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龙堂馆 于 2010-11-9 11:08 PM 编辑
——-在首届杨仙岭风水旅游开发学术交流会的报告 李定信 首先我要声明,我是个辩证唯物主义者,我作的报告,既不夸张,也不落俗套,完全是实事求是。我仅就如何弘扬郭杨风水即赣州风水来谈几点看法:
第一、要正确认识风水
中国风水的内容,是因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而不同,它的概念也就因时间和空间而有异。
中国风水发展基本上与一切事物的质量互变,否定的否定向高层发展有所不同,而是量益而质损,即风水术增多而其质不断下降。以风水概念而论。
风水一词,最早出现于晋(265-419)郭璞(276-324)《葬书原著》。唐未杨筠松(840?-906?)在赣州授徒传术,唐、宋、元时期的风水概念是“……气行也,因地之势,气聚也因势之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该时期的风水概念是纯正的,反映了风水的本来面目。
《四库〈葬书〉提要》说“经术士增益,有二十篇之多,经蔡元定(1135-1198)删为八篇”,增益“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的谬论。元代吴澄(1219-1333)“病蔡八篇之芜杂,将至纯者改编为《内篇》,半纯半杂者为《外篇》,当去而姑存者为《杂篇》,并增益“葬乾、葬坤……”等八葬。
故而元、明、清时期的风水概念如《辞源》所云:“经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谓之风水”,因而导至以“避风界水”为风水,引起风水术的大乱。
更有甚者,蒋大鸿(出生明末1620年)居心不良,自欺欺人地首创什么三元大玄空,搞得风水的概念更糊涂,出现了什么“头等地理看星斗,二等地理看水口,三等地理满山走”的谬语,将风水导入死胡同。因此,清代迄今,中国风水演为江湖化。故而《辞海》云“:风水,又称堪舆,一种迷信。”正确地反映了当今的风水实质,以至朝野都怕提风水二字。其实“风水”本不是迷信,而是唯物辩证的、科学的。
那到底什么才是正确的风水概念呢?
风水这个概念是晋代(公元265-419)文学家、训诂学家、风水鼻祖郭璞(公元276-324)首创的。郭璞所说的概念,才是唯一的正确的概念。其撰《葬书·原著》的主旨是乘生气。因此,要了解何谓风水,首先就要了解什么是生气?
《葬书·原著》(注一)(下称《原著》)说:“夫阴阳之气,噫而为风,升而为云,降而为雨,行乎地中谓之生气。”说明了生气即是宇宙的阴阳气,是发生、发展运动变化于地(球)中的,噫噎到地表面就成为风,上升到太空就是云,降下来就是雨。
《原著》说:“生气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即是说:生气发生、发展、运动、变化于地(球)中,发而产生地球世界的万物。地球世界是生气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原著》又说:“五土四备”,“土者,气之母,有土斯有气。气者水之母,有气斯有水,”这里说明了生气的组成。所谓“五土”,就是古人把所有的元素,包括没有发现的在内,归纳为金木水火土五类。“四备”即是说这种五土在时间上春夏秋冬四季恒有。在空间上东南西北方都普遍存在。
因此,生气的内在对立面是五土和水(土生气,气生水),也即是说生气是所有元素和水或者说是所有元素中,某些元素和水的混合物。
《原著》认为:“土行气行,物因以生”。这又说明了生气生万物的因果,世界万物是元素(五土)发生、发展、运动变化(土行),其所产生的气也就随之变化(气行),世界万物就因这种变化而产生的(物因以生)。
不仅如此,《原著》还说:“外气横行,内气止生”。“外气所以聚内气,过水所以止来龙。”由此观之,《原著》乘生气的生气,非但是唯物的,而且也是内气和外气互相辩证的。
何谓风水呢?
《原著》说:“……气行乎地中。气行也,因地之势(注二)。气聚也,因势之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其意是说,发生、发展、运动变化于地(球)中的生气(气行乎地中),它的运动变化是因地之势。它的聚集是因势之止。那么“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的“使”,就称之为风水了。
要“使”,人们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
采取什么措施呢?首先要了解生气聚和行的情况,即要知道聚和行的规律,故而要进行勘察。勘察后的数据要进行分析研究,然后就是使用某种形式或手段,如阴宅的建坟墓及和尚的葬塔等,阳宅的建住房、商店、工厂等,以达到“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的目的。因此,勘察、研究、分析、规划、设计以及人们的行为的总过程,就称之为风水。这与建筑仿佛是相似或可说是一码事,古之“构木为巢”,既是原始风水,亦是原始建筑。所谓建筑,《辞海》载:“建筑是建筑物和构筑物的通称”,“建筑物,一般主要供人们进行生产生活或其它活动的房屋或场所。”“构筑物通称建筑,一般指人们不直接在内进行生活和生产的场所。”因此,建筑物,就是前述的阴宅和阳宅等,构筑物即是园林建筑和交通设施等。记得我曾写过一条幅,其云:“风水者,建筑也。建筑者,亦风水也。二者,一也”。以阴阳宅,选择优良环境,就是取“外气所以聚内气”,避“外气横行,内气止生”,阴宅护土、阳宅护墙就是“行之使有止,聚之使不散也”。但是当今的建筑有部份已不是古代风水,当今的“风水”也不是古代的建筑。当今的建筑师有部分不象唐宋的风水师,当今的“风水”师也不是当今的建筑师。这是何故呢?主要的原因没有深入研究郭璞、杨筠松风水而已。若论风水与建筑二者的关系,风水应是建筑的理论主导,而建筑应属于风水的施工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