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查看: 29620|回复: 5

中国楼市拐点清晰地形成 房价将至少下降40%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5 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广西玉林
近日,国家发改委出台的一份最新报告显示,今年前4个月,全国商品住房销售面积1366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0%,增幅同比下降20.6个百分点。毫无疑问,价滞量缩已经是目前房地产市场的“标准姿态”,不过大量自娱于“城市化水平催升房价”的幻想依然故我地展开,一些所谓权威机构不断摆弄出“房价面临上涨压力、现在是观望气氛浓烈”的信号。

我们认为,决定房价趋势的,不是城市化带来的对“住房的渴望”,渴望不是有效的购买力。过高的房价同样也会降低城市化水平、或者让城市化发生逆转。而决定房价走向的是民众未来的收入流增减变化。但即使我们以北京、上海这样的超级城市来衡量,也会发现民众的未来整体的实际收入流水平(扣除通胀因素)是趋向下的。我们曾经在《超级城市房价即将面临拐点》等一系列文章中细致地解释过未来收入流对房价走向的决定性作用。

收入流是决定房价“拐点”的基础性力量,但其房价波动的形态学特征却是另外一回事。我们用“不对称性原理”来刻画这种房价“上升??下降”的变动轨迹,即在房价非理性狂飙过程中,支持房价走高的力量可以是居民自住需求的释放,也可能是富人们的投机需求(富人们转手、最终以图“自住型购买者高位接盘)。但房价”抗跌“力量只有一个,就是自住性需求,这反映在工薪阶层和小中产人士的未来的可支配收入变化。而现在市面上说,楼市”观望气氛浓重“??如果是指那些有房产的人正在思忖是否应该再投资,那么这种观望就是非常”虚假“的,对楼市的”抗跌“不提供任何帮助的;而如果是指那些自住性需求,我们则怀疑他们是否夸大了现在还没有房子的人的有效购买力。

“不对称原理”可以简化为:富人产生房价的峰值,而穷人产生房价的“抗跌值”(整体收入流的变化产生房价整体的“拐点值”),这也使得房价的偏离度(上下波动的剧烈程度)变成了一个“阶层购买力问题”。这诱使我们产生一种想法:是否可以将基尼系数引入到房价偏离度的考察?是否阶层购买力差别将决定了房价暴涨暴跌的夸张程度?

以日本为例。日本在1980年以前一直被神话为“增长且平等”的典范之国,它的基尼系数稳定在0.26左右。日本的政府被誉为高效而精确地遵守着社会再分配的适当程度。但在1983年以后,日本的基尼系数开始恶化,在1991年日本的基尼系数达到了0.38,而房地产价格也处于历史峰值,中产阶级为了购买房产不得不节衣缩食,M型社会飞速确立。然后,日本“泡沫破灭”,国民的实际收入流明显恶化,房价从峰值开始崩溃而下,3年后日本的房价下跌幅度达到了40%。而被地产泡沫“套牢”的民众依然“下流化生存”,成为泡沫史上凄楚的一群苦人。

再以香港为例。香港一直是世界上基尼系数最高的经济体之一,它的基尼系数似乎很少低过0.5的。当然它也是一些经济学家所鼓吹的“收入差距夸大会增进经济自由”的最好样板。这个样板在1997年??也就是香港地产峰值的时候,它的基尼系数达到了0.53,不过,后来的故事很悲惨,它的房价在3年内整体性跌去了70%(很多小户型的房子跌去了9成),“负资产”成为风靡一时的词汇,刻画着香港中产阶级的勤奋、投机、背运和地区优越感的丧失。

我们再以现在饱受“次贷危机”煎熬的美国房地产市场为例。在这场格林斯潘用“低利率”手段刺激出来的房地产虚假繁荣中,美国民众大多都享受了泡沫的好处,并利用地产增值获得更多的消费信贷支持。但即使是在这场全民“皆有所沾”的盛宴中,美国的基尼系数有条不紊地攀升,用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的话说,“在布什减税的掩饰下,中产阶级发现自己变穷的感受力比以往更迟钝,但他们实实在在的确变穷了。”去年,也就是次贷危机爆发的时候,美国的基尼系数达到了0.41的高水平。而现在,美国的房价从峰值已经下跌了25%左右,而像摩根这样的大多数投资银行估计美国房价还会继续下滑15%,也就是说,美国房价至少会跌40%。

