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查看: 29923|回复: 1

[佛学] 《无量寿经》之阿难启请(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5-11 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江苏苏州
尔时世尊,诸根悦豫,姿色清净,光颜巍巍。尊者阿难,承佛圣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长跪合掌,而白佛言:“今日世尊,诸根悦豫,姿色清净,光颜巍巍。如明镜净,影畅表里。威容显耀,超绝无量。未常瞻睹殊妙如今。唯然,大圣!我心念言,今日世尊住奇特之法,今日世雄住诸佛所住,今日世眼住导师之行,今日世英住最胜之道,今日天尊行如来之德。去、来、现在佛佛相念,得无今佛念诸佛耶?何故威神光光乃尔。”于是世尊告阿难曰:“云何阿难,诸天教汝来问佛耶?自以慧见问威颜乎?”阿难白佛:“无有诸天来教我者,自以所见问斯义耳。”
好,先看这一段。这还是序分里面的这个发起序,就是这部《无量寿经》特别发起的一个因缘。这个因缘是以阿难尊者祈问、祈请,来作为一个发起的。这个“尔时”就是当时释迦牟尼佛与灵鹫山声闻、菩萨、人、天大众云集的那个时候。释迦牟尼佛六根显出了无限欢喜的表情,这就是佛观察与会的大众能够信受担荷净土一法,也就是表明众生成佛的机缘成熟——畅佛本怀,所以六根现非常喜悦的表情。这种喜悦表现在他的姿态、他的光色也都非常的清净。这个光是“巍巍”,表明高大、盛大之相;“颜”,就是颜容,也显得非常的高大。那有的经典在这种“光颜巍巍”当中,就会说有九色的光,还能显出他方的刹土——这样的一个瑞相。就是这个法会上,开始释迦牟尼佛现出这个瑞相。
好,这瑞相一来,“尊者阿难,承佛圣旨”。大家注意了,这有一个“承佛圣旨”,就是阿难尊者的祈请,都有着释迦牟尼佛的加持力在里面。如果没有这种加持力,他是莫名其妙,还产生不了祈请之心。这就像《观经》,当释迦牟尼佛光台显出十方净土的时候,也是释迦牟尼佛冥加,来令韦提希夫人选择西方极乐世界。所以选择西方极乐世界作为标心往生之处,也是释迦牟尼佛的加持。那么这《无量寿经》的发起因缘,也是得佛加持的一种产物。实际上这也是一部无问自说的经典——本质上是这样的。
好,阿难尊者得佛的加持之后——“圣旨”就是大圣的这种意旨,他领略了,这领略是以这种忆念、光来传达出来的——马上他就从座位上站起来,有一个恭敬的礼仪:偏袒右肩,长跪合掌。禀白佛陀,就说:“今日世尊……”“世尊”为一切世间天、人所尊重的——佛陀的另外一个称号。“今日世尊六根这样的喜悦,姿色如是的清净,光色和容颜是这样的盛大,全身的光色就像明亮的镜子那样清净。”这个光叫“影畅表里”,就是光能够畅达到他的表层,这就是“畅表”,那同时这个光还能映到他的里面去。这个表和里都有着光互相的辉映,这个容貌显出这种威德——“威容”。佛不仅仅是慈悲,还有威德,这个威和慈一定要相互而用。光有慈没有威——你只有摄受没有折服,还是度不了众生。所以一定要用威德来折服众生,用慈悲来摄受众生,这两者才能够产生度化众生的作用。
所以释迦牟尼佛显出那种威德的容貌,是这样的显彰光耀。这个“超绝无量”,对无量诸佛的“威容显耀”都有超绝之处——不比寻常了。阿难尊者就自己说:“我是从来没有睹见过,佛现出这样殊胜妙好的容颜。”那现出这样的瑞相一定是有大事因缘的,所以阿难尊者说:“由是我心里就在默念,我就在思惟这个事情。”下面有五句话是非常重要的,说明释迦牟尼佛讲《无量寿经》,他自身的德能和他所住的利益众生的法,是那样的真实、慈悲。那么这个阿难尊者也是“承佛圣旨”——得佛的加被,才能领略这样的放光显瑞其中的一些信息。
