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查看: 31285|回复: 4

[易学] 开国将帅最多的省:江西将军最多 四川元帅最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11 01: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广东深圳
在1955—1965年期间,人民解放军共授少将以上将帅1614名,在这1614名将军中,如按现有的行政区划,将军最多的省份是江西,有325名(上将3名、中将38名、少将284名),占将军总数的20.14%,被誉为“第一将军省”。

元帅最多的省份是四川,有4名,占元帅总数的40%;大将最多的省份是湖南,有6名,占大将总数的60%;上将最多的省份是湖南,有19名,占上将总数的33.33%;中将最多的省份是湖南,有45名,占中将总数的25.42%;少将最多的省份是江西,有284名,占少将总数的20.88%。

开国将军最多的县是湖北红安,有61名(上将6名、中将11名、少将44名),占将军总数的3.78%,被人们称为“第一将军县”。

将军中一共有1083人参加过红军长征,占将军总数的67.10%。若按将军们原籍所在的省份排列,排在第一位的是江西,303名(上将3名、中将37名、少将263名),占参加过红军长征将军总数的27.98%。若按将军所在的原籍县份统计,排在第一位的是湖北红安。红安61名将军中,除李世焱、罗厚福、戴克明3名少将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外,其余58名均参加了红军长征。

10位元帅授衔时的平均年龄为57.1岁,其中最年长者是69岁的朱德,最年轻者48岁。

10位大将授衔时的平均年龄为51.8岁,其中最年长者是张云逸,时年63岁;最年轻者是许光达,时年47岁。

57位上将授衔时的平均年龄为47.5岁,其中最年长者为1949年率部在新疆通电起义的陶峙岳,时年63岁;最年轻的是后来创作《长征组歌》的肖华,当时39岁。

177位中将授衔时的平均年龄为45.1岁,其中最年长者是傅连璋,时年61岁;最年轻者是刘西元、张池明、周志坚、谢有法,授衔时均为38岁。

1360位少将授衔时的平均年龄为44.8岁,其中最年长者是史可全,时年63岁;最年轻者是曹达诺夫·扎依尔和徐斌,授衔时均为35岁。(摘编自《档案大观》)
 楼主| 发表于 2010-8-11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深圳
本帖最后由 绿香茶行 于 2010-8-11 21:50 编辑

人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似乎没有听说过山水能培育出人的秉性来,其实细细琢磨一下,你会发现其中的奥妙。俗话说的好,南方才子北方将,渭北的黄土埋皇上。

江南风光山美水美人更美。房屋矮矮,街道窄窄,亭台桥榭,曲径通幽,碧水悠悠,烟柳丝丝,荷叶田田,莲花点点,艳娘摇着橹儿,还哼着江南小曲,画舫的前端挂着两串红红的灯笼呢,游客们坐在船上,听着导游们讲述着才子佳人的趣事 ,饱览着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美景。如果你有兴趣的话,还可以上岸看看历史名人的住宅及明清两代状元的府邸,他们的府邸都是在建国后,经政府修缮,后对外开放。南方的人们,无论男女待人热情大方。他们说话时柔声细语,走路时脚步轻快,做事时动作干练。写起文章来,文风自然质朴,描述事物细致入微;无论做甚总要遵循省时高效的原则,创造能力特强,不干则已,一干就要干出个品牌。

    而北方人的粗犷豪放,说话做事坦诚直率。这与北方的地域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北方的山多半高大险峻,草原广阔无边,混浊的黄河水一年四季怒吼着、咆哮着,当被山势拦腰砍断时,它会飞溅起万丈狂澜,滚滚向东流去。北方人的信天游、民歌,一唱就是好几代人,拦羊汉的嗓音响彻云霄,唱出了黄土地的风情,唱出了黄河水与中华民族命运的息息相关,安塞的腰鼓敲出雄浑,敲出北方男子的强悍,刚毅的性格,优美的舞姿,在黄土高坡上展示着人与命运的抗争精神风貌。黄河被誉为母亲河-------中华民族的摇篮,孕育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的文化。朴实厚道的北方人,用祖先遗留下的这块黄天厚土无私的援助着中国各族的的同胞兄弟,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英才。过去,他们为改变祖国的命运流血牺牲;现在,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毅力改变着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创造着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奇迹,演绎着人类战胜命运、战胜自然灾害的悲壮历史。

