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林眉山醒狮队的队员
“起狮飞天”,腾空夹腰上头,腾空外踢,挠须转上头,跃高杆,一次又一次的反复磨合,直至将狮子喜、怒、哀、乐、动、静、惊、疑等神态塑造得惟妙惟肖……日前,记者走进玉林眉山醒狮队的训练场,零距离观摩了醒狮队员们的训练风采,见识了这支民间醒狮队的真功夫和绝活儿。
练习上千次才能成为“狮子”
玉林眉山醒狮队是一支有着20多年历史的队伍,由40多人组成,队员年龄从5岁到70岁不等,因共同爱好舞狮而聚在一起。在人们的印象中,舞狮者普遍是男性,而眉山醒狮队中有4名10多岁的女孩。
“锵咚锵,锵咚锵咚锵咚锵……”在玉林眉山醒狮队的训练场,两名队员合作扮演狮头狮尾,正在练习舞醒狮。
只见“狮头”先扎稳马步,“狮尾”弯下腰,抓紧“狮头”腰上的红绳,跟着鼓声的节奏“起舞”。“狮头”轻轻跃起,“狮尾”顺势举起“狮头”,将他举到头顶后一路小跑,这个动作叫做“起狮飞天”,看起来就像是狮子在奔跑。
紧接着,队员还练习了腾空夹腰上头、腾空外踢、挠须转上头等一系列精彩的动作。这些动作对“狮尾”的体能有极高的要求,臂力、腰力、腿力都要足够强大,才能在支撑起“狮头”的同时不断奔跑。此外,“狮尾”还要根据鼓乐的节奏不断换动作,难度非常高。
“各队员就位!马上上狮头!”随着眉山醒狮队苏教练一声令下,“狮头”来到高杆前,几名队员扶稳高杆,“狮头”顺着4米多的高杆往上爬到最高点,完全放开双手双脚,做出“游水”的动作,这时,“狮头”的身体仅仅靠高杆顶着腹部来支撑。苏教练介绍,高空动作看似简单,实际需要过人的胆量。
玉林眉山醒狮队的队员们出场献艺前都需要经过上千次这样的训练和磨合,只有达到一种极高的配合度和默契度,才能成为一只合格的“狮子”。
一个动作反复几百上千次,满身伤痕换来了两人默契
“虽说狮头只有四五斤重,但是举的时间长了也会特别累,训练初期,举狮头特别辛苦,更不要说做动作,训练时间长了,慢慢习惯重量就好了。”苏教练向记者介绍,想要舞好醒狮,就必须将狮子表现得活灵活现、生动有趣,狮子有喜、怒、哀、乐、动、静、惊、疑八种形态,把狮子的这些神态和形态的塑造得惟妙惟肖,你就是一只真正的“狮子”。
两名队员在配合舞狮时,全程并没有言语交流,举手投足间都透着默契,如何能做到这样的配合?苏教练告诉记者,上千次的训练不只是练动作,还是培养两人之间的默契,即便不说话,其中一人做一个微小的动作,对方就能知晓接下来要做什么,这样的默契要靠两人不断训练和磨合才能达到。
苏教练指着自己手上和队友手上的伤疤说,训练中受伤是常有的事,手指、手臂、大腿、肩上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新老疤痕,甚至有时还会摔脱臼。“在我们这里有一句话,如果你没摔过,证明你没有认真练习舞狮。”
舞狮练习通常是非常枯燥的,一个动作反复几百上千次,队员们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呢?苏教练说:“我们非常热爱舞狮,就连做梦都会梦到舞狮的动作,不管多苦都能坚持下去,而且还要把舞狮这种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绝活玉林老犀头,很多人没见过
眉山醒狮队还有一个绝活,舞犀头。犀头,又称独角兽,因只有一个角而得名,外表十分凶猛,是玉林较为古老的一种狮头,多年前特别流行,现在基本上都转为舞醒狮了,舞犀头也就越来越少见。
苏教练与一位50多岁的老师傅现场展演了旧时舞犀头的风采,舞犀头的老鼓声一响起,就让人有一种澎湃感。只见苏教练拿起犀头,跟着鼓点“起舞”,劲道有力。
队员们还邀请老师傅舞大刀,老师傅谦虚地说,“年纪大了,舞不动了”,但盛情难却,还是上前表演自己的绝活,耍大刀的他仿佛变了个人,帅气十足,动作一气呵成,现场围观的人们纷纷为他鼓掌喝彩。
(记者 覃巧)
原标题:了不得!这支醒狮队有绝活 队员因爱好舞狮而聚,训练艰苦,善舞玉林老犀头,志在传承传统文化
责任编辑:钟丹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