那第一个:今日世尊住奇特之法。那肯定我心里想:世尊一定住在一个奇特之法上。这个奇特之法就是净土之法——虽然阿难尊者没有说出来。那么用信愿持名感通佛力,横超净土,带业往生,快速成佛,这就是最奇妙最殊特之法。仰靠他力解决生死轮回问题,圆成佛果问题,不由通途之法,这是住在奇特之法。“今日世雄住诸佛所住”,“世雄”就是世间最雄猛者——我们讲“大雄”,他住在一切诸佛所住的境界上。这境界就是涅槃实相,就是即将要宣说的这个法——净土之法,是从实相的性德里面生起来的。“今日世眼住导师之行”,佛为一切世间做眼,引导众生具有正知正见。这个“世眼”就表明佛有五眼圆明的智慧、德能,才堪为轮转的众生做大导师,引领三界六道迷惑的众生出离险道。这就是:净土一法是佛五眼圆明选择的引导我们出离轮回的导师之行。“今日世英住最胜之道”,“世英”也就是对佛的德能的赞叹,是一切世间最为英异,这个“最胜之道”就是透过这幺一个通道——这个门,可以得到最为殊胜的果,就是大乘涅槃之果。透过这个净土法门可以得到最胜之道。第五句:今日天尊行如来之德。“天尊”这就指如来的第一义天的这样的称呼。今天佛住在这样的一个瑞相上,一定是行如来之德,住在真如道上来示现成道,善巧方便地教化众生。所以如来一定要数数地来这个轮转的世间度化众生,示现八相成道,这就行如来之德。
那么这样的瑞相,阿难尊者又深入思惟,那肯定是过去、现在、未来“佛佛相念”。一切诸佛都在念,那就是三世诸佛都在加持的产物,否则不会现出超绝无量的一个光颜巍巍的瑞相。所以就用一种反问的口气来询问:“得无今佛……”今佛就是指释迦牟尼佛所示迹的这样的一个佛。“念诸佛耶”,念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耶?那么是“佛佛相念”了,于是释迦佛念三世诸佛,三世诸佛也在念释迦佛。当释迦佛要讲净土法门的时候,十方无量无边的诸佛都要给予加持的。这“诸佛”里面当然更含摄着阿弥陀佛,当释迦牟尼佛讲净土法门的时候,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也同样欢喜地加被。也正因为十方三世诸佛佛佛相念,才会有这样的威德神通、炽盛的光明。否则怎幺可能会有这样的瑞相呢?这就是由他显示相的果,来推它的因。
好,那么这样的一个祈请,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所以释迦牟尼佛听到阿难尊者这段话之后,就用审问的口气问他——“云何阿难”,你能问出这些话,是诸天来教你问的呢,还是你自己的智慧的知见能够领悟到这个程度,来“问威颜乎”?“威颜”就是指佛了:现出的这种威德光颜。这云何阿难,诸天教汝来问佛耶?自以慧见问威颜乎就来探寻一下,这种探寻实际上包含着释迦佛对他这个问的一种肯定。哎!你问的这幺到位,这幺精深,是你的水平吗?如果不是你的水平,是谁教你的?是不是诸天教你来问的?那诸天的智慧程度会更高一些,甚至诸天也有很多地上菩萨在那里示现。所以就是:高水准的众生是不是教他来问的?阿难尊者当然不会打妄语了,他就如实地禀白:“没有诸天来教我。是我以自己所见、所思念、所思惟来问出这样的意思。”但实际上这个时候他问出这个问题,就已经有佛力的加被——冥加,他自己并没有意识到。释迦牟尼佛顺应这个就赞叹:“善哉!阿难。”
