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查看: 99943|回复: 0

[北流文化] 探访北流清代“大宅门”:赵氏“司马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9-22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湖北天门
  501396_486adad479a38f55a247178e7f4e1130.jpg
前座四门,左右从厝,是典型的“驷马拉车”建筑格局。
  501396_21a84b3648f5f8f3898150aa51519387.jpg
“司马第”匾牌己不复存,新悬的匾牌为复制品。
  501396_83018bc6772381944c75a389abafa0eb.jpg
院落中的天井和屏风。
  501396_0ab5fad541123a4481ad325429f34028.jpg
从后花园观“司马第”。

  最近,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公布了第二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全国有915个村落名列其中,北流市新圩镇新圩村(第五组)赫然上榜。这是继民乐镇萝村之后,北流市第二个入选“中国传统村落”的村落。北流境内单体建筑规模最大、建筑艺术最高、保存最完好的清代古民居群落——赵氏“司马第”,就坐落这个村落之中。
  “司马第”,因建筑的照面有镬耳,又称为“镬耳楼”。它始建于清代嘉庆二十年(1816年),至今已历190多年历史。这座庞大的古民居群落,有百余间房屋,在桂东南地区屈指可数的“大宅门”。它是属于典型的“驷马拉车”建筑格局,由院落、神龛、厅堂、屏风、天井、横廊、火巷和后花园等组成,宅前还有大地坪和水塘。整个建筑群落向心围合、中轴对称、主次分明。它檐牙高啄,错落有致,雕梁画栋,绘墙涂壁,而且布局玄奥,曲径通幽。建筑艺术之精致和巧妙令人叹为观止。家族的兴衰,祖宗的荣光,子孙的昌盛,在这座藏于乡野的北流清代府第式古民居中尽目了然。
  “司马第”:一座庭院深深的镬耳大屋
  新圩镇是北流市北部有名的“人文之乡”,生态资源和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该镇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研究资源,如玉虚宫、司马第、文武阁、大江埠古桥等,而且还有着丰富多彩的民间民俗文化,如裴圣娘文化节、北帝文化节、三月三等,可以说既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又风情万种,独具魅力。其中,最为让人赏心悦目的是独具有岭南建筑艺术的清代古民居群落——赵氏“司马第”。近日,笔者与几位友人探访了这座位于新圩镇新圩村第五组的赵氏古宅。
  远远望去,密密匝匝的青砖瓦房庄肃而又静谧。在古屋群前的大地坪下车后,我们走进赵氏古宅,迎面而来的牌匾、宅门、屏风、窗棂、檐角、瓦当……古朴细致,透出一股撩人心弦的岁月沧桑。
  明清风格的民居讲究防御性,大门一般只有一个。而这座古屋群却有多个门户,仅前座就有四个进出的门口。这也许彰显赵族人多势众,不惧外扰。这也是“驷马拉车”建筑的一个特色。
  古宅的中门明显比其他三个小门宽大很多,这显然是正门。正门门额高悬匾牌一个,上书“司马第”三个大字,匾上还有“嘉庆二十四年孟夏吉旦”、“例授分州赵锡爵立”两行小字。不用细究额匾便知不是真迹。
  “司马第”,顾名思义是“司马”的府第。“司马第”在全国各地并不少见。“司马”是古代的一种职衔,从西周至清代,历代都有“司马”的官职,此职有虚有实,有大有小,因时而异。而明清时期,大司马作兵部尚书的别称,而司马则是州同、同知、左堂的别称。此屋主人赵锡爵立匾自称“例授分州”,后笔者复查<<新圩司马第赵文庆房谱>>,谱中记载赵锡爵中过举人,例授州同知的官职。而在何地任职,政声如何,均无法查实。
  赵锡爵致仕任职之后,为光耀门楣,曾在老祠堂立“司马第”匾牌。后又与族中兄弟五人又大兴土木,开窖烧砖瓦,历经三年,建成三进落两从厝,共计一百零九间的大型府第。这座府第为象征身份地位的镬耳屋,而且是典型的“驷马拉车”格局,即是以神龛(香火厅)为中轴,左右从厝两廊,两边以天井采光,前座有大小四个门进出,有院落、厅堂、屏风、火巷和后花园,宅前有地坪和水塘,向心围合、左右对称,主次分明、错落有致。整座建筑青砖黛瓦,翘角飞檐,镬耳照面。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镬耳楼”建好落成之际,赵锡爵又立“司马第”额匾一块在府第前。这座大屋由于天井、火巷多,屋宅中采光好、通风良好。不过,现在赵氏族人已经没有人在这座大屋里居住,“司马第”主要用于祭祀先人和族中办理红白事。
  新圩“木园赵”先祖乃从粤东迁来,其祖居风格保留浓郁的广府民居风格,如门楼、镬耳墙、天井、趟栊门等元素,都有着广府建筑文化的印痕。作为大族世家,“司马第”并没有像北流其他古民居一样四角有炮楼,在防御性功能上并不突出,这也让我惊奇不已(四角有炮楼,房屋有明显的防御性,这也许是客家建筑最显著的特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