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从小就热爱读杂书,不管是世界名著还是青年文摘,小时候凭一己之力苦苦支撑着校门口租书摊的生意许久,小小的年纪就体会到了生活的不易。
工作之后仍然如此,虽然为生活所迫把看东野圭吾的时间改成了看算法导论,但是仍然能硬挤出时间没事翻翻耶路撒冷三千年。
我一直觉得每本书都是有用的,即使是小黄书都能够让人获得短暂的快乐,但是读完佛学后,我的这个想法发生了变化。
事情是这样的,有一段时间我看到这样一句话说,物理的尽头是数学,数学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神学。
看了很久数学和哲学书的我,决定开始踏足神学的边缘试探试探,但是一时不知道该学什么好,这时一位朋友推荐我说,你不是经常失眠么,看看佛学吧,能够让人不那么焦虑。
现在过去两年了,前几天有个粉丝后台让我推荐书单,我说读什么都可以,千万别乱读佛学。
那一刻,我像极了给年轻人解惑的禅师,年轻人下山后,禅师在山顶流下了后悔的眼泪。
1. 读佛之后容易让人变得与世无争。
佛学的核心一点就是一切都是虚无的,你要懂得看破,学会放下。
如果你怀疑人生的意义的话,看完佛学之后终于不用再烦恼了,佛学直接告诉你,人生没有意义。
色即是空,钱是虚无的,KPI是虚无的,职位是虚无的,你为了这些虚无的东西在不停地奔跑追逐,就把自己活得很累。
我读完几本书后一开始觉得没什么,后来发现每次停更的时候都有了理由说服自己,追逐什么阅读量啊点赞量啊真的很累,还不如让大家自然而热地看我的文章;
每次不想加班的时候也心安理得起来,升职加薪啊什么的都是浮云,我应该为我的执念羞愧。
于是读佛的年轻人,总是会变得很佛系,28岁的人有着82岁的心,宁愿回家坐禅也不愿在办公室加班。
所以如果你的同事或者竞争对手推荐你读佛学的话,一定要慎重。
有的人,当面推荐你读佛学,背后里自己却在偷偷读卡耐基。
2. 容易被同龄人当做神经病。
看佛学书多了,整个人会变得神神叨叨的。
比如我陪朋友去医院,打针的时候我劝朋友,“痛苦和快乐一样都只是身体的一种感受,你来回奔跑着,追逐快乐躲避痛苦,就会很累,不如静静地躺在原地感受不同的感觉,会有不一样的体验。”朋友很受用,并给我回报了一个充满感激的白眼。
在网上安慰另一个朋友失恋,我说感情在更长远的时间里看都是假的空的,不必去为之痛苦时,仿佛能隔着网线看到另一头的白眼。
所以我发现,学佛还是最好不要到处说,这样没准别人说起你的时候,还会觉得你是个挺有趣的人,要是见人就讲经布道,别人都会觉得你是个疯子。
当然,最好的方法是没事别瞎研究佛学。
3. 很容易把自己活成旁观者。
学佛很容易把生活活成一种体验,觉得一切都无所谓,一起都随缘。
久而久之,会活得像是一个自己生活的旁观者,真实的生活仿佛都与你无缘,并从你的身旁疾速流逝。
有人可能会说这样多好啊,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旁观能让人更加理性。
但其中一个后遗症是,每当你最开心的时候,你可能会突然从人群中跳脱出来,发现这种开心的短暂和虚无,然后被一种虚无感笼罩其中。
所以总有人说我写的东西像是在空中观察人群,大概可能也许就是因为这个吧。
4. 容易晚婚晚育。
佛教认为,世俗生活就是各种烦恼痛苦滋生的根源,所以要修行解脱道必须得出家、非家。
虽然即使对于现在的出家人来说,这个戒律都不再那么严格了,但是这里面的逻辑却仍然有道理。
如果连你自己都觉得生命是虚无的了,又怎么会轻易把别人带来这个虚无的世界呢。
如果这些都没法说服你的话,那我说,读佛学这两年冥冥之中我已经和大师同款发型了,不知道这点的劝退效果会不会好一些。
当然如果你迎难而上,非要以身试佛的话也没关系,我在这里等你。
年轻人,山上风冷头渐凉,记得多戴顶帽子上山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