好,我们请看下面。佛言:“善哉阿难,所问甚快!发深智慧,真妙辩才,愍念众生,问斯慧义。如来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兴于世,光阐道教。欲拯济群萌,惠以真实之利。无量亿劫,难值难见。犹灵瑞华,时时乃出。今所问者,多所饶益,开化一切诸天人民。阿难当知,如来正觉,其智难量,多所导御。慧见无碍,无能遏绝。以一餐之力,能住寿命亿百千劫,无数无量复过于此,诸根悦豫,不以毁损,姿色不变,光颜无异。所以者何?如来定慧,究畅无极。于一切法,而得自在。阿难谛听,今为汝说。”对曰:“唯然,愿乐欲闻。”
好,释迦牟尼佛就赞叹“善哉阿难”,就是你这一问真是问得很好。“善”就是肯定赞成的语句,“哉”就是一个语助词。你所问的甚快,“甚快”这个快,就是你所问的跟佛的意思非常相应,就像一个纯孝之子知道他父母想要什幺,提前就把它准备好了。这一问问得非常的及时,这一问问的非常的当机,所以就赞叹:“你这所问的问题真是太好了。”——甚快。
能够善问就是报佛恩的最好方式。你这一问能够发起甚深的智慧。你把佛的那种五德——住在五种状态当中的这种利他的德行,能够说出来,这说明你有真正奇妙的辩才。你能一问,首先你是有智慧的人、有眼光的人;同时你这一问是具有慈悲心的表现,你不是为自己问,你是悲悯、忆念一切苦难的众生。你问这个的目的,是想问出一个对一切苦难众生有大饶益的法门。所以你这一问充满着慈悲,充满着智慧,才能够把这样一个深潜的出世大法的圆顿智慧的大意给他问出来。这就好像这个种子,这个法门的种子是沉淀在很深很深的地方,你这一问,竟然把这个种子给它浮上了表面。那你这一问像钩玄探赜,把这个给它引发出来。这可是甚深的智慧、真妙辩才、极深的悲悯众生的心,才能做得到这一点。也正因为你有这样的一个心,才能感得诸佛对你的加被。这两者的整合你才问出这样的“慧义”。慧义就不是一般世间学问那个意思了——逻辑思惟里面的,而是那个般若智慧的一个义理。
    好,那这个义理实际上跟诸佛示现在世间的大事因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紧接着就讲“如来”——诸佛如来,以他无有穷尽的大悲心——“矜哀”就是怜悯三界一切苦难的众生。他为什幺要不断地出现在这个世间示现八相成道?就是不忍三界众生的苦故,要拯救这些众生故。拯救的方式就要“光阐道教”,佛说法都要放光——光代表法音,来阐释大乘的教法。阐释这些大乘的道教,其根本目的就是拯救济度那些“群萌”。“萌”就是萌芽状态,有佛的种子,但是它没有显发出来,要透过讲经说法把这个菩提种子引发出来。但在群萌还没有显发他的佛性的时候,他都是迷惑颠倒在三界六道头出头没的,所以要拯救这些头出头没的众生。拯济他们到哪儿去?“惠以真实之利”。真实之利不是人天福报,不是声闻、缘觉的这种利益,而是圆成大乘的佛果才叫真实之利。那么诸佛如来他来到这个世间,就是唯一的一桩事情:欲拯济群萌,惠以真实之利。以“光阐道教”的方式显发出来,达到这个目标,所以一代时教五时说法。
          ——2009年8月始大安法师讲于东林寺第二届净土文化进
 楼主| 发表于 2018-5-11 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IP:江苏苏州
《净土百问(18)》
问:我皈依佛法已经十多年了,事事不如意,倒霉透了,常想这是逆增上缘,可是我的处境常让我对念佛感到灰心,请开示。
