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查看: 40066|回复: 0

[文化遗产] 茶道文化,改变了一个小山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23 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广东广州
  
1548211115138605.jpg

  穿起典雅的茶服学泡茶,村妇也变得优雅了。
  
1548211123107523.jpg

  村民在学习评茶知识。
  
1548210963962620.jpg

  陈天华校长(中)面对面手把手地教农民加工茶叶的技术。
  在采访茶道文化进村入户的过程中,一个个感动我的小故事,就像兴业县山心镇蓬塘村里的茶叶一样多。我从中选取几片,泡一壶好茶,慢慢品味……
  缘起:精准扶贫的干部,想为荒废茶园的村民“扶智”
  玉林市民族事务委员会负责精准扶贫的村庄,是兴业县山心镇蓬塘村。民委副主任党海燕调查了解整个村的经济发展情况,发现这个村庄交通方便,又一直有种茶卖茶的传统,村里的茶树都有四五十年的历史了,现在茶的市场如此兴旺,这个村却守着金山沦为贫困村,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蓬塘村的村支书梁文光告诉她:山心镇蓬塘村的茶叶在兴业县乃至桂东南都颇有名气。不过,多年来村里的茶农只是单纯依靠卖茶青,经济收入并不高。因此村民宁愿外出打工,都不想护理茶园。
  党海燕看着荒芜的茶园很是心痛,苦苦思索着帮助村民的路子。2016年春节前,她再次送钱和慰问品去给她帮扶的贫困户。那位单亲妈妈不在家,孩子们说她去广东打工了,春节期间薪水高。几天后,党海燕听说那三个孩子中的老大,拿了她给的慰问金自己去买手机玩;另两个孩子整天在圩上晃荡,有一餐没一餐的。她着急了,马上打电话给孩子的妈妈,叫她赶紧回来管教孩子。同时,她和民委的同事加紧了扶贫的进度:多联络些相关部门及专业人才到村里来“扶智”,让村民学会现代加工茶叶的技术。要让村民尽快学会加工茶叶的新技术,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不能再让孩子当留守儿童。
  搭桥:茶艺职业培训走进小山村,茶是祖宗传下来的财富
  党海燕想到了玉林市茶艺职业培训学校的校长陈天华。陈天华虽然年纪轻轻,却是“茶叶世家”出身,对于茶道文化深有造诣,平时非常热心公益活动。党海燕跟她一介绍情况,陈天华马上组织老师到蓬塘村考察,发现村里以丘陵山岭为主,土壤呈酸性,无污染,出产的茶叶富含多种微量元素。民委、玉林市茶艺职业培训学校与梁文光支书达成了共识:要重整茶叶优势,大做茶叶文章,通过茶道文化改变村风,实现脱贫。
  扶贫先扶智,扶智自然要从培训人才开始。玉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也伸出了有力的援手——启动农民培训政策扶持,参加茶艺培训的农民可以全程免费学习!
  陈天华和学校的老师穿上漂亮的茶道服,像仙女下凡一样来到村里,吸引了众多村民来看热闹。免费上茶叶种植、加工课,有些人却说起了风凉话:听课有什么用?有钱发吗?现在的工厂都难以生存,做出来的茶卖得出去吗?
  陈天华笑眯眯地说:“你们连续来听课,我能让你们一天能得一千元的价值!”“一千元?这么多?骗人的吧?”尽管将信将疑,仍有部分村民坐到了村委会简陋的教室里。
  陈天华开始上课,先表扬了第一批来听课的村民“敢学敢闯肯定能致富”,话锋一转,她“骂”起了村民:这个有着天然优势的茶叶种植村竟戴着贫困村的“帽子”,你们守着祖宗传下来的财富却不识宝,还要外出去打工!接着她又给村民树立信心:“只要你们跟着我学习种植管理、加工制作和评茶技术,做出的茶符合标准,保证你们的茶能卖出比现在高十倍、百倍的价格,学会一门技术还能代代相传,你们说,我的课是不是价值一千元以上?”