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工农红军经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跋涉,终于,在陕北延安建立了革命根据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就是延安窑洞的那盏灯照亮了中国人民前进的道路。在延安,陕北的父老乡亲们同革命战士一起开荒种地,一起战斗。支前的道路上洒下了他们坚实的足迹,留下了他们的欢歌笑语。最让人难忘的是军民大生产运动。军队和人民开荒种地,纺线织布,扭秧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11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深圳

俗话说:“江南才子山东将,陕西黄土埋皇上”,细想起来,很是有理。江南才子到底有多少?一时难以说清楚,不过在江浙一带,每一处县博物馆都有几名甚至几十人状元名单,确是实情;说山东古代将多,恐怕沾了水泊梁山之光;陕西黄土埋皇上,却是举世公认,这与陕西历史悠久有关。

江南多才子,名士自风流。自屈原以来,从“唐宋散文八大家”到“明清江南四大才子”,诗人、画家、文学家大多出自江南,不仅古代如此,现代亦是这般。鲁迅、矛盾、巴金、老舍、曹禺六大家和数小家,绝大多数来自“江南水乡”。众所周知,与北方相比,南方开发较晚,不论是政治经济,还是守法思想,北方明显高于南方。然而,恰一体之两面,南方思想羸弱,却使得人们观念较为解放和活跃。用现代话说,就是相对宽松环境,容易造就大作家,容易生成大作品。“仁者爱山,智者爱水”,北方人多倾向于政治,自然多出仁人志士,历史上多次统一南方就证明了这一切;南方人更乐意追求文学艺术,环境造人,也许就是这个道理。

山东出好汉,河北产响马。性格决定命运,时事造就英雄。燕赵广土,侠士和刺客之邦,智勇远比财色重要;齐鲁大地,孔丘与孟轲之乡,仁义自是凌驾于忠孝之上。作为两大传奇小说,《水浒传》也好,《隋唐演义》也罢,对中国影响实在太大,甚至妇孺皆知。巧合的是,两者均以农民起义为题材,核心人物和著名英雄皆是山东人氏,这些人从骨子里重义气、同生死、共患难,义薄云天,快意恩仇,为朋友两肋插刀,为山东人赢得无数尊重。《水浒传》一出,“好汉”一词永久尘封在山东;《隋唐演义》问世,“响马”奖项彻底颁发给齐鲁。千百年来,孙武和孙膑被封为“千古战神”,秦琼和武松直接成了“好汉”化身,戚继光夺走“第一民族英雄”之冠,张自忠更被日本人称为“中国第一男子汉”......三教九流,出乎其类,拔乎其萃,数不胜数,影响力一代又一代人。

关中自古帝王州!八百里秦川,不仅是“天府之国”,更是“帝王之州”。五千年文明,十三朝古都,历经1100多年,前后89位帝王长眠于地下,可谓中国之冠。自从皇帝在黄土高原崛起统一华夏之后,从西周作为帝都开始,先后经历了西周、秦、西汉、东汉、新莽、西晋、北周、西魏、前秦、后秦、前赵、隋、唐等十三个在此建都,还没有包括西汉更始帝刘玄、赤眉帝刘盆子与唐末大齐黄巢、明末大顺李白成等4个政权在内。陕西黄土到底埋了多少皇上?只怕没有人说得清,89位只是一个保守数字。先不说补天女娲埋在白鹿原,也不表中华始祖皇帝轩辕氏葬于桥山,单说西周9位天子,秦国26位国君,秦朝3位皇帝,西汉12位皇帝,东汉1位皇帝,新莽1位皇帝,西晋4位皇帝,前赵1位皇帝,前秦2位皇帝,后秦2位,大夏1位皇帝,北周5位皇帝,隋2位皇帝,唐朝20位皇帝。在这些帝王中,周文王、周武王、秦穆公、秦始皇、汉高祖、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可谓是家户喻晓。在他们执政期间,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方面,为后人留下无数财富。在中国历史上,永远都是那么星光灿烂。

