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婆好抠门啊,我们每天只不过回去吃顿饭嘛,竟开口要生活费。”小惠在周末朋友小聚时吐槽道。结果发现,身边不少朋友和她一样,只要和父母同城,没事就喜欢回父母家蹭饭,反倒是自己家鲜少生火煮饭,成了“不沾锅”一族。不仅如此,他们还进行了一番讨论:小夫妻回父母家蹭饭,要不要交伙食费?
现象:玉城“不沾锅”族比比皆是 记者采访发现,“不沾锅”族在玉林并非少数。早餐在小吃摊解决,午饭在单位食堂或快餐店吃,晚上回父母家蹭一顿。这已是不少年轻夫妻解决吃饭问题的办法。 小李与小叶结婚两年了,下午6时多下班是常态。家里的厨具是结婚时买的,不常用的厨具还像新的一样。在小李看来,他们夫妻的工作很忙,晚上下班回到家都7时多了,再到市场买菜做饭太折腾,父母总是要做饭的,添两双筷子很方便。 市民张先生兄弟姐妹多,是个大家庭。虽然他们都已经成家,但每日两餐他们都是一块吃。“大哥在玉林建有楼房,父母也从博白老家搬到了大哥家住。”张先生说,父母在家里闲着,见每个子女都忙着做生意、上班,所以就提议,由他俩买菜做饭,子女只管回家吃饭。 争议:回家蹭饭是否要交伙食费? 天天回家蹭饭,该不该给父母伙食费?如果给,应该给多少? 记者采访了十多名市民发现,主要看法分成三派:大多数人认为应该给,理由是如今物价飞涨,不买菜不知道柴米油盐贵,长期蹭饭不给钱实则是变相“啃老”,会给父母增添负担;少数人认为,如今年轻人房贷、养孩子压力大,父母其实也不在乎那点饭钱,给钱伤感情,平时多关心照顾老人作为回报即可;还有一部分人认为,不好直接给钱,得换种方式给。 黄先生和妻子工作都忙,每晚都在父母家蹭饭,他每月给老人1000元生活费。“米、油、菜价这两年节节攀升,老人退休金就那么多,拖家带口去吃,不给钱老人实在说不过去。”他说,就算老人不提要钱,但做子女也应该主动给。 家住奥利华园的方女士说,她和老公也是蹭饭一族,但每月给公婆2000元生活费,水电若超支,他们得另外支付。“老人要钱也是给我们攒着,不然我们每个月都是‘月光族’。”方女士说,她理解交伙食费的做法。 28岁的小曾是外地女婿,婚后和妻子住在玉柴一小区,常在老人家蹭饭很少开火。他提出过给生活费,老人不要,说一家人要钱太不像样,于是就变着法子“赞助”岳父岳母。老人打麻将时,他给个三五百;想出去旅游时,他就把团报好,再塞些零花钱。 不过家住奥园康城的小邱认为,老人其实根本不在乎几顿饭钱,在乎的是儿女对他们的情意。“婚后大多在父母家蹭饭,我们有房贷,老婆又怀孕,压力大,没有给父母生活费。”小邱也直言,总在一边蹭也不好意思,所以两边轮流蹭,吃了婆家吃娘家,一家吃一周。有时周末自己也开火做饭,做了好吃的也给父母送一点。 建议:早食“人间烟火”可锻炼技能、培养感情、增进理解 小夫妻“不沾锅”的原因各种各样,可在70后的龚女士看来,小夫妻不应过分依赖父母的厨房。夫妻俩同心同力地去经营好一个家,衣食住行都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厨房、餐桌上,小夫妻可以分享各自的工作、心情。让龚女士骄傲的是,自己的子女虽然在外地工作,可他们在电话里常常说怀念她做的饭菜。自己的拿手好菜让在外的子女想念,这种幸福是“不沾锅”夫妻无法体会的。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麦雨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都只是让孩子从小好好读书,却把最基本的日常生活本领给忽略了,很多小夫妻根本不会做家务。其实年轻人在组建家庭时,不但可以通过做饭锻炼生活技能,同时也能培养双方感情,增进对生活和家庭的理解。所以,对于“不沾锅”小夫妻们来说,还是应该早食些“人间烟火”。(记者 庞献) 原标题:“不沾锅”小夫妻回家蹭饭是否应该交伙食费? 市民主要看法分成三派,大多数人认为应该给 心理专家:“不沾锅”夫妻食“人间烟火”,有利炼技能、增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