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7-8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西玉林
见 证 鬼 门 关——与“鬼门关文化”有关的历史人物浅述
目前,关于“鬼门关文化”的研究正在广泛深入的进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配合这一研究,使人们对与“鬼门关文化”有关的历史人物有较深入的了解,本人近来参考了《史记》、《资治通鉴》、《太平寰宇记》、《中国历史人物辞典》、《鬰林州志》以及《文化时空》等有关资料,整理成此文,供有关研究者参考。
一、路博德(西汉)
西汉将领。西河平川(今山西离石)人。武帝时任右北平太守。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随霍去病出征匈奴有功,封邳离侯。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为伏波将军,与杨什率兵平定南越叛乱。后为强驽都尉,屯居延,不六死。
公元前112年,南越丞相吕嘉发动反汉事件。汉武帝派路博德、楼船将军杨什,率十万水陆大军南征。沿着昔日秦军南下路线,沿运河经长江入湘江,到灵渠受阻;派人疏通后入漓江桂江,大部沿西江到番禺,一部沿北流河上岸进鬼门关,然后南下南流江至合浦.于公元前111年将南越平定,使岭南重归中央政府治理。此后办了两件大事:一是将南越全境划分为合浦、鬰林等九部,“鬰林”名首次出现。二是开辟了官道的海上丝绸之路。商船从合浦古徐闻(今海康县)启锚,沿海岸先后到达都元国(今马来半岛)、黄之国(今印度)、已程不国(今斯里兰卡)等国家。
二、杨什(西汉)
西汉将领,宜阳(今属河南)人。武帝时为御使,用法严酷,任楼船将军,以平定南越叛乱有功,封将梁侯。后与天温舒等击破东越。
三、马援(东汉,前14——49年)
东汉初将领。字文渊。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大畜牧主出身。新莽末,为新城大尹(汉中太守)。后依附割据陇西的隗嚣。继归刘秀,参加攻灭隗嚣的战争。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任伏波将军,平定交趾征侧、征贰,封新息侯。后在镇压武陵“五溪蛮”时,病死军中。
麊县雒将是交趾(今越南)地区奴隶主贵族,雒将有两个女儿。征侧,生性强悍,雄勇不羁,嫁给朱鸢贵族诗索为妻;二女儿贰,也是个依着其家贵族的权势,作恶多端,无恶不作的女人。
汉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交趾太守苏定要依法惩处她,这就激起了征侧的愤怒,便如其丈夫诗索,小妹征贰起兵反汉。后来,交趾太守苏定首先杀掉了诗索。于是征侧、征贰便纠集了雒将雒兵发动了叛乱,反叛了东汉,攻陷掳掠达60余城,赶走了太守苏定,占据了交趾、九真的大部分地区,破坏了西汉国家的统一,征侧自立为王。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马援、副将刘隆、楼船将军段志奉汉光武帝命率军自洛阳南下南征林邑(越南北部),途经鬼门关,扎营在离鬼门关不远的南流江畔。马援将军在征战中,曾疏理南流江马门滩。为彰扬马援的功勋,博白县南流江段,建有伏波将军庙,门联为“功高东汉,威镇南交”。