现在中国的房价虽然局部有所回落,但作为超级城市的上海和北京看上去还并没有进入明显的颓势,但我们认为,这两座“房价堡垒”并不能支持多久,中国房价的“拐点”已经非常清晰地形成了。中国目前的城镇基尼系数大约是0.48(因为我们认为农村人口并不是城市房产的有效潜在购买者),类比地看,这意味着中国的房价将至少要下降40%。当然,这一“黑色”的结论会让一些房地产泡沫受益阶层感到不满,但这却为整个社会提供一种比较型的眼光和观察。

事实上,我们将外国资本套利涌入、人口密度(保持高价格的时间偏长)、当局对正当利率水平的认知程度(房价都会跌,但采取软着陆的方式会延缓下跌时间)、国民年龄结构程度(例如老龄化,例如年龄越大,收入流的均等性越强,就容易提高社会的基尼系数,日本的基尼系数提高也有老龄化的因素)、住房自有率的社会偏好等因素考虑进去,但发现这都不改变基尼系数和房价偏离度之间的有效关联。(21世纪经济报道唐学鹏)
 楼主| 发表于 2008-6-5 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西玉林
来源:搜房网

今年的楼市,曾经火遍大江南北,让一些开发商赚得盆满钵盈。但从9月开始,一些城市的房子不好卖了,房价也开始下滑。今列出全国房价十大“拐”点先锋城市,以让买房者、开发商、专家对全国楼市走向大体有一个判别。之所以说是先锋城市,是相比其它城市,这些城市的房价有下滑迹象,甚至有的城市房价下滑得十分厉害。

广州——1/3楼盘开始降价

10月底,广州有的开发商公开降价最高折扣达40万元,买家仍按兵不动。随后,广州越来越多的开发商顶不住压力,纷纷加入优惠降价的队伍中,令目前整个市场都弥漫着紧张气氛。

广州某地产集团旗下的天河楼盘有关人士表示,前5名买家送一成首付,再送10年利息增值额,优惠总额达到32万元/套,其白云项目也表示前10名买家将获赠一成首期。与该集团针锋相对的,同样是某大集团天河楼盘紧跟着也推出了20套折扣单位,每套单位优惠额度高达几十万元。

与此同时,不少地产巨头也纷纷拿出特惠单位,并以“额外9.7折”、“惠民购房大行动”等一些折扣方式亮相。其中,广州一地产大集团在“压力”面前,也开始将现楼进行优惠促销,从11月1日开始,举行“现楼购房节”,最高让利13万元/套,如此算下来,该楼盘每平方米优惠了近900元/平方米,目前均价已回落到1.4万元/平方米。

据统计,目前广州有1/3的楼盘开始降价。开发商目前主要采取两种手段调整价格。一种是将开盘前预期价格调底,比如日前开盘的金沙洲某楼盘,从预期的11000元/平方米一下就调低到7500元/平方米,降幅在30%以上。另一种调价策略属于“暗降”,主要是针对在售楼盘,通过送车库、送物管费和额外折扣促进销售。

针对目前开发商折扣销售的做法,业内人士分析,现在打折最厉害的几个大集团正是楼价最高的几个,究其原因,大集团战线一般都拉得较长,全国战略布局成为不少地产巨头的目标,因此,他们对资金的需求反而比小开发商更大。他们预测,如果现阶段开发商打折都没有让成交量上去,不排除下一步将有更大幅度的降价措施。

深圳——房价下滑厉害

目前,深圳楼市销售一阵低迷,某些小开发商或单项开发商顶不住市场压力,想快点套现,开始出现降价、送家电、送装修、送现金等变相降价手段。据深圳国土房产局数据显示,10月份上旬,深圳新房均价1.49万元/平方米,其中关内均价为2.32万元/平方米,关外均价为1.24万元/平方米,较9月份均价有10%左右的降幅。

有业内人士就此表示,在目前的市场状况下,想整体回暖,开发商和卖家还需再降价。有专家预测,年底前深圳整体房价要比6月时下跌20%-30%才能企稳。

在此情形下,一些豪宅投资客也开始砍价出货。

上海——“房价不降”神话破灭

最近,上海的开发商们为了促进销售一手新房,想出了形形色色的吸引消费者眼球的花样:有的是明码降价,比如位于闸北老沪太路的新弘国际公寓,目前景观房的价格为19000元/平方米,而前几个月该楼盘推出的非景观房单价也已达到了20000元/平方米。

