后来何家虽然知道此地是曾官开给他们建祠堂,而被谢少儒等人计取作院基,但书院已开建,而且签了名,盖了章,也不好反悔了。
2.广择日子:
选定院基后,群众办学的热潮十分高涨,十几家日子一齐开来。但用那一家好呢?无法确定,于是就在大路旁搭一个棚,把十几家日子挂在那里,让群众去评议,并设一个人看守听取意见。
一天,一个衣冠不十分整洁的四五十岁的人从那里过。他站定了看了又看,最后在每条日子单上用笔打个“X”就走。看守人把这情况向建校小给汇报。建校小组认为,此人可能是名师。便派人去追,直到容县才追上。
此人是容县人。叫他回来,他不来了,便开一条日子单给追的人带回。后来建校就用这个日子。
在建校过程中,跌死一个泥水师傅。当时认为是不吉利,而把棺从后门出。学校建成后,日子先生到来问及此情况,他长叹了一声说:“棺从正门出就好了,后门出官,天意”从此便有了后门出官的传说,二中学子也有了从后门出校门走进高考考场的传统。
北流市第二中学成了培养人才的大熔炉。祖国各地都留下了二中学子的奋斗足迹,上至中央,下至地方,都有他们的身影,在海外发展的也大有其人。这正如学校大门口两旁的对联所述:“门多桃李,路达云霄”。
百科上里三大百年书院简介:
六里书院(今北流市第二中学)在卞一里(平政)。清光绪11年(1885年),邑人何寿庆倡议联合波一、波二、卞一、卞二、卞三和扶来六里人士筹捐提租,建成院屋3座,头座11开闻,左右有重廊。光绪三十二年废科举后改办六里小学堂。
陆阳书院在平政圩尾(今平政中心小学)。清光绪十六年,旅居北流的陆川县籍人士捐资创建。建有院屋3座,左右重廊。光绪三十二年废科举后,改办陆阳小学堂。
书院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五经),也有开设文事、武备、经史、艺能、理学、贴括的在教学时间上,主要设常课和课试两种。常课定期由山长(书院主持入)和教习(教师)讲学:课试是每逢朔望(初一、十五)考一次试,评定等次发给奖赏。
扶阳书院在 扶来里(今白马圩)。清光绪九年(1883年) ,县绅谢景星、李仁成等倡议联合扶阳、大伦人士;在原扶阳义学扩充捐产建书院,建成院屋3座,头座7开间,中有藏书楼1座,左右有重廊。光绪三十二年废科举后,改办扶阳小学堂。
科普上里千年古镇平政:
平政镇,北流南部中心城镇,唐宋时叫公平,源于平政人民做买卖、做事情公平公道。据北流县志记载,平政(公平)曾经是陆川县古县城(陆川县志也有记载),平政古县城至今已有1千多年的历史。目前平政有北宝二级路、平伦二级路、丛宝路在平政交叉相汇,平扶二级路平政段在建。规划有北流至化州高速公路与南玉珠高速公路在平政交汇,北流至化州高速设置有平政高速出口,平政位于北流上里地理中心,有八镇中心之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