大安法师答:首先我们要弄清楚,皈依三宝,持戒念佛的目的是圆成本具的正觉佛性。并不是为了人天福报,妄想一皈依学佛,就得钱比别人赚得多,官比别人当得大,身体比别人健康等,用这些来能证明学佛的成效,这个观念是有偏颇的。固然学佛为了出世间的解脱,也是能获得世间利益的。然众生业力不可思议,因果错综复杂,所以不可平面线性地看待此事。对净业行人来说,对世间顺逆等事,应作如理的观照。世间无论遭遇倒霉的逆境还是成功的顺境,都属梦幻泡影,最终都是一场空。念佛行人宜应随高随低随缘而过,顺境感恩阿弥陀佛,逆境同样感恩阿弥陀佛,因为逆增上缘更能增加我们的道心。这个世间,众苦充满,三界火宅,冤家对头常常碰面,苦不堪言,赶紧出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呀。不如意的事情会成就出离心。如果天天都是很顺利,日日都过得舒舒服服,就感觉到这个世间蛮不错的,这个世界就是极乐世界呀,何必求往生呢?死于安乐。

我们念佛行人对苦难要有一种敏锐的感受,即使在所谓成功快乐中,也要看到其本质上苦空无常。由是对现世的福报不必过于贪恋,应利益众生、惜福培福,这样便不至于在福报中迷惑颠倒。而人往往在顺境中容易骄逸造业,在忧患中或能令我们生起一种出离心,从三界苦域中超拔出来。这个心理学有个实验,将青蛙放进沸腾的池水中,这个青蛙会蹦地一下跳出来,侥幸逃一命;如果把这个青蛙放在凉水里面 ,慢慢地加热,直至沸腾高温,那么这个青蛙在这过程中出不来,会被煮死。所以修行人以八苦为师,成就菩提,斯言不虚。愿仁者遇到不如意事,不要怨天尤人,应逆来顺受,修德进业,以惭愧心念佛,忏悔业障,如是便是转化逆境之良方,进而心地光明,静定安乐,念佛法喜洋溢,方为真正的净业行人。

问:何为见地?修净土宗没有见地能否往生?见地、修证、行愿是修行整个过程,如何处理三者的关系?
大安法师答:净土宗也讲见地的,各宗各派都有见地的问题。见地就是我们的知见所能到达的一个地步。我们对净土法门事理因果的了解所引发的信愿,就是净土宗的见地。没有这种见地是很难产生信心的,很难生起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愿心,如果没有对娑婆世界苦空无常无我的切实了解,对于西方极乐世界在我们一念当中完整具足、是涅槃的常乐我净的事相上的表达,没有这些见地的话,包括真空妙有的中道智慧的把握,是不可能产生真正的信愿的,你的信根就很难建立,没有信根就不会有力量,于是就会怀疑,就会受很多的别解别行的法门所动摇。所以净土宗是非常重视见地的,见地就是信愿。能否往生的关键取决于信愿。见地、修证与行愿密不可分。你见到什么程度,也就是你信到什么程度,你的愿才能恳切到什么程度,你执持名号的功夫才能到什么程度,这里面就是净土宗修因证果的完整表达。然而净土法门的见地的建立,主要是仰信佛语。比如,能确信释尊所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并依信愿,执持名号,即是以佛知见为己知见。老实持名念佛就是佛的第一弟子。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要念兹在兹,要把我们所见闻觉知的一切境界都作为往生净土的增上缘,一切的逆境成就我们的厌离心,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的薰习增强我们的欣慕心,顺逆境界都是成办吾人往生的好境界,往生成佛度众生,这样的修道生活即是沐浴在阿弥陀佛光明中的快乐生涯。念佛人乃人中妙好人,斯语不虚。


问:“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具体落实在念佛的时候,应该怎样才能达到这个要求?