浦东三林板块、闵行地区等部分开发商一改前几个月的傲慢姿态,价格开始松动,通过各种方式打折促销自己的楼盘。

当然,更多的楼盘采取的是暗降策略,比如位于长宁古北的皇家花园、虹桥新华路板块的虹桥府邸都有1000元/平方米的降幅。售楼处的口径说降价是由于推出房源的位置不同,但不管怎样这些楼盘的价格走势开始向下,而不像3个月前每次开盘价格都往上走。

还有一些楼盘采取变相降价或者优惠促销的活动,比如位于浦东新区大三林的楼盘万科新里程,优惠措施包括:一次性全付款9.8折;首付50%以上9.9折;开盘当天订下优惠0.7%,再加上万科会员0.5%(可以与所有优惠叠加),总共优惠1.2%。虽然维持了目前18000元/平方米的价格,但算下来也有一定幅度优惠。

据披露:11月份,上海市商品住宅的成交均价出现下跌,跌幅达7个百分点。最新数据显示,进入11月以来,随着上海市中心区住宅用地接近饱和,新房开工速度放缓,黄浦等市中心区的新房上市量减少,而闵行、浦东等非市中心区的新房上市量占到了总量的一半,直接导致上海房屋成交均价下降,由10月份每平方米11500多元下降到10700多元。

武汉——出现降价迹象

武汉楼市近来出现了一个今年从未出现过的现象:随着楼市销量一路下滑,开发商或明或暗加大折扣的情况已相当普遍,纷纷以赠送可打折的贵宾卡、赠送额外服务等方式来吸引购房者
 楼主| 发表于 2008-6-5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西玉林
来源:搜房网

今年的楼市,曾经火遍大江南北,让一些开发商赚得盆满钵盈。但从9月开始,一些城市的房子不好卖了,房价也开始下滑。今列出全国房价十大“拐”点先锋城市,以让买房者、开发商、专家对全国楼市走向大体有一个判别。之所以说是先锋城市,是相比其它城市,这些城市的房价有下滑迹象,甚至有的城市房价下滑得十分厉害。

广州——1/3楼盘开始降价

10月底,广州有的开发商公开降价最高折扣达40万元,买家仍按兵不动。随后,广州越来越多的开发商顶不住压力,纷纷加入优惠降价的队伍中,令目前整个市场都弥漫着紧张气氛。

广州某地产集团旗下的天河楼盘有关人士表示,前5名买家送一成首付,再送10年利息增值额,优惠总额达到32万元/套,其白云项目也表示前10名买家将获赠一成首期。与该集团针锋相对的,同样是某大集团天河楼盘紧跟着也推出了20套折扣单位,每套单位优惠额度高达几十万元。

与此同时,不少地产巨头也纷纷拿出特惠单位,并以“额外9.7折”、“惠民购房大行动”等一些折扣方式亮相。其中,广州一地产大集团在“压力”面前,也开始将现楼进行优惠促销,从11月1日开始,举行“现楼购房节”,最高让利13万元/套,如此算下来,该楼盘每平方米优惠了近900元/平方米,目前均价已回落到1.4万元/平方米。

据统计,目前广州有1/3的楼盘开始降价。开发商目前主要采取两种手段调整价格。一种是将开盘前预期价格调底,比如日前开盘的金沙洲某楼盘,从预期的11000元/平方米一下就调低到7500元/平方米,降幅在30%以上。另一种调价策略属于“暗降”,主要是针对在售楼盘,通过送车库、送物管费和额外折扣促进销售。

针对目前开发商折扣销售的做法,业内人士分析,现在打折最厉害的几个大集团正是楼价最高的几个,究其原因,大集团战线一般都拉得较长,全国战略布局成为不少地产巨头的目标,因此,他们对资金的需求反而比小开发商更大。他们预测,如果现阶段开发商打折都没有让成交量上去,不排除下一步将有更大幅度的降价措施。

深圳——房价下滑厉害

目前,深圳楼市销售一阵低迷,某些小开发商或单项开发商顶不住市场压力,想快点套现,开始出现降价、送家电、送装修、送现金等变相降价手段。据深圳国土房产局数据显示,10月份上旬,深圳新房均价1.49万元/平方米,其中关内均价为2.32万元/平方米,关外均价为1.24万元/平方米,较9月份均价有10%左右的降幅。