追寻名人足迹,徜怀抒古豪情。一曲《长恨歌》,将华清池推向艺术之巅,白居易成就了一代天子罗曼蒂克史。漫步在西安街头,随便遇到一个俊男美女,指不定就是那个皇族后裔,这些都是陕西人民骄傲所系。岁月流逝,一片秦砖汉瓦,一首隋歌唐诗,已被时光雕琢成文物,更何况那些皇陵国宝?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两弯明月照耀两弯情。黄河天生羁傲不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其哺育之下,黄河汉子豪放壮硕,山东人深得真传,良将辈出;长江从来不瘟不火,日夜东流人不知,在其喂养之下,江南男子万般柔情,从而涌现出一批有一批才子;陕西黄土埋皇上,不是因为始皇帝埋葬于斯,皇帝之间惺惺相惜,而是那里长期是帝王之都,出于照顾考虑,皇家祖坟总不能太远。北方人天上豪放,可能与平原地势有关;南方人比较含蓄,更多是阴雨天气作祟。李煜“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种柔情似水,就不像岳飞“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那般豪情似山。换句话说,江南只会出烟雨楼,山东只会出梁山,陕西只会出兵马俑;江南是“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山东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陕西是“渭水桥边不见人,摩挲高冢卧麒麟”。

人文地理的解释:

第一:南方出才子,是有历史渊源的,最根本处在于三国时,南方经济发展起来,东晋南渡,大批官宦文人、豪家大族纷纷南迁,也就是说自东汉以来培养的门阀势力,纷纷迁往南方,而留在北方的多为小家族和平民百姓。北方的广大区域深受蛮夷的侵凌,北朝为少数民族势力把持,相互残杀,没有什么文明可言,石勒、石虎、朱尔荣等就是典型,北魏孝文帝进入中原就想对部族文明化改造,可到头来还是一场空。去南方的人都是文化阶层,知识分子多。同时,这些知识分子到了风调雨顺的南方,受的束缚少,崇尚道家之学,如竹林七贤,发展了山林文化,文化的根扎下来了。这也就是说文化中心的南移。北方到了隋朝时才稳定下来,隋文帝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根基,科举制度实行。这时,如果要比文化的话,北方肯定比不过南方。国家的每一次动荡,皆从北方起,宋辽金、蒙元与满清,明朱王朝等,经过一次,北方就凋敝一次,而南方却因地利,文化受到的影响小,知识分子能安心读书教学。近代以来,如康有为、秋瑾等一大批爱国人士多是南方的知识分子做思想启蒙。这是文化地理的原因。

第二,北方地处战乱的中心和拉锯地带,读书做学问肯定不行了,被逼上梁山干革命的事。试想,谁愿意抗着脑袋干革命啊?这是情势所逼。这种铁马雄关的英雄气概和地理环境有关。北方长城一线是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交接地带。相互攻伐,相互通婚,互借基因,自然有北方少数民族的豪放不羁的气质。即使没有的话,也会被逼而生,不然,根本就活不下来。这是因自然地理而人文地理,从而改变人的性情。

第三,陕西出皇帝,也是因地理的而然。我们读钱穆的《中国文化史导论》就明白了。因为文明自那里起源,皇帝当然得从那里出。后来的皇帝,如刘邦、杨坚、李渊等,都看中了关中的“四塞之地”,易守难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东部平原地区不管如何乱,也闹不到天朝老子。后来,赵宋王朝就很别扭,开封这个地方,是南北通衢,周边平原,没法防守。为了防守,宋朝可谓倾尽国库养军队,样来养去,军队还没有战斗力。或问,北宋为何不建都长安?因人口繁生,关中粮食不够吃了,唐朝武则天大部分时间就在洛阳办公,从东调运粮食成本太高。这说明,经济地理的结构已经发生改变,国都也得变,可这种变化动摇国本,很难没有曲折。

第四,山东为齐鲁大地,继承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孔孟之道深植,礼义仁智信五常奉行,这种精神始终感召着齐鲁儿女,或者说山东人流淌着“中华文化的精血”,所以,忠义肝胆之士多出。忠乃对国家民族之大忠和对五伦的小忠,而大小之忠贯穿五伦之道。春秋战国以后,齐鲁人士有种天然的责任感,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抗起来,大概受管仲的遗传,孔子称赞有加。或者说,齐鲁人有一种道义,把文化承担下来,为什么?因为姜太公和周公分封齐鲁,周公在鲁,是周礼的嫡传。在周王朝将倾时,地处东方的齐国打起尊王攘夷的大旗。

所以,要深论的话,可以做历史文化地理的深度解读,非常有意思。

从此,我们也能看出,史地不分家的特点,这是中国传统地理学的特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1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西玉林
很好的资料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1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西
打印出来慢慢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