马援为了赢得战争的胜利,必须保证后勤供应,解决衔接北流河与南流江之间,即鬼门关路段联运问题,在此间设置马队驮运驳接,从北流河航远来的粮秣和战争物资,运送到南流江上游的茂林码头,再转船运往战争前线。故在背山面水的茂林镇山殿村建设营盘,以储存和转运战争物资,屯驻兵马。营盘的城垣,至今还在,用黄土夯实,高约五米,占地约44000平方,现在已成为村落和农田。虽历时2000多年嬗变,土围还留存遗址。可供人吊古。据载马援征战得胜班师,曾在马援营盘立柱,高三丈,以壮军威。《鬰林州志》载:“石柱坡城东南三十里,柱高三丈,相传马伏波所立。其地亦名马援营。“(今无此柱)
马援营附近地有歇马岭。据《鬰林州志》载:“歇马岭,城东三十五里,在鬼门关右,四围石山中有石寨,可容千余人。其洞门纡曲如鸟道羊肠,相传马伏波征交趾,常歇马于此,故名。”今歇马岭约有四十多亩宽空旷地,只有一条小道进出,附近有石寨。可能就是当年马队放牧的地方,漕运一到北流,便从这里派出马帮载运供应前线。
明朝的饶恺有《题马援营》诗云:“郡南城下伏波营,汉将奇勋不朽名。铜柱界中蛮瘴扫,石云天外晓霞明。征旗绝影月留白,戎马无声草自清。夜半忽闻风声作,俨然遗令在边庭。“犹闻当年鼓角。
四、石崇(西晋,249——300年)
西晋富豪。字季伦,小名齐奴,渤海南皮(今河南皮东北)人。初为修武令,累迁至侍中。永熙元年(公元290年),出为荆州剌史,以劫掠客商致巨富。与贵戚王恺、羊琇等奢靡成风。王恺与他斗富,他以蜡代薪,作锦步幛五十里,王恺虽得武帝支持,仍不能胜。八王之乱时,为赵王司马伦所杀。
元康初年,荆州剌史石崇,领晋惠帝(司马衷)授交趾乘访使,出使交趾,沿着当年马援南征路线进入安南。途经博白,以十斛珍珠买得绿萝村美女梁绿珠为妾,携归洛阳,建金谷园贮之。后被赵王伦派孙秀强取。绿珠为明志堕楼而死。如今南流江边也尚存绿珠祠、绿珠井,双角峰下尚有俨似洛阳金谷园的花园遗址。
五、沈 佺 期(唐,约656——714年)
唐诗人,字云卿。相州内黄(今属河南)人。上元进士。由协律郎累除给事中考功。曾因谄附张易之,被流放驩州(今越南荣市)。神龙中为修文馆学士。诗与宋之间齐名。时称“沈宋”多应制之作。流放以后,所作较佳。律体谨严,对唐代律诗的形成如发展颇有影响,有《沈全期集》。
当年,沈佺期因谄事武则天的宠臣张易之等事获罪流放驩州时,途经鬼门关感触甚深,作诗《入鬼门关》一首,这是唐人写鬼门关诗年代最早的一首,该诗收集在《全唐诗》卷九十七中。诗云:“昔传瘴江路,今到鬼门关。土地无人老,流移几客还?自从别京洛,颓鬓与衰颜夕宿含沙里,晨行冈路间;马危千仞谷,舟险万重湾。问我投何地?西南尽百蛮。”大约鬼门关留给沈佺期的印象太深了,所以他在到达流放地驩州之后,还对它久久不忘,在写《初达驩州》、《从驩州廨宅移住山间水亭赠使君》等诗时,再次把鬼门关写进了诗中,“魂魄游鬼门,骸骨遗鲸口”,“鬼门应若夜”“瘴浦不宜秋”。
六、 鉴真、晁衡(唐)
晁卿(又作晁衡),日本人原名阿倍仲麻侣。唐开元五年(717年)随日本第九次遣唐使团来我国求学,学成后留在唐朝廷内作官,历任左右拾遗、左散骑常侍、镇南都护等职务。
鉴真,俗姓淳于,扬州人,对律宗佛教造诣很深,先后六次东渡日本,最后一次于天宝十三年(754年)才成功到达日本。传法时,年已近七旬,双日失明,还能把律宗传入日本,同时还传授了佛寺建筑、绘画、医药、雕刻等,为中日友好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天宝十二年,唐政府派鉴真与晁衡以唐使者身份随日本第十一次遣唐使去日本。十月从扬州出发,分乘四艘木帆船,经琉球群岛,遭遇特大风暴刮散,失去联系,鉴真与日本僧人普照、思托师徒于十二月下旬辗转漂流北部湾在合浦避风,再经博白、玉林鬼门关在玉林休整一个多月,十二月下旬才到日本。而晁衡随海漂流到了海南岛,又经安南(现越南)海防,后与我国驻安南的官员乘船经合浦、浦北,沿南流江经博白过玉林鬼门关入北流河,经过了千辛万苦于天宝十四年(755)六月归长安,继续仕唐,于大历五年(770年)卒于长安。
七、 李德裕(唐,787——849年)