有业内人士就此表示,在目前的市场状况下,想整体回暖,开发商和卖家还需再降价。有专家预测,年底前深圳整体房价要比6月时下跌20%-30%才能企稳。

在此情形下,一些豪宅投资客也开始砍价出货。

上海——“房价不降”神话破灭

最近,上海的开发商们为了促进销售一手新房,想出了形形色色的吸引消费者眼球的花样:有的是明码降价,比如位于闸北老沪太路的新弘国际公寓,目前景观房的价格为19000元/平方米,而前几个月该楼盘推出的非景观房单价也已达到了20000元/平方米。

浦东三林板块、闵行地区等部分开发商一改前几个月的傲慢姿态,价格开始松动,通过各种方式打折促销自己的楼盘。

当然,更多的楼盘采取的是暗降策略,比如位于长宁古北的皇家花园、虹桥新华路板块的虹桥府邸都有1000元/平方米的降幅。售楼处的口径说降价是由于推出房源的位置不同,但不管怎样这些楼盘的价格走势开始向下,而不像3个月前每次开盘价格都往上走。

还有一些楼盘采取变相降价或者优惠促销的活动,比如位于浦东新区大三林的楼盘万科新里程,优惠措施包括:一次性全付款9.8折;首付50%以上9.9折;开盘当天订下优惠0.7%,再加上万科会员0.5%(可以与所有优惠叠加),总共优惠1.2%。虽然维持了目前18000元/平方米的价格,但算下来也有一定幅度优惠。

据披露:11月份,上海市商品住宅的成交均价出现下跌,跌幅达7个百分点。最新数据显示,进入11月以来,随着上海市中心区住宅用地接近饱和,新房开工速度放缓,黄浦等市中心区的新房上市量减少,而闵行、浦东等非市中心区的新房上市量占到了总量的一半,直接导致上海房屋成交均价下降,由10月份每平方米11500多元下降到10700多元。

武汉——出现降价迹象

武汉楼市近来出现了一个今年从未出现过的现象:随着楼市销量一路下滑,开发商或明或暗加大折扣的情况已相当普遍,纷纷以赠送可打折的贵宾卡、赠送额外服务等方式来吸引购房者。打折之外,一些楼盘送装修、送旅游、送电器,甚至有的楼盘开盘时,把高档彩电、音响摆在售楼部。

以往,开盘优惠活动通常只举行一两天,很快便会恢复到原来的价格。现在,优惠时间大幅延长。而且,有的上市不久的项目,客户现场订房,除享受九八折之外,还可额外优惠1-2万元。业内人士认为,年底开发商加大促销力度,其实是变相降价。

武汉的成交备案显示,11月武汉主城区在售楼盘435个,总共成交约8400套,比10月减少981套,降幅约为10%。在此前的10月份,楼市销量下降为8.9%。

统计显示,武汉房价涨幅已有所回落,11月最后一周主城区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为5638.92元/平方米,比10月份上涨约6%。在10月份,这一数字是9.14%。

北京——楼市陷入有价无市僵局

根据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统计的数据,11月以来,北京市住宅期房的每周成交量呈现出连续下滑的趋势。一面是高挺的价格,一面是成交量的惨淡,京城楼市开始陷入“有价无市”僵局。就连一向唱高楼市的开发商群体内也开始出现“今冬房子难卖”的声音。

数据显示,11月12日至11月18日,北京共成交住宅期房2375套,成交面积26.92万平方米。与前一周相比,成交套数下降了11.8%,成交面积下降了16.2%。其中,11月14日成交量最低,仅为232套,与每年的传统淡季1、2月份水平相当。再上溯到此前一周(11月5日至11月11日),住宅期房的日均销量同比下降幅度也十分明显,降幅高达每日百套。

面对“有价无市”的尴尬,一向对楼市销量满怀信心的开发商群体也出现了担忧的声音。某开发商表示:“最近房子非常不好卖,这两个月只卖出几套房,又不敢降价,只能慢慢耗着。”而一位在业内颇有影响力的开发商也在博客中透露,不少开发商已感到深深的不安,“担忧飞涨的房价可能会给行业带来巨大震荡与损害……现在手里多余的房赶紧卖掉吧。”

长沙——进入楼市冬天

长沙以前小户型是最好销的,现在却不同了,连小户型都不大好卖。位于市中心东塘商业区的“他城”,去年均价4000元/平方米,售楼处里挤满购房人,刚开盘便被一抢而空。今年二期只有一栋楼,均价5100元/平米,开盘一个月后依然还有房子在售。

