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中,五行術數有著奇特的吸引力,先賢們為研究這一學問,費盡心機,並在民間流傳著許多燴炙人口的故事,從奇門遁甲的演化與孫子兵法,諸葛孔明的八陣圖到江南的神密測字先生與漢代的東方慧,高樓精准的算命先生與風水祖師楊救貧,從孝子感動蔣大鴻到狂人葬地身亡等,數不勝數,在風水學中從風水先生到主家的福德等,均讓人們受教,在《名人與風水術》一書仲介紹了偉人家的風水故事,古時還有更多讓人無法理解,但吸引人們的故事,它無疑是教育人們要多行善事方得天佑。風水學分為三個基本組成部份,一雲“形勢”、二雲“理氣”、三雲“選擇”。在形勢中,多與龍穴砂水為主題,所謂“龍”是講山脈的走向與氣勢,“穴”是指在此山上立宅安墳的一個點位,也就是山脈聚氣的點位,“砂”就是墳場周圍的峰巒,它分為九星形體,講究貪狼、巨門、祿存、文曲、廉貞、武曲、破軍、左輔、右弼,大體分為金、木、水、火、土五行等,在它們的組合陣勢中,又分為墳前面的遠山為朱雀、墳後靠山來龍為玄武、墳左邊回抱的山為青龍、墳右邊回抱的山為白虎,其中分為很多格局,也就是山勢組合的形態,把它們喝成一種吉祥的名字,“喝是叫取的意思,也就是根據地理的面貌特點等,由地師根據這些結構情況,給這個地貌格局取一個較合情理的名字”。如“猛虎跳案”、“仙人大坐”、“將軍下棋”、“仙人撒網”、“神龜出水”、“鯉魚曬脊”“回龍顧祖”“九馬連珠”等等,在理氣中又分為三合派、翻卦派、玄空派、易盤派、過路陰陽等等,數不勝數。大體都是根據楊公救貧先後的《天玉經》《都天寶照經》蔣大鴻先生的《地理辯證》等諸經為主體,以先後天交媾的易學才待原理,進行山水旺衰運算。選擇中有天星選擇、鬥首、命例、六壬、奇門、紫白等,百花齊放。但均離不開葬乘生氣,福人居福地的善舉。在此篇中我向大家介紹一些古時風水學中的故事,讓大家欣賞品評。
明太祖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原籍蘇州,其曾祖、祖父、父親三代世居蘇州,業家為活,家裏非常貧窮,後因餓荒遷徙至鳳陽,自是人皆以朱元璋為鳳陽人也。
朱元璋之祖父,慣水性,經常潛入深潭捕魚,浮沉自如,技術超人,故人呼之曰下得海。某次,下至潭底捕魚出來,正遇劉仙師覓龍至潭畔,見直龍結在潭底,因不諳水性,無法下潭獵龍,坐正潭畔,正在凝思,突見一人從潭中浮起,急呼之登岸,詢以姓名;下得海則以綽號告,劉仙師聞之,欣喜萬狀,即與下得海商量,約定某日各攜骸至此,共遷深潭龍穴。
既至吉日,二人攜骸至潭畔,劉仙師告以潭底某處為西犀牛下海形,某時某刻會開口,囑其攜骸下去,待其開口時,將骸投入牛口內,牛口即必合攏。下得海因所攜祖骸沒有包好,臨時見田中有青菜,乃取菜葉包之,攜之下潭,果見潭底一巨石,西東方向,儼然石牛。張口吐唇,下得海便把劉仙師及自己的一包骸骨放進牛口。牛固喜吃青草蔬菜,瞥見菜包,即搶令之,於是下得海之親骸即被石牛吞入肚內。石牛食到包後,口唇合攏,下得海無法把劉仙師之祖骸投入牛口。遂上岸實告劉仙師,高仙師知道此情,但無可如何,乃托其將骸分成二包,分掛于石牛角上,下得海再入潭底,將骸骨分掛牛角上,返報劉仙師,劉仙師即祝曰:“左角為臣相,右角為臣相,牛口出和尚。”
下得海聽至牛口出和尚一語,當下憤慨不已,劉仙師見此情景,迫不得已即改呼曰:“左角左臣相,右角右臣相,朱家天子劉家相,改朝換國不換相。”下得海聽到“朱家天子”乃息怒,打恭謝恩而回。
當朱元璋未滿十歲時,蘇州遭饑荒,父母留米十鬥於家,即與村人流浪他鄉,終身未見歸來。元璋把米食完,便忍饑受餓,開始流浪,孤苦伶仃,悲慘得很,不得已,削髮出家,入寺拜師,與清罄木魚為伍,念經禮佛,過著和尚生活。後來感著做和尚太消極,沒有出息,便又下山,去毫州當兵,連年饑荒及元政腐敗之故,天下大亂,郭子興、陳友諒、張士誠等人均先後起認各霸一方,割據稱雄,互相殘殺;元ZF無法平息寇亂,危如累卵,亡在旦夕,朱元璋趁機與劉伯溫、徐達、常遇春等英雄計畫攻打天下。便暗中結黨,招兵買馬,準備待機行動。由劉伯溫定策,利用月餅傳 遞消息,約定八月十五日揭竿起認,因漢人不甘元人奴役,即被正式擁立為帝,國號曰明,經二十二帝,曆三百餘年,龍氣之旺,富貴之盛,可想而知矣。由此觀之,風水之事,實非迷信,地靈人傑,誰能不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