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查看: 9791|回复: 0

[思辩铜州] 90后离婚潮:结婚不怕晚,离婚要趁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4-30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江西赣州
0.jpg
近日,“第一批90后加入离婚大军”的话题在网上引起热议。这一话题并非空穴来风,主要起因于最高人民法院日前发布的一份关于离婚纠纷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从报告中可以看到,90后确实已加入离婚大军。
  大数据显示,在全国离婚纠纷一审审结案件中,73.40%的案件原告的性别为女性。婚后2年至7年为婚姻破裂高发期,七年之痒变三年。而根据记者的进一步采访,90后闪婚闪离的故事简直令人大跌眼镜,其中的导火索多为小事。他们中有的人蜜月带上婆婆,一回来后就吵着闹离婚;有的人通过手机“摇一摇”摇出了女朋友,结婚快离婚也快。
0 (1).jpg

  全国离婚纠纷案件中,婚后2至7年为婚姻破裂高发期
  当不少80后还在与“剩男剩女”的标签抗争时,第一批90后却掀起了离婚潮,该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媒体怎么评
  斯涵涵发表在南方网上的《“第一批90后离婚”何必诧异?》一文中表示,90后在适婚年龄正常结婚,发现彼此不合适后又好聚好散,体现了婚姻自主,离婚某种程度上是文明的进步。
  “不必过于放大‘90后离婚’的群体标签。从个体来说,最大的90后已经28岁了,而我国婚姻法规定的法定结婚年龄,是男性二十二周岁,女性二十周岁。适婚年龄正常结婚,共同生活一段以后发现彼此不合适,难以度过‘七年之痒’,好聚好散对于怨偶双方都未必不是一种解脱,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离婚,虽说不算好事,但也绝不是丑事坏事。我国婚姻法规定婚姻自主,夫妻双方都可以合法结束婚姻关系,任何人不得干涉。现代社会理应对离婚现象秉持宽容的态度,而越来越多的90后女性,社会地位大幅提高、经济独立性不断加强,更加追求平等、身心愉悦的婚姻,并不像长辈一样惧怕离婚,这也是离婚率高居不下的一种因素……从某种角度上说,善待‘90后离婚’ 体现了现代社会的文明进步。”
0 (2).jpg

  胡鹤洋发表在红网上的《90后加入“离婚大军”未必是消极表现》也同样认为,离婚并不代表着婚姻的脆弱,而是90后追求人生品质的表现。
  “回到话题本身,笔者不否认恋爱与婚姻需要且行且珍惜,但离婚也不代表婚姻脆弱,更不能因此用“轻率”二字形容90后面对婚姻的态度。评论90后离婚一事时,我们更应该思考为什么90后的婚姻会呈现出‘脆弱的假象’?首先,婚恋观念的形成与原生家庭紧密联系。以独生子女为主力军的90后群体,成长于物质丰富、备受关爱的环境中,久而久之他们的眼界更高、思想开放。再加之,婚姻是人生大事。很多父母更愿意将自己的婚姻模式传输给下一代,期望孩子能拥有安稳的家庭。很明显,生活在时代巨变节点中的90后自我意识更强,人生追求品质,他们的观念已不是‘养家糊口吃饱穿暖,将就地过日子’所能满足的。”
  而然玉发表在光明网上的《第一批90后加入离婚大军,对此不必贴标签》一文中则表示,不论在哪个年龄段的人都会有一些奇葩的离婚案例,不能将90后身上的个案归结为整个群体的缩影。
  “当公众和舆论谈论90后离婚现象,很可能夸大了90后的属性原因,而忽略了时代语境、外因驱动以及某些一贯的共性规律。动辄通过‘蜜月带上婆婆,没度完就吵着要离婚’‘摇一摇摇出女友闪婚闪离’等极端案例作为切入点,来分析90后离婚现象,很可能陷入一种以偏概全的逻辑谬误中。理性评价90后离婚现象,必须要摒弃‘立场预设’和‘结论现行’的表达惯性,而只能是基于中立的大样本统计以及合理化归因。”
  “事实上,无论哪个年龄段的离婚案例中,总能找到一些奇葩个案。尽管我们必须承认,90后群体相对而言确实更有个性、更具激情,也更容易冲动任性,可是这些‘特质’到底在婚恋决策中起到了多少作用,不是一个想当然的事情。不过,发生在90后身上的个案,更容易被归纳为整个群体的‘缩影’,这倒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现象。”
  编辑有话说
  随着之前“第一批90后已经出家了”的刷屏,这一代人似乎被贴上了越来越多的标签,“第一批90后”已经秃了、开始油腻了、迈入中年了……现在,他们又加入了离婚大军,但90后离婚真的值得如此大惊小怪吗?
  从一个更大的背景来看,第一批90后加入离婚大军,或许只是整个社会离婚率不断攀升的一个缩影罢了。近几年来,中国的离婚率就一路走高。2002年,中国粗离婚率仅有0.90‰,但到了2015年,粗离婚率已经上升到2.8‰,是2002年的3倍多。2017上半年全国各级民政部门和婚姻登记机构共依法办理结婚登记558万对,比去年下降7.5%;而依法办理离婚登记却有185.6万对,比去年同期上升10.3%。
0 (3).jpg

