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查看: 57828|回复: 0

[国学] 从地域到文化,古人是如何定义和区分“华夏”与“蛮夷”的?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发表于 2019-12-13 07: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广西
<p> 316437b204c222c16cb360dd7af70de28f7f17e7_size714_w868_h515.png </p><p><strong>引言:</strong></p><p>在中国久远的历史中,汉族也自称“华夏”族。那么“华”、“夏”二字究竟代表了什么含义,从而被古人用作区分汉族与中华民族中的其他族群?随烂柯人君一起走进早期文献,共探究竟吧!</p><p><strong>一、文献中的“华夏”</strong></p><p>中国自古以来就自称作“华”或“夏”,或连称“华夏”。“华”、“夏”二字起源甚早,《尚书》、《左传》、《国语》等先秦典籍中就已经多次出现这些字眼。《尚书·武成》有“<strong>华夏蛮貂</strong>”的概念,汉代孔安国解释说:“<strong>冕服采章曰华,大国曰夏。</strong>”《左传》定公十年有“<strong>裔不谋夏,夷不乱华</strong>”的句子,孔颖达解释说:“<strong>中国有礼仪之人,故称夏,有章服之美,故谓之华。</strong>”《礼记·内则》有“<strong>舞大夏</strong>”,东汉郑玄注解:<strong>“大夏,乐之文武各者也。</strong>”意思是配音乐的“文舞”和“武舞”。可见,“华”一词被用作指服章华丽,而“夏”一词被用来形容行事气派,重点是指礼仪方面。</p><p>现如今,史学界强调“二重证据法”,即史学问题研究要结合纸上文字和考古材料。华东师范大学的古文字学研究专家詹鄞鑫先生曾就出土的甲骨文资料仔细考证过“华”、“夏”二字的含义。他在研究后得出结论,“华”字最早是用来形容大山,具体指今天的华山。中国文明发源地其中一个重要地点就是今陕西南部渭河平原,而华山无疑是当地最巍峨的山脉,是古人祭神的重要场所,格外受人重视。他在研究后得出“夏”是象形字,形状是人手舞足蹈的样子。“夏”本意就是乐舞,后专用来指“万舞”,一种带有军事演习性质的舞蹈,国家在重大场合才会进行。</p><p> 4ee7bae7fdd1fe3ca4a039b9d0928f4178a721fe_size42_w600_h423.jpg </p><p>(宫廷舞蹈)</p><p>那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为何以“夏”为国名呢?实际上,郑先生研究得出,“夏”与“华”一样,也有自己的地域指代。夏国的主要区域,主要为今天山西南部的晋南平原。在甲骨卜辞中,经常“华”、“夏”、“河”同时出现,因为华山所在的渭河平原和晋南平原都是中国文明的发源地,但他们被黄河分割。商代有河神劈山的神话,即华山和晋南平原的首山本连在一起。晋代干宝《搜神记》记载“<strong>二华之山本一山也,河神巨灵以手劈开其上,以足蹈离其下,中分为两”</strong>。而“夏”与“华”恰巧古音相同,可以印证古代这一传说。</p><p> 5f30499b4d5546597a3b7b5b92eb533d2d7f2425_size71_w640_h460.jpg </p><p>(受胡风影响的音乐)</p><p>总之,从甲骨文看,“华”与“夏”最早都是地域称呼,即中华民族发源的渭河平原和晋南平原。由此也不难理解为何要华夏连称。那么为什么在春秋战国时的典籍,代表中华文明的“华夏”脱离地域,偏向服章礼乐呢?这与当时的民族关系有密切相关。</p><p><strong>二、“华夏”与“蛮、夷、戎、狄”</strong></p><p>中国大地上,自古存在着许多部落,部落之间不断兼并扩张,形成了许多民族。华夏民族占据优越的地理位置,发展出先进的农耕文明,最先建立起国家机制,建立起夏王朝。夏凭借其先进的文明确立了对周边部落的统治地位,处理与周边民族关系的准则是以华夏族利益优先。这渐渐形成华夏文明优越于其他文明的华夏中心观。</p><p>但夏后来被族属于东夷的商所征服,此时这种民族区分与民族优越逐渐淡化。但当来自西部华夏故地的周灭掉商之后,为营造灭商的合法性与强化自身的正统性,又开始以华夏自居,彰显自己独一无二的地位。西周在构建其文明体系时,最核心的是周礼。周礼上至国家礼仪,下至个人发展,都做出了明确规定,用作区分华夏族群与其他周边族群的重要依据。</p><p> e09db5513f8ff2c4d7c655f0ab667fb5f794e765_size46_w640_h462.jpg </p><p>(周代民族分布图)</p><p>接受周天子统治与遵循周礼的国家,都被划定进华夏的范围。这些国家,往往都在周原来的发源地与殷商统治的旧地。周人认为,周天子居天下之中,统治“中国”,周边的诸夏一同拱卫周天子,构成一个华夏共同体。而诸夏之外,生活着大量其他族群,周人统称其为四夷。