根据长沙市房产研究中心统计的数据表明,2007年11月10日到16日,长沙市商品住宅期房共成交34.91万平方米,较上周减少1.49万平方米,成交量为3009套,较上周减少341套,成交均价为3912元/平方米。

从后市走势来看,上市供应量仍在继续增长。有关人士预测,由于政策方向变化,带来消费者观望气息日浓,而发展商在价格提升到一定程度后,有可能在变化的市场背景下,以稳求胜,放缓涨价步伐,以尽快出货。

重庆--一周房价每平方米降357元

今年9月27日央行发布了《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要求各商业银行提高第二套房贷款的首付和利率,堪称今年以来针对楼市的最严厉金融调控政策。

楼市在新政的影响下,随着交易量的大幅下滑,甚至出现了有价无市的“意外”情况。这样的现象出现,导致重庆的房产市场呈现混沌的状态,不少开发商都在重新调整推盘策略,对价格的制定也是小心翼翼,不敢妄定高价;购房者也纷纷持币观望,同样面对现在的市场格局,不知道该不该下手。

据统计,该周仅有北部新区、江北区和渝中区的成交均价超过了4000元/平方米。其中,北部新区成交均价依旧位列首位,为4946元/平方米,但每平方米较前一周下降约978元;其次是江北区和渝中区。巴南区成交均价最低为2296元/平方米。

天津——楼市遇寒流

2007年9月,天津房屋成交总量为156万平方米,成交总额为106亿;10月份成交总量为106万平方米,成交总额为73个亿,减幅如此惊人,秋季房交会的召开并没能成功掩饰地产交投萎缩的尴尬。有人据此得出结论说:天津的楼市正在遭遇冷空气的袭击。

在前三个月价格飙升之后,进入10月份以来,天津商品住宅价格上涨幅度有所回落。10月份为6492元/平方米,环比上涨2.04%,较上月增幅回落0.86个百分点。

价格增幅的回落,一方面是因为购房者观望态度有所加强,另一方面是市区价格太高,购房者逐步把目光转向郊区县,郊区县的成交量相对有所增加,从而使得价格增幅有所减缓。

沈阳——房价扑朔迷离

与黄金周之后的气温骤降相反,10月中旬后,沈阳房地产市场依然是热火朝天,没有丝毫冷清之相。据不完全统计,10月底到11月间新开盘楼盘近30处,11月到年底的新楼盘上市也不在少数,产品类别包含了公寓、写字间、住宅、洋房和别墅。而在争夺入冬前这段黄金销售时,各个楼盘纷纷采取了打折回馈的政策。

保利上林湾开始收诚意金,交纳2万元诚意金的消费者,一次性付款可以享受九八折的优惠,贷款可以享受九九折优惠;位于吉祥市场附近的果舍添香同出一辙,交纳5万元诚意金就可以在月底开盘的时候,享受一次性付款九六折,贷款九八折;而新湖明珠城的5万元贵宾卡,购买产品时同样顶购房款,同时每平方米减200元;长白岛的大型项目新加坡城已经开始认购,收取定金,购买60平方米以上产品交纳1万元顶房款1.2万元,购买90平方米以上产品,交纳1万元顶房款1.5万元,购买花园洋房交纳1万元顶房款2万元;位于万科四季花城西侧的幸福里项目,12月就可以入住,现在购买一次性打九八折,贷款享受九九折,购买阁楼则九七折优惠。

业内人士表示,今年冬天沈阳楼市的温度是升还是降,主要看开发商。今年,很多地产大鳄在沈阳拿地、开工、售楼,他们的一系列行动让沈阳楼市瞬间升温。尽管如此,但楼市的低迷,还是让一些开发商不敢贸然提价,相反,还小心翼翼地打折。

西安——楼市快速“冬眠”

近来,相对9、10月份的喧嚣,西安现在的售楼中心多少有点冷清,以前那些排队“抢购”的景象已经见不到了。10月底,有的楼盘平均一天能卖2套房,最近平均每天只卖1套房。除了周末看楼的人多一些,大约有四五拨客户,平时销售部只有两三拨客户。据一些售楼人员讲,购房者开始谨慎起来,掏钱没有以前痛快了。

11月初,西安房地产信息网数据研究中心以“10月西安楼市销量继续下降,旺销期结束”这样的标题总结了西安楼市各区域销售状态。数据显示,10月西安市商品房销量有一定程度下降,销售面积较上月下降了8.93个百分点,

