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报道,有调查显示,在全国6000多家制药企业中专业的儿童用药制造商仅10多家。而在常规药品中,与3600多个成人处方药相对应的是,儿童专用药仅有60多种,不足1.7%。95%以上的药品没有儿童用药安全包装,不配备专用量器。儿童用药短缺给儿童健康带来了巨大隐患,我国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率为12.5%,是成人的2倍。在儿童群体中,药物中毒占所有中毒就诊儿童的比例近年来一直在上升,目前已超过70%,因用药不当,我国每年约有3万名儿童造成耳聋。
而《法制日报》近日报道中提到的一个数据更让人触目惊心:因为用药不当,我国每年约有7000名儿童死亡。
每一起用药不当伤害案例都是一声痛呼,都在催促着儿童药在生产、管理、使用等环节的变革。
诚如一些医疗专家所言,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小版,有特殊的生理状态,在药物代谢、毒理等方面也有特殊的机理和规律,对药品的适应性要求更加苛刻,不能简单按照儿童的体重占成人的体重比例用药。
因而,要改变现状,首先就要让儿童药脱离成人药的羽翼,从成人药的大家庭中“分家单过”,成为独立的体系。
但是,目前,我国并没有专门针对儿童用药的法律,《药品管理法》和《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均未对儿童用药提出特殊规定。用法律明确儿童药的概念、性质、生产保障、市场供给、规范使用和管理责任,给儿童药套上“法律胶囊”,能够有效增强儿童药的安全性,降低毒副作用。据悉,修改药品管理法已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儿童用药保障条例》也已提交相关部门,有望近期出台。这是很值得期待的事情。
由于儿童药研发周期长、研发成本高、盈利低且临床试药对象难觅,药企研发儿童药的积极性不高。针对这种情况,就有必要给予药企一定的研发生产补贴,给予药企更灵活的儿童药定价权,在药品注册、采购等环节给予优先权。
无论如何,儿童用药,别在靠感觉了,别再靠“掰”,靠“蒙”,有必要让儿童拥有自己专属药,让儿童用药有标可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