  第一期茶艺培训班主要课程是茶叶加工、评茶及销售。陈天华上课是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理论通俗易懂,实践更是等于面对面手把手教导。一些村民学到了简单的、便于操作的茶叶加工技巧,加工后的茶叶价格比茶青价格高出了不少。在得知第二期培训班开办后,大伙都踊跃报名。很多农民通过学习,已使用微信销售茶了。
  改变:村里的女人气质变了,地位高了,家庭更和谐了
  陈天华不但传授种茶、做茶的技术,还强调村民要“养心”:“只有懂得感恩的人,精神面貌好的人,才能真正种出好茶叶,做出好茶来!”
  一位男性村民听了陈校长的课后,第二节课就把老婆拉来听课,他跟陈校长说:我老婆脾气不太好,要是听了课能变得像你那么优雅就好了。
  有些家庭是妇女先来听课,课后也主动把老公拉过来学习,甚至录音给家里人一起学习,她们说只有女人改变不行,家人也要改变。
  陈天华传播的茶道文化,以茶作比喻,贯穿着中华文化的孝道、夫妻相处之道、亲子融合之道等,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村风民风。
  一位跟婆婆十年不和的媳妇,在学习茶道文化之后,把孩子也带过来学习。她把自己的心结告诉了陈天华,陈天华给孩子传了一个“绝招”。孩子在一个特殊的日子里,在妈妈的陪伴下用心泡好一杯茶,恭恭敬敬地双手端给奶奶:“奶奶,这些年您辛苦了!对不起!之前我们做得不好,以后我和妈妈一定会好好孝敬您的!请喝茶!谢谢您!”奶奶激动地接过茶,冰封十年的感情,因一杯热茶就化解了!
  村里的女人学习茶道之后,气质改变了,又能通过种茶卖茶给家里增加收入,家庭地位提高了,男人越来越尊重老婆,家庭更和谐了。
  致富:一斤“蓬塘茶”卖了两千元!茶道里的故事比茶更珍贵
  “打造茶叶文化品牌,普及茶艺技能,培养一批专业茶艺从业人员。”这个精准的扶贫目标,得到了兴业县、山心镇及村里的大力支持。各级财政都拨款资助建档立卡的贫困种茶农户在家里筑起了炒茶灶,这些农民掌握了六大茶类加工、冲泡与品饮技术,又学会了微信销售等现代知识,不出远门就可以实现就业。
  村里的一位妈妈把自己第一次加工成功的“蓬塘手工茶”寄给了远在北京工作的儿子,并在微信上留言说:儿子,在你成长过程中,妈妈因为自己没文化,只能外出打工,能够给你的陪伴和指导很少,我一直都很愧疚。妈妈一直都很爱你,现在妈妈也不能陪在你的身边,知道茶对健康有益,学会了手工茶制作,亲手做了一些茶,让你每天能喝上一杯妈妈的热茶,就像是妈妈陪在你身边了。
  儿子收到茶叶非常感动,拿到办公室和同事分享,并转述了妈妈的话。公司的老总听到了,眼含热泪,拿出两千元说要买一斤“妈妈牌好茶”。
  妈妈收到儿子转来的钱,马上打电话给陈校长:“陈校长,我不敢要这么多钱,怎么办?”陈校长笑了:“你大方收下吧,以后每年多做一点好茶送给你儿子的老总。”因为妈妈的茶,妈妈的故事,她的儿子升职了。
  陈校长对记者说:这位妈妈做的茶叶按市场标准是达不到两千元一斤这个价的,却因母爱值千金,感动了别人。这就是茶道文化带给人的修行、意境和胸怀。
  党海燕说,她帮扶的一户贫困户的女主人阿秀,已经给自己的茶叶起了一个品牌叫“秀园手工茶”,在网上卖得不错呢,她也在朋友圈帮阿秀销售了几千元的茶叶。
  “现在蓬塘的手工白茶、绿茶、红茶远近闻名。蓬塘白茶汤绿耐泡,滋味醇香浓厚,回味甘甜,很受欢迎。蓬塘村里靠茶摆脱贫困的农户越来越多,据粗略统计,年收入超8万元的有两三户,超3万元的有10多户。我们正着手将整个村子的茶园进行集中连片管理,要把村子办成出色的手工茶加工基地,打造兴业县的手工茶叶品牌。”村支书梁文光高兴地说。
  原标题:茶道文化,改变了一个小山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