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查看: 34987|回复: 4

名山,开着一朵艳丽的粤剧之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23 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广西玉林

1.jpg

说起当年“全女班”红极一时的往事,黄美芳兴奋不已。

连续两晚,庆祝名山曲艺社成立20周年曲艺晚会一度让北京华联处的路口拥堵不已,本来只是名山群众自娱自乐的活动,却能吸引众多爱好者前来捧场。

“我的夫君啊……你何时归?”一声饱含无限相思与哀怨的长腔拉开了庆祝玉州区名山街道名山曲艺社成立20周年曲艺晚会的序幕,一整晚台上的演员和台下的听众都陶醉在美妙的粤剧之中。花旦、小生、击鼓、拉胡……这些名山居民是如何唱起这一台戏的?次日,记者专程到曲艺社进行采访。

  老“掌板”击鼓指挥

“在台上,我就是指挥官,演员、乐器、节奏都由我掌控。”在名山曲艺社,八叔袁德仁虽然年近八旬,但仍神采奕奕,摆弄着眼前的一溜器材更是如数家珍:苏锣、板头、木鱼、班鼓、战鼓。据他介绍,名山之所以能形成浓厚的粤剧氛围是因为一个叫吴明谨的人,他早年时因为喜欢听戏唱戏所以解放前就跟着一个粤剧团到处流浪,解放后回到名山落脚。吴明谨在多年的剧团生涯中对各个行当都颇为精通,因此也培养出名山第一代的粤剧人才,袁德仁就是其中之一。“八叔的鼓花缠得可漂亮了!”曲艺社社长黄芳在一旁赞叹道,手中的两根小棒灵活地在几种乐器中来回穿梭,交错产生时而清脆、时而洪亮、时而低沉的声音,让不懂音律的记者也深深地感受到这个“缠鼓花”的魅力。

花开花谢,名山曲艺社在成立的20年间也经历了几番波折。上世纪90年成立之初,曲艺社每周三、五晚都集中在一起或排练或演出。1998年,名山粤剧团成立了!在几年的磨练中,该社团从人员到技艺上都有了极大的提高,他们远赴贵港、钦州等地演出,而且都是大场剧,演员们一整晚轮番上场,赢得阵阵喝彩声。2004年,由于几名剧团成员相继离开,名山剧团沉寂了下来。粤剧声再次响起是在2008年,从此后,曲艺社又继续了每周三、五两晚的清唱演出。

“全女班”红极一时

“爱听戏的人都知道我们唱《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最好的!”当年的第一代“花旦”黄美芳说到这一出“全女班”的好戏就喜上眉梢,她回忆道,当时还存在严重的封建迷信思想,总觉得男女授受不亲,为了避免尴尬及家人的不满,所以排戏时全部是女子上阵。如今,为了继续当年的传统,新一代的演员也都是以“全女班”来演出。

“唱戏也有很多艰辛的……”黄美芳说,花旦表演重在表情和眼神,因此平时就要强化这方面的训练,练眼时眼前举着一支香,头不动,但眼睛必须跟着火点转动,这样才能在表演时双目有神,并以眼神与观众交流;表情则是用镜子来培训,喜、怒、哀、乐、怨、恨等情绪通过面部细微的变化来表达,除了表情动作外,情绪也要随着剧情的变化而深入其中。“有一次上台,我未唱泪先流,结果有的观众也受感染哭了起来,直到结束回到后台我的心还是很难过。”黄美芳说虽然她们不是正规的粤剧团,但也深谙演戏的真谛,只有感动自己才能感动观众。

因为钟爱而执着,因为执着而投身其中。黄美芳说,自己有7个子女,一边干活一边抚养小孩、照顾家庭,还要抽空学戏演出,虽然辛苦但也乐在其中。“我就是在后台长大的呢。”黄美芳的小女儿笑着说,小时候妈妈带着她到处演出,不像别的孩子一样可以安安稳稳地在家长大。“也正是由于家人和群众的支持我们的戏才能唱下去。”黄美芳说,每逢她们外出演出时,总有听众帮忙照顾她们带去的孩子,管吃管照顾,有时还哄着睡觉。粤剧能有长久的生命力也有这些热心观众默默支持的一份功劳。

新“花旦”再撑大旗

穿起戏服,黄芳好像变了一个人,浅唱轻吟时仿佛变成了戏中的人物。据介绍,名山唱粤剧流传至今,黄芳已是第四代,她也成为当之无愧的“花旦”。“除了前辈流传下来的剧本,我们也试着排了不少新剧。”《绣儒记》、《人面桃花》、《皇陵冤凤》……记者随手翻开一本厚厚的剧本,“这是我们一句一句抄下来的。”黄芳解释说,她们买来碟片,然后每唱一句就暂停,直到全部记录下来,该曲艺社的谢珍还笑着说为此还搞坏了几台碟机。把剧情记录下来后,她们开始了重新编剧,一方面自行编排动作,另一方面还由八叔添入过门、乐器等才最终编定。

在采访过程中,该曲艺社的谢珍和袁凡始终在一旁修补着戏服和道具。据她介绍,虽然曲艺社规模不大,但戏服、道具等却是基本齐全:头饰、服装、幕布,刀、剑、斧头等道具。“仅戏服就不少呢。”谢珍说,皇帝、皇后、将军、状元、公子、小姐、财神、小兵等的服装都各有讲究各有不同。

“我们希望这么好听的粤剧能够一代一代传承下去。”黄芳说他们小时候都是听着粤剧长大的,耳濡目染就有着一份深厚的感情,但现在娱乐活动太丰富了,不少年轻人根本就不喜欢粤剧,有的甚至从来没听过,而他们的曲艺社也没有了任何新生力量加入。袁凡也告诉记者,手中戏服都是老一辈传下来的,由于资金紧张,他们无法更换新品,只好修修补补,他们这一代还愿意修补,只怕下一代根本就没有了兴趣。而老掌板八叔也在采访结束时叹气说,如今没人愿意跟他学打板,只怕以后他的手艺会失传。

已绑定手机
发表于 2010-8-25 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西玉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5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云浮
北流也有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6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西贵港桂平
看到过玉林市粤剧团的牌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6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西贵港桂平
看到过玉林市粤剧团的牌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