  相较于以往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固守婚姻家庭的传统,新一代年轻人似乎更愿意相信“结婚不怕晚,离婚要趁早”的“至理名言”,而这样一种想法在90后身上则显得更加突出。
  费孝通曾在《乡土中国》中,将中国的家比作一个事业组织,主轴在父子,夫妻之间只是配轴,这样的两轴都因为事业的需要,而排斥了普通感情。因此,传统中国人的婚姻,不讲究爱与私情,讲的是纪律与效率。在门当户对的基础上相亲、结婚再生子才是正道,一个家庭里男人赚钱,女人管家,彼此分工明确。
  但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传统大家族模式已被逐渐破坏,小家庭和个体价值在凸显。年轻人所认可的婚姻,是拥有爱情的婚姻。但这种爱,这种感情,既有创造的作用,也拥有破坏的趋势。爱情原本就是一种不稳定的因素,容易造成紧张的状态,有的时候还能让人走入因爱生恨的极端。而对传统中国而言,维持固有的社会关系,并不需要激动的情感,只需要对传统家族文化的认可,对生儿育女、经营家庭的认可。
0 (4).jpg

  这种婚恋观的变化可以解释当今社会离婚率的上升的现象。凝聚家庭的因素实则早已发生转移,不再依赖单一的伦理规范,而更强调夫妻之间的情感、文化、性生活等内在纽带,某一个方面出现了问题,这个家庭就难以凝聚。因此,也正如有人调侃道,不结婚,罪名只有一条,结了婚,罪名日新月异。
  更深层地来看,90后闪婚闪离其实也代表着某种焦虑与迷茫。在新旧观念的冲击之下,年轻人既受着传统家族文化的影响,又受着西方爱情观的洗礼,使得这一代人处于一种文化的夹层,忍受着传统与现代的撕裂之痛,在结婚生子方面困难重重。老一代讲究婚姻之间的扶持与稳定,但新一代年轻人讲究的是婚姻中的爱情与品质。当婚姻矛盾无法调和的时候,他们宁愿选择放手也不愿意继续忍受。90后的闪婚离婚或许是出于某种逃离、出于对自由的追求,但当个体对自由的愿望超过了对家庭的担当,也会导致他们缺乏对家庭和伴侣的责任心。
  如果将90后闪婚离婚的现象,归因于他们不够成熟太过自私、不善于处理家庭矛盾,甚至认为他们婚姻感情基础脆弱,这无疑是非常片面的,个中缘由其实非常复杂。毕竟,离婚对他们来说不是什么洪水猛兽,只是出于对更好生活的追求。不过,如果一开始的选择确实错了,离婚又真的是完美的选择吗?
0 (5).jpg

  中国青年报在今年的4月份,针对当前离婚率居高不下的现象做了一期调查,73.3%的受访者支持增加离婚的相关手续和流程,55.4%的受访者建议各地民政局配备婚姻家庭咨询师,挽救还有可能的婚姻。在程序上给离婚加点麻烦,似乎成为了人们为维系婚姻关系所设想的出路。
  这某种程度上展现了当前人们十分矛盾的心理,既渴望更好地维持婚姻,又克制不住自己毁掉婚姻的念头,最终只能寄希望于制度,宁愿将主动权交到他人手中。原来一度被追捧的婚姻自由,并没有给人们带来理想的幸福,这真是太过讽刺。或许婚姻就像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不过也有可能,出去了的人依然经营不好自己的生活,然后后悔自己当初急着逃离。
  处于文化夹层中的这代人的痛苦,大概只有自己知道。如果不爱了,又何必要继续在一起,可是洒脱地分开后,就真的解脱了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