其中尤以城西区下降幅度最为明显,达到32%,降幅最小的高新区也有8.9%的下降幅度。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从这样的趋势来看,11月的房屋成交量可能会比10月有更大幅度的下跌,楼市会快速进入“冬眠”。

从成交价上看,11月第2周(11月11日~11月17日),城南住宅成交均价4344元/平方米,较上周上涨1.61%;城东住宅成交均价3584元/平方米,较上周下降1.73%;城西住宅成交均价3599元/平方米,较上周下降3.36%;城北成交均价3611元/平方米,较上周下降3.81%;高新区住宅成交均价4561元/平方米,较上周上涨3.94%;城内成交均价5688元/平方米,较上周上涨3.17%。

陕西工商联房地产商会分析,尽管这六个区域房价有升有降,起伏比较大,但是有两点变化非常明显:一是今年以来,首次出现城东、城西、城北三个区域房价同时下降;二是另外几个区域房价虽然未降,但涨幅降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6-5 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西玉林
最近,上海多家媒体披露了上海普陀长风生态商务区4号东南地块被开发商“退地”的消息。市场人士分析指出,以超出底价几倍的高价拿地,在楼市风向变化时就可能面临无力开发的问题。去年9月,该地块经过两个多小时440轮叫价的艰苦“鏖战”,以11.04亿元一锤定音,超出底价3.14亿元250%,折合楼板价约1.64万元/平方米。[沪开发商“退地”事件扑朔迷离盲目拿地风险已显?]

而这种现象并非个别。据报道,2007年9月11日,福建融信地产以总价9.04亿元、每亩单价近2000万元的高价拍得白马路地块,成为轰动一时的“地王”,楼面地价高达9953元/平方米。到今年3月初,融信地产不惜损失7000万元土地保证金,将昔日高价拍得的土地退还;5月14日,万科将公司所持有的东莞市万科置地有限公司50%股权转让,项目公司所持有的正是一年前土地价格疯狂飙升时期拿下的“地王”东莞市南城水濂村地块(折合楼面地价为3772.3元/平方米)。由于当地房价已经降至5000元/平方米左右,按当时拿地价格,开发商几乎没有利润可言。

地价持续攀升是推动房价上涨的最重要力量。这种影响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其一,成本转嫁和传导。去年,全国各地“地王”一个接一个出现,拿地已经到了近乎疯狂的地步。开发商敢于高价拿地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能将拿地的成本向房价中转嫁,而在我国房地产市场供应主体单一,开发商垄断供应市场的情况下,这种成本转嫁几乎是轻而易举的。成本从土地向房价的传递过程,也是房价疯狂上涨的过程。由此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地价上涨构成房价的强大推动力,而房价上涨又成为开发商高价拿地的信心支撑。

其二,心理预期。对未来某种商品价格走势的预期,会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选择,而“地王”增强了人们对未来房价将继续上涨的预期。由于“地王”楼面价远远高出周围房价,形成了所谓“面粉贵过面包”的现象,使人们确信未来房价还可能继续大幅度上涨,进行在“买涨不买跌”的心理推动下,蜂拥入市,进一步推高房价。

其三,土地囤积,强化稀缺性。许多开发商拿到土地后,并不立即开发,而是囤积起来坐等土地升值,提高自己的利润空间。这是房价持续上涨的最重要的根源之一。建设银行去年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2001年初至2007年5月份,房地产开发商累计购置土地面积21.62亿平方米,而实际仅开发完成12.96亿平方米,“囤地”数量高达近10亿平方米。土地囤积强化了土地的稀缺性,推动了地价的进一步上涨。

但是,所谓物极必反,当开发商们通过疯狂拿地和囤积土地坐享暴利的时候,他们也在从源头上制造并累积泡沫。当“面粉贵过面包”的时候,意味着面粉包含着比面包更大的泡沫和风险!事实也正是如此,当部分城市的房价从去年年底开始首先步入下跌轨道,高价拿地的风险立即显现出来。如果开发商继续囤积土地,不仅面临着房价继续下跌带来财富缩水风险,还面临着两年后土地将被无偿收回的政策和法律风险。于是,一些开发商开始“退地”,“退地”是楼市泡沫长期累积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开发商通过囤积土地搞投机牟取暴利这一惯用手段的终结。