唐大臣。字文饶。赵郡(今河北赵县)人。
李吉甫子。出身世家,少时好学。敬宗时,为浙江观察使。西川节度使。文宗时,裴度荐他为宰相,因被李宗闵、牛僧孺新恶,不得进。武宗时,淮南节度使入朝为相,执政六年,力主削弱藩镇,曾佐武宗讨平擅自袭任泽潞节度使的刘稹。他是牛李赏争中李派的首领。宣宗即位,为牛派所谄害,贬崖州(今海南省琼山东南)司户,不久死。著有《次柳氏旧闻》、《会昌一品集》。
牛李党争的主要问题是权力之争。斗争从宪宗时期开始。后来一直延续到宣宗时期,前后斗争数十年。斗争最激烈的时期是在文宗时期,当时两党势力不相上下。文宗对此也无可奈何。武宗时,李党得势,牛党的首领被贬逐到岭南。宣宗时,牛党重新得势,李德裕被贬逐。当他经过鬼门关时写了《贬崖州》、《全唐诗》续补遗卷九题为《谪崖州过北流鬼门关作》,诗云:“一去一万里,千之千不还,崖州在何处?生度鬼门关。”写出了他此处被贬的万里程和过关时的绝望心境。此外还写了一首题为《谪岭南道中作》的七律,被收入《全唐诗》卷四百七十五中。诗曰:“岭外争分路转迷,桄榔椰叶暗蛮溪。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五月畲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鸟啼。”
八、苏轼(北宋1036——1101年)
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子,嘉祐进士。因反对王安石新法,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被贬黄州田团练安置。他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后移汝州。哲宗元祐时,累官翰林学士侍读,又以龙图阁学士出知杭州。官至礼部尚书。召为翰林承旨。历端明殿翰林侍读两学士,后又被贬谪惠州、儋州。死于常州。他学识渊博,才情卓绝,并喜奖励后进,在北宋诗文改革新运动中有重要地位。在政治上倾向旧党,但也有革新要求。其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两次过鬼门关,记录了两次不同的心境。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四月,苏轼已62岁,再度被迫害,而贬儋州。他从惠州出发,只有季子苏过陪伴他到海南岛去。要达到目的地,必须经过鬼门关。苏东坡在关前,想想了唐代宰相李德裕被贬崖州的史鉴,不禁感慨万千,却又不得不一步步走过去,他越走越感到恐惧与悲哀,吟道:“自过鬼门关外天,命同人鮓瓮头船。北人堕泪南人笑,青嶂无梯问杜鹃”。宋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四月,因哲宗病死,徽宗赵佶继位,大赦天下。东坡65岁获赦北归。六月父子渡海回大陆,他俩打算长期在廉州(合浦)居住,但过了一个月,却又意外地允许移居永州(今湖南零陵)。得令后便沿南流江北上至玉林。东坡再次经过鬼门关。这次过鬼门关与三年前的心境大不相同。他高兴得激动地赋诗《次韵王鬰林(即王太守祖道)》:“晚涂流落不堪言,海上春泥手自翻,汉使节空余皓首,故侯瓜在有颓垣;平生多难非天意,此去残年尽主恩,诏辱使君相抆拭,宁闻老鹤更乘轩。”苏东坡十分感激王太守在诗中洗雪他的冤辱与招待,而且还抱着一步步受诏北归回朝复职的奢望。正如他后来的诗中所云:“老去仍栖隔海村,梦中时见作诗孙,天涯已惯逢人日,归路犹欣过鬼门。三策已应思贾让,孤忠终未赦虞翻。典衣剩买河源米,屈指新筜作上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