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祠堂后面有一口用长条石砌成方形的古水井,深2米左右,井底有几个泉眼,泉喷涌而出如盛开的莲花状,终年不绝,渴了喝一口甘甜爽口。 在九十年代以前族人们都是靠吃这口井的水,每天早晚都有人担着两个水桶来挑水,直到把家里的水缸装满为止,就够一家人洗菜煮饭,洗漱之用。 新进门的媳妇,第一次去挑水,要往井里四个角抛银币,俗称买水钱,到来年清理水井时,由清洗人收走当工钱!泉水流出到外面的小溪,族人们在此洗菜,担水淋菜等,干完农活的亦到这里洗手洗脚。小溪汇入不远处的六洋河(古时称这条河为蓝绿水)。 到了雨季六洋河上游开闸放水,洪峰过境时会淹没水井,洪水退去后老井的自我净化能力非常强大,水退后井里就能流出干净的泉水。 即使在旱季,地面上的水渠都干涸了,井水也泉涌不绝。它不但是生活用水,也是生产用水,从井里抽水上来灌溉庄稼抗旱保收。每逢过年过节,族人都会拿香烛供品,到井旁祭拜水神,祈佑一方水土平安。 随着人口的增多,经济的发展,90年代族人大多都在自己新建的房子旁边挖了一口水井,一般不超10米深,装上手压泵就能把水抽上来,随用随抽,不用再到老井担水喝了,极为方便。近年还有机打井,能打到上百米深,把地下水抽上来引到楼顶的水池里,实现了用水自由。 2015年前后市政府落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在村头坡地打井并修水塔,铺设自来水管直通到每家每户,真正实现了户户通自来水。 现在还有附近的几户人家把水管引到老井里用抽水机抽水到自家的水池来用。这老水井见证了我族人在此开村到现在的历史变迁,一直默默的贡献着,所以我们要爱护好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