根据地理位置和各族群的生活习惯,周人将他们归类为西戎、东夷、北狄、南蛮。《礼记·王制》对于华夏与蛮夷的区分原因十分明晰:“<strong>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日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衣羽衣、穴居,有不粒食者矣”</strong>。四夷被认为是周天子的臣民,所谓“ <strong>天子有道, 守在四夷”。</strong></p><p> 6a4bdc4577029924bbdfef7b8cea32e1df0cc8aa_size772_w908_h564.png </p><p>(芈月传 剧照)</p><p><strong>三、夷夏之辨</strong></p><p>随着历史的发展,周边族群也渐渐发展起来,冲击着中原诸夏国家构建的华夷防线。西周灭亡后到了东周,周天子的威信急剧下降,在诸夏内都缺乏话语权,更不要说威服四夷。尤其是本被视作蛮夷的秦、楚、吴、越等国逐渐壮大起来,积极插手中原事务。以被视作南蛮的楚国为例, 楚武王曾上书周天子说“<strong>我蛮夷也。欲以观中国之政, 请王室尊吾号。</strong>”周天子拒绝后,居然自立为楚王,以示与周天子同级。楚庄王曾“问鼎中原”,询问象征统治天下的九鼎的重量与大小,可谓前所未有。此外,各国不同程度上都面临着周边少数民族族群的侵扰、甚至许多小国直接被蛮夷灭掉。</p><p> aed3248cfc2c7640e091a157f806f1324b64c0c4_size44_w640_h427.jpg </p><p>(鼎)</p><p>在这种情况下,诸夏也积极活动起来。首先是诸夏中的大国齐国以“尊王攘夷”的口号联合诸夏各国。齐桓公在位期间,救援被狄人包围的邢国,帮助被狄人灭掉的卫国复国,帮助汉阳诸姬姓国抵御楚国的入侵。这使他赢得很好的名声,最终成为春秋首霸。孔子给予辅佐齐桓公的管仲极高的评价,说“<strong>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strong>“被发左衽”是当时少数民族典型的服饰发型,孔子这句话便是说,如果没有管仲,华夏就要变成夷狄了。</p><p>也正是此时,儒家主张的“华夷之辨”和“夷夏大防”也闪亮登场。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华与夷,不完全是一个血缘族属的概念,更多的是一种文化上的分野。孔子曾说:<strong>“夷狄之有君, 不如诸夏之亡也。</strong>”意思是说,没有礼乐文化的地方(夷狄),即便有君主,也比不上没有君主,但保留着完整的礼乐制度的地方(诸夏)。换句话说,孔子认为华夷的根本区别在于礼乐文化,而非是否有君主。</p><p> df71691d49d6996d001203482f0c9982370bfea3_size449_w962_h515.png </p><p>电影《孔子》剧照</p><p>孟子极力倡导华夷之间在文化上的区别,他指出:“<strong>吾闻用夏变夷者, 未闻变于夷者</strong>”。儒家华夷思想指导下的史学书写中,华夷之辨成为一个重要的准则。儒家的史书《春秋》以及诸家为解释《春秋》的传无疑是这种思想的主要代表,其极力强调华夏与夷狄之间的区别。对诸夏团结起来共同抵御蛮夷入侵的行为给予极大认同和赞扬;但如果有华夏之国,在政治规范和文化礼仪上如果不符合华夏的准则,会被贬斥其为蛮夷化。</p><p><strong>文史君说:</strong></p><p>在先秦传世文献中,“华”、“夏”的解释往往与服章礼仪联系起来。但我们从考古文献中探究它们的含义时,却发现他们一般指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地域。这种差异何以产生,需要我们深入中华民族的早期历史,才能得到答案。以周代为始,渐渐强调华夏民族与周边民族的身份差异和文化差异,将其界定为“西戎”、“东夷”、“北狄”、“南蛮”。当春秋时期,四夷渐渐威胁华夏生存时,华夏国家从心理上强化了与夷狄之间的区别。展现在历史书写中,“华”、“夏”也渐渐成为文化的代名词,作为一种文化概念与夷狄相区别。</p><p><strong>参考文献:</strong></p><p>詹鄞鑫:《华夏考》,期刊《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9月。</p><p>朱圣明:《现实与思想:再论春秋“华夷之辨”》,期刊《学术月刊》,2015年5月。</p><p>秦永洲:《春秋战国的华夷之辨与华夏正统之争》,期刊《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6期。</p><p>(作者:浩然文史·烂柯人)</p><p>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p><p>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都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