地价与房价是互相依托、互相影响的关系。如果说地价下跌是房价下跌的倒逼所致,那么,地价下跌又会反过来影响到人们对未来房价的预期,引发观望效应,使得房价因缺少购买力支撑而步入下跌轨道。一如当初房价与地价的交替上攻那样,在中国楼市承受不了日积月累的泡沫时,房价与地价的轮番下滑就可能出现。

其实,早在“退地”现象之前,全国各地不断出现的大量土地流派现象,就已经表现出业内对常年累积的巨大泡沫的恐惧感,“退地”则更进一步表现了业内对未来楼市泡沫破裂的担忧,一旦形成羊群效应,“退地潮”就可能出现,进而传递到房价中去。

尽管开发商们还在继续鼓吹房价只涨不跌的荒谬论调,但“退地”使他们露出了马脚。因此,我们不能单纯地看待“退地”现象,这是中国楼市将步入新一轮调整的又一征兆。

(珑铭作者系中保浙江公司会计师)

未婚女青年推高了房价地产商经典语录何来

中国证券报吴定平

在近日召开的“亚洲协会第18届企业年会”上,某地产商再次语出惊人,称“中国的房价问题,不是简单的低收入人群买不起房问题,而是中国由于传统购房观念导致买房人太年轻造成的”,又把房价上涨的“皮球”踢给年轻白领购房者。

对于这位地产商的观点,我们一点都不陌生,因为近年来房地产界令人哗然的经典语录实在太多。稍加归纳,就有以下五种经典类型。

其一,贪心贪婪型。自2003年以来,中国房地产市场开始升温,至2007年底市场人气达到顶峰。与此同时,中国房地产市场价格也进入快速上升通道,其中尤以2007年涨幅最为惊人。2007年下半年,全国70多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屡创新高。

然而即便这样,一些房地产商还是感到不满足,似乎觉得涨幅还太小,于是有人就公开扬言“中国的房价会至少再涨十年”、“中国房价只会涨,不会跌!”。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一些所谓的专家学者竟然也跟风炒作,称“中国楼市泡沫永远也不会破裂”、“房价在五年内至少涨三到五倍”、“中国房价还要继续上涨20年”。全然一幅暴发户心态,实在可恶。

其二,流氓无赖型。面对日益高企的房价,面对全国人民日益强烈的质疑和不满,大多数房地产商都选择沉默不语,低调行事。但也有不甘寂寞、自以为是者,主动站出来释疑解惑称“未婚女青年推高了房价”、“钉子户推高了房价”。其学问之高,胆量之大,实在令人佩服。

房价上涨过高,原因固然很多,但房地产恶意炒房、捂房惜售却是关键。不然,房地产行业何以暴利惊人?据福布斯2007中国富豪榜显示,前十位富豪中地产商就占据其六,由此可见一斑。因此,那种不顾事实真相,不顾人民感受,一味将房价上涨原因栽赃到购房者身上,实在有点不太厚道,由此遭到网民疯狂“拍砖”,一点也不奇怪。

其三,威胁恐吓型。房价的快速上涨,引起了百姓的不满,更引起中央高层的关注。自2007年以来,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密集出台,政策利剑直指房地产市场的两大核心要素:地根、银根。而征收土地闲置费、提高第二套房贷等政策措施的出台,更使市场出现分化:一方面市场观望气氛渐浓,另一方面部分开发商资金链嘎嘎作响。

于是,有人就开始坐不住了,先是惊呼“不出三年,房地产商就要卖儿卖女!”,一幅凄凄惨惨的模样。后来,又有人扬言,如此调控“要死肯定是银行先死,房地产商后死”,言语间充斥着威胁和恫吓的火药味。真是滑稽!

其四,洗心革面型。楼市的低迷、成交量的萎缩,着实令开发商头疼。如何破解这个难题,有的开发商选择死扛硬挺,有的不惜雇人排队制造虚假繁荣假象。

当然,也有顺势而为者,不但坦然承认楼市“拐点”已经来临,而且还主动降价促销。甚至在中央电视台某访谈节目中,还为自己此前疯狂拿地等不理智行为向全国人民道歉。只是颇为遗憾的是,日前此君却深陷“捐款门”、“圈地门”,着实让人困惑,商人毕竟还是商人!