大安法师答:“都摄六根”就是将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摄入一精明(阿赖耶识之见分),以此深心,执持弥陀名号,令六根不再驰逸于六尘。六根当中最重要的是耳根和意根,这两根的功能最全,也容易驰逐外境。如果把这两根摄住了,其它的如眼根、鼻根、舌根、身根也就不摄自摄了。摄耳根的方法就是自念自听,从心里念出声音再从耳朵听进去,心与声相依,小内循环,就能把耳根摄住。摄意根的方法,可采用印祖的十念记数法。念第一句佛号记1,念第二句记2……念第十句记10,再从1记到10,循环往复。这样给意根派了记数的任务,意根自然不容易跑,这就是念兹在兹。如是持念佛号,灵灵不昧,念念相续,即是净念相续。日常工作生活中,恒常系念佛号,如子忆母,如是熏习,自然与万德洪名、净土依正庄严日渐亲切。忆佛念佛,现前(现生证得念佛三昧)当来(带业往生,华开见佛)必定见佛。大势至菩萨的授记,吾人当拳拳服膺。


问:请介绍一下印祖往生后净宗的传承与发展。
大安法师答:印光大师是近代中兴净土宗的一位了不起的祖师。晚清以后,随着国运的衰微,佛教也呈凋零之颓势。印光大师生于乱世,悲愿广大,挽狂澜于既倒,高扬儒佛共弘之幢,其一生所倡导的“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八句乃概述了中国净土宗传承的宗旨,为净土宗在现代的生存发展贡献极大。道盛德隆,被四众弟子推尊为净宗第十三祖,名实相符。印祖往生之后,净土宗保持着良性发展的势头,这主要得归功于印祖的《文钞》,作众生无明长夜中的智慧火炬,文字般若感人至深。所以印祖往生之后,净土宗持戒念佛、矢志净土之宗风不坠。依据《文钞》修行,往生净土者不胜枚举。建国以后,中国大陆一度受左的思想的波及,整个佛教受到摧残,净土宗也不例外。改革开放以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以落实,寺院丛林得以恢复,僧俗二众修行念佛法门者占的比例最大,净宗法门的群众基础最广。从目前中国大陆的佛教现状以及信众的根机来看,走印祖指归的弘法路子,上契诸佛本怀,下应现代众生之机,即在世间法中弘扬儒家思想文化,在出世间法方面独标念佛往生净土一法。我等净业行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要企想做什么大通家,也不要这山望到那山高,宜摒弃傲慢,老实念佛。在这末法之秋,以我等通身业力之资质,舍弥陀大悲愿力,决定难得解脱。印祖临往生婆心开示:念佛法门,别无奇特,但要恳切至诚,无不蒙佛接引,带业往生。吾等净业行人当依教奉行,守住净宗平实的家风,作印祖的私淑弟子,自行化他,便能在此浊世传承光大念佛法门。印祖在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亦会含笑加持我等行人,伏冀勉旃!


问:如何理解“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大安法师答:《阿弥陀经》的这句经文宜从净土法门“以果地觉作因地心”的特点加以理解。有些人会自然地从通途教理来理解善根福德,认为往生西方净土,就一定要培植甚深的善根,积累广大的福德,否则便不能往生。这种理解并不符合这句经文的法义。蕅益大师深契佛心,于《弥陀要解》中有一精辟的诠释:阿弥陀佛以大愿作众生多善根之因,以大行作众生多福德之缘,令信愿持名者,念念成就如是功德。证知吾人信愿持名,即是多善根多福德,乃善中之善,福中之福,是以佛的大愿作为我们因地修行之因心,以佛的名号具足的大行作为我们因地修行之强缘。这是阿弥陀佛以其果地上的功德加持我们,我们凡夫众生只要信愿接纳、感应道交,即可成就往生大事。


问:净业修习总是进进退退,这其中有何因缘?如何对治?
大安法师答:原由很多,其根本原因还是生死心不切啊!不了解在轮回中生命的无常啊!再一失去人身,换个嘴脸到三恶道里去报到,就万劫难复啊!这种生死恐惧心没有生起来,于是就把学佛看得泛泛悠悠,甚至于把学佛作为生命的一种点缀。看点佛经,搞点机锋转语,然后跟同学、朋友在一起侃一侃,表现自己很高雅。念佛也大多停留在表面:情绪好一点,多念几声佛;待会儿昏沉了,正好美美睡一觉;待会儿又觉得有点感冒,更有放逸的借口了;待会儿遇到几个多年不见的朋友,高谈阔论,更把念佛忘到九霄云外了。如是种种情形,乃吾辈因循怠惰之常态,对此,要痛加对治。从现在开始,规定早晚功课,根据自己的工作生活情况,或几千,或一万、二万佛号,以决定不缺为准;同时要有同参道友相互监督、劝勉。要有恒心啊!坚持耐久,像普贤菩萨修十大愿王那样不疲不厌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大愿无有穷尽。普贤菩萨无量劫不疲不厌地修,难道我们这几十年光景,只念这句佛号都念不下来吗?当你要懈怠退转的时候,赶紧在佛面前至诚忏悔,痛哭流涕,发出真为生死、矢志求生安养之心,如是就渐渐把这个烦恼习气改变过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