其五,幸灾乐祸型。楼市的不景气,固然令开发商伤心欲绝,但也有偷着乐的。就在房地产商普遍为资金感到忧心如焚、万科忍痛出让东莞某块地块时,SOHO却反其道而行之。5月27日下午,SOHO中国有关负责人就对外宣布,SOHO中国已收购位于北京黄金地段的一个超大型商业综合项目,收购价格为55亿元人民币。而且,据说还有进一步收购意愿。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就是该企业老总,在今年年初短短几个月之内就完成了一次彻底的观念转变:由当初坚定的楼市“无拐点论者”变成了坚定的“拐点论”分子,并于3月底在网上撰文抛出一番令房地产商为之震撼的话——未来100天内中国房地产企业将发生剧变,即所谓的“百日剧变论”。现在仔细咀嚼,不得不佩服其用心之良苦、手段之高明。

中国房地产商何来如此多“经典语录”?一些人的自我炒作、蛊惑人心是一个方面,但另一方面也源于市场和政策的双重挤压,以及在密集房地产调控政策发力之下,不同房地产商基于自身情况作出不同的判断:或准确或错误,或明智或愚笨。

因此,随着中央宏观调控政策逐渐调控到位,躁动不安的中国房地产市场将趋于平静,各种嘈杂争吵的声音也将暂且平息,一切都将重新开始,步入新一轮良性发展之轨迹。
 楼主| 发表于 2008-6-5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西玉林
房价下跌引发负资产危机

南方都市报

本报讯(记者朱文策)随着房价的持续下跌,“负资产”及“断供”日渐成为深圳舆论界的关注焦点。昨日,部分银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深圳“负资产”现象尚未大面积发生,但不良贷款的确已有明显的上升势头,若房价再下跌1-2成,深圳楼市将会产生大面积的“负资产”及“断供”现象。

“断供”尚未明显发生

根据公开资料,4月份深圳一手房价为11962元/平方米,比这去年10月最高峰时期17350元/平方米的均价回落了31%,按照首付3成贷款7成的原则计算,这个跌幅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不动产“负资产”临界点,即意味着,在去年以17000元/平方米的高位买房的业主,可能很多在账面上已经成为负资产。

“事实上,我们应该以4月份的二手房价来与高峰时期的新房价格相比,因为这个二手房价是真实的可实现价格,这样才有可比意义。”深圳中原地产深港研究中心总监张伟指出。根据该司统计,深圳今年4月份二手房价为12987元/平方米,与高峰时期房价相比,回落幅度为25%,与“负资产”也仅一步之遥。

“目前来讲,因为房价的下跌,会有一些断供现象出现,但不是爆发式的,就整体资产质量来讲,房贷质量仍然是比较好的。”深圳发展银行一位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招商银行深圳管理部一位内部人士也向记者表示,据其所知,深圳目前各家银行的还贷基本正常,没有出现大面积的“负资产”甚至“断供”现象,而招商银行的房贷还款逾期率还不到1%.

高位入市者成“高危人群”

虽然“负资产”在现时尚未大面积发生,但根据本报记者调查,目前在宝安、南山均已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负资产现象,甚至有不少业主已经准备或已经实际进行了“断供”(详见本报本周五黄金楼市大型调查《你离负资产有多远?》)。更重要的是,鉴于目前房价目前仍处于下跌通道,包括银行界在内的多位行业人士,均纷纷对未来“负资产”现象的大面积发生表达了不同程度的担忧。

“目前,房地产不良贷款情况的确有上升的趋势。”深圳发展银行上述人士分析称,由于此前各家房地产贷款基数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客户出现分化,出现不良房贷的几率也增大,同时,“一年以来的楼市不景气,投资客甚至投机者很容易会出现‘断供’现象,从而加大银行不良贷款的出现”。他表示,如果房价再下跌10%-15%,“负资产”和随之而来的“断供”现象就会大面积出现。而招商银行上述人士也持相似论断,他认为,出现大面积“负资产”的房价跌幅为20%左右。

由于去年4-7月份为深圳楼市炒作疯狂时期,因此,在房价不断下跌过程中,去年4-7月份发放贷款的客户也顺理成章地成为“高危人群”,被锁定成为重点监控对象,这在央行5月30日发布的《2007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中》也有明确表述。据记者了解,目前,各家商业银行均已不约而同地加强房贷预警机制,对借款人,尤其是高峰期入市以及拥有多套物业者,进行高度关注,分析他们的资产质量,一有“断供”苗头,立即紧密跟进。
发表于 2008-6-23 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西玉林

跌得好啊!

打破赚钱神